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隐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知活动,隐喻意义是两个类属不同的语义场之间的语义映射。本文试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隐喻中的语义转移及其特点,以进一步揭示隐喻的认知机理。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隐喻的功能也只是语言使用的一种技巧,是对常规语言的变异.认知语言学打破了这种局限,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更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语言研究也不能只限于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而是应该超越语言本身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本质.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现象进行分析,并通过人们对"爱"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来论述隐喻在认知中的作用,同时以"爱"为例对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三种主要隐喻理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52):28-29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隐喻的功能只是语言的装饰,是对常规语言的变异。近期的语言学家打破了这种局限,开始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展开研究,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更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语言研究不能只限于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而应该超越语言本身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的本质。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现象进行分析,并通过人们对"爱"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看待隐喻在认知中的作用,同时以"爱"为例对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三种主要隐喻理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余玉萍  龚芳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38-139
隐喻的认知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内容和特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隐喻的普遍性和创造性本质清晰地反映出隐喻的认知本质和文化根源。从某种意义上讲,隐喻折射出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作者认为,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对隐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因此,外语教学中必须将文化教学提高到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但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特征。隐喻在情感的概念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情感语言绝大部分是隐喻化的。本文以人类五种基本情感中的恐惧为研究对象,采用语言分析法对英汉语中的恐惧隐喻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将相同点归因于英汉恐惧隐喻共有的认知基础,并尝试从文化相对性方面,即英汉两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尤其是中医学相关理论对汉语恐惧隐喻的影响方面探讨其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1.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然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在人类其他的文化和艺术活动过程中,我们到处都能看到隐喻的存在。对隐喻认知特征的阐述,在隐喻研究传统里最  相似文献   

7.
张礼敏 《教学与管理》2012,(33):136-137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本文从这个观点出发,尝试对英汉语中的概念隐喻做以对比,讨论概念隐喻的普遍性及其民族文化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他们的翻译。一、隐喻的概念性本质隐喻从根本上讲是概念性的,不是语言层面上的,隐喻性语言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1]。因此,莱考  相似文献   

8.
概念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该理论最初源自于Lakoff与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传统的隐喻被归为修辞学范畴,被看作一种语言现象,研究的是语言自身。当代认知语言学则是在本质上把隐喻看作一种认知工具、一种认知活动,具有普遍性。纵观隐喻研究发展的历程,隐喻的研究涉及了诸多领域,比如电影艺术。文章将从隐喻理论出发,分析电影《夏洛特烦恼》中的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9.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了解语言的隐喻本质及其概念隐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比喻性的语言及习语。  相似文献   

10.
试论隐喻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隐喻性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思维的贫困”产生了“根隐喻”,但“根隐喻”的隐喻性只是在人们的认知能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后才被认识。同时,隐喻又是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它的认知功能直接影响着句子的组合关系,可以改变句子原有的语义规则。  相似文献   

11.
龙江华 《培训与研究》2006,23(5):125-12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思维与行为方式。由于语言中隐喻的普遍使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跨文化翻译就是将原语中的隐喻转换成目的语中的隐喻的一种活动。因此,译者的隐喻认知能力对翻译的质量和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译者可以从文化习得、概念隐喻的习得和语境分析三个方面来提高其隐喻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隐喻作为语言表达中的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认知的普遍工具和思维手段,本文从语言的本质和重要性、语言模式和思维模式的关联、语言与认知的同步发展、隐喻-连接语言和认知的桥梁、概念隐喻理论出发,试图从隐喻的角度揭示语言和认知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是以心理语言学为基础来研究语言学的,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认为语言不是一个封闭的单一的整体,语言也并非人类生来就有的能力,语言是客观条件、心理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当代认知语言学已经不再视隐喻为一种单纯的修辞手段,从本质上认为它是一种认知工具,一种认识活动,对我们认识世界具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隐喻的本质问题,不同的语言学派有着不同的解释。当代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思维方式。从人们对创造相似性隐喻的构建和识解两个方面来看,隐喻的创造性具有更重要的认知价值,更能体现隐喻的认知本质。  相似文献   

15.
李丛立 《教师》2008,(11):35-36
1.隐喻本质上是—种认知现象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然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种人类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种认知活动。在^类其他的文化和艺术活动过程中,我们到处都能看到隐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隐喻的认知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是人类一切语言的普遍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类思维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菥和探讨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旨在探究隐喻研究由修辞到认知的历史发展走向,隐喻认知本质及其产生的认知心理基础,隐喻的认知功能以及隐喻是如何生成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17.
情感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深深地植根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理解隐喻不能脱离所处的文化背景。本文试图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爱情"作为研究对象,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认知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情感隐喻认知在文化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将隐喻视为语言的本质现象,是一种认知手段,反映语言与现实及人类认知的相互关系。隐喻的实质是用一事物理解另一事物,用具体、生动的形象理解复杂、抽象的概念。隐喻对理解复杂、抽象的金融市场语言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利用汉语语料对金融市场语言的隐喻研究较少。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从语言、认知、语用三个视角分析期货和债券市场汉语新闻报道中的隐喻用法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根据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的基本原理和认知语言学者莱考夫与约翰逊的认知观点,语言在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汉字"大"的词义引申是一种隐喻认知过程,它反映了人们的认知方式。既然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因此,翻译就不仅仅是语言层面词、句的转换,而是一种认知转换过程。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在接受美学看来,文本具有意义未定性,读者具有期待视野,作品的意义是读者从文本中发掘出来的。古典诗词语言具有模糊性,诗词中的诸多未定性的点和意义空白召唤读者展开联想,诗词意象更是如此。颜色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的。人类对红色有相同的视觉效果和认知基础,借对中国古典诗词红色意象词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隐喻是对诗词意象的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更是一种审美创造。与此同时,也印证了语言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