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发病有密切关系,引起了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一般认为"无幽门螺杆菌就无溃疡",但目前对其致病因素和致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认为是该菌丰富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氨及其"空泡毒素"引起粘膜损伤,在胃酸作用下受损部位形成溃疡。同时,该菌产生的氨使pH增高,反馈性引起胃泌素分泌增多,使胃酸大量分泌,导致溃疡。基于该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关系如此密切,因此,临床对消化性溃疡在传统抗酸治疗、保护因子应用的基础上加用除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heliconacter prlori),简称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细菌和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因素,对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的根除治疗,已成为医务界的共识和探索目标.各种根除治疗HP的方案,各有优缺点,采用以铋剂为核心的四联治法,对经胃镜确诊的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的门诊患30例进行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认为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病的发生、治疗和预防与食物中蛋白质的缺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技正了“已经误导我们将近一个世纪的‘无酸就无溃疡’(Noacid,Noulcer)的论点”,并且指出中和胃酸和抑制胃酸的药物不可能根治消化性溃疡,只有向食物中添加足够量的蛋白质或蛋白质降解产物才是治疗和预防消化性溃疡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变为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病的发性、治疗和预防与食物中蛋白质的缺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拨正了“已经误导我们将近一个世纪的‘无酸就无溃疡’(No acid,No ulcer)的论点”,并且指出中和胃酸和抑制胃酸的药物不可能根治消化性溃疡,只有向食物中添加足够量的蛋白质或蛋白质降解产物才是治疗和预防消化性溃疡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一枝黄花提取液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探讨一枝黄花抗消化性溃疡作用。方法:分别建立应激性、药物性、手术性多种溃疡模型,以一枝黄花提取液灌胃,进行溃疡干预实验,并观察一枝黄花提取液对幽门螺杆菌的影响。结果:一枝黄花提取液可明显降低各种溃疡模型的溃疡指数,幽门螺杆菌对其敏感。结论:一枝黄花具有抗消化性溃疡作用,可进一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6.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很多,本文专就消化性溃疡病的药物治疗做一探讨。 消化性溃疡病总发病率占总人口的10~12%,男女比为2:1,我国则为11.43%。 消化性溃疡病主要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目前,发病机理虽未完全阐明,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机体的防御因子不能抵抗进攻因子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这类药物的研究主要是:抑制攻击因子,增强防御因子,调节精神,以及使胃酸和胃泌素分泌减少,达到抗消化性溃疡的目的。 1 抑制攻击因子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根据多年来临床理论的变革既无酸无溃疡到幽门螺旋菌即无溃疡的学说进行临床用药观察总结。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即由胃酸高和幽门螺旋杆菌所导致,治疗时应制酸加杀灭HP同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3.2~1998.12对胃镜检查的7500例病人胃粘膜进行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试验.共有2240例消化性溃疡(PU),并进行了前瞻性研究PU的粘膜HP阳性率,探讨HP感染与PU的部位、分期的关系,寻找HP感染溃疡病内镜表现的特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兰索拉唑、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8例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且经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切片染色镜检、13C-尿素酶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任何两项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0例,常规三联方根除治疗(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加0.35g双歧杆菌片0.7g2次/d,口服,与抗菌药物间隔2h服用,疗程14d。对照组58例,常规三联方根除治疗(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囊)不使用双歧杆菌,疗程14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C-尿素酶呼气试验。比较两组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根除率80%,对照组根除率77.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但是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三联疗法结合双歧杆菌片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不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纤维胃镜对127例糖尿病(检出消化性溃疡31例)与同期非糖尿病153例(检出消化性溃疡43例为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总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组食后腹胀症状多于对照组(P<0.05)。而上腹痛、恶心呕吐,返酸嗳气等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胃溃疡,复合溃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十二指肠溃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发病与糖尿病病程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作为补救疗法的四联疗法能否作为常用疗法;洛赛克与胶体果胶铋再加二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146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用洛赛克、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甲硝唑四联疗法,B组用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疗法,C组用洛赛克、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疗法;疗程均为7d,比较Hp根除率、溃疡治愈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四联疗法根除率、溃疡治愈率均较B、C组的三联疗法好.且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三联疗法.结论:四联疗法在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方面较三联疗法优,可用作常用疗法.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溃疡,不仅是成年人的常见病,儿童也会发生。据有关文献报道,成年人的消化性溃疡有2%~5%始于儿童。儿童患十二指肠溃疡比患胃溃疡多见。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多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但与孩子的饮食习惯也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孩子大多吃零食,吃饭不能定时定量,使胃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久而久之便容易患溃疡病。还有的孩子不吃早餐,中午回到家饥肠辘辘,狼吞虎咽地吃饭,食物嚼不烂,也给胃增加了负担,时间一长,就出现了腹痛、厌食、消瘦等症状。另外,儿童学习负担过重,因各种考试产生的不安、紧张情绪和儿童间纠纷造成的剧…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们揭开了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在人胃里生存的秘密,这为预防胃炎、溃疡和某些胃癌将会有所帮助。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生存在胃里极度酸性环境下的细菌,它是靠产生一种可以抵消胃酸的酶而生存。最近发现,一种位于细菌膜上的蛋白质urel负责调节这种酶的生产。urel蛋白质在细胞膜上起“质子通道”的作用,它控制进入细胞的胄酸量。因此使urel失活有可能让幽门螺旋杆菌对胃酸的攻击变得敏感,这也可能是从正常胃中根除该细菌的一种方法。不怕胃酸的幽门螺旋杆菌@车笛  相似文献   

14.
日本医学家指出,早期胃癌患者在常规治疗时,服用针对幽门螺杆菌的除菌药物能使胃癌复发率降低近2/3。他们对500名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测试,在进行常规治疗时,研究者只让一半患者服用对付幽门螺杆菌的除菌药。3年后,服除菌药的一组有9人胃癌复发,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对抗消化系统溃疡药物药理作用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与抑酸药、粘膜保护药、抗幽门杆菌药物联方或组成复方制剂的具有标本兼治功能的综合性治疗药物以提高溃疡愈合率,降低复发率,将成为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它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脆弱性增加所致。很多专家认为心理应激导致的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可能会引起胃酸分泌过多。比如,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伦敦受空袭期间.居民的溃疡穿孔发生率显著增加(Stewart&Winser,1942)。  相似文献   

17.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它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脆弱性增加所致。很多专家认为心理应激导致的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可能会引起胃酸分泌过多。比如,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伦敦受空袭期间.居民的溃疡穿孔发生率显著增加(Stewart&Winser,1942)。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51名调查对象进行血清尿素酶抗体检测,同时进行胃镜检查,采取胃粘膜进行幽门螺杆菌培养,探索出一种更适于临床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方法,本文报告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单纯应用西药26例,单纯应用中药2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 1 临床发病情况 因二者症状相似,病复部部位相近,病因病理相同,治疗方法一致,故临床上二者很难区分。因其溃疡的发生匀由胃酸过多,激活了胃蛋白酶使胃、十二指肠粘膜自身消化故又统称为消化性溃疡。从80例患者来看男性66  相似文献   

20.
“根据活组织切片检查结果,罗宾·沃伦发现50%左右的病人的胃腔下半部分附生着许多微小的、弯曲状的细菌。他发现发炎部位总是位于接近十二指肠的地方,这个发现至关重要。经过反复试验巴里·马歇尔成功地培育出一种迄今尚不为人知晓的细菌———后来被命名为幽门螺杆菌。他们共同发现,几乎所有接受试验的病人都患有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基于上述试验结果,马歇尔和沃伦认为,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这些病症的关键因素。通过培育这种细菌,不仅他们能够继续进行研究,而且使得病理诊断液变得更加简单。在1982年马歇尔和沃伦发现这种细菌之前,生活压力和生活方式被认为是胃溃疡的主要引发原因。现在已经得到普遍证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超过80%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