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说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那么刘勰的《文心雕龙》则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集大成之作。它们都对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学批评态度、“文气”说、文学价值与地位等方面,对《典论·论文》有着明显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南朝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是最早直接提出文学要“写真”的主张的。“写真”说是刘勰的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串《文心雕龙》全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分析刘勰的“写真”说,有助于我们了解他的整个文学观。  相似文献   

3.
作为建安文学俊杰的曹丕,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有着开创性的建树与深远的影响。刘勰《文心雕龙》对于曹丕的文学批评,如文气说、文士批评的态度、文章的地位与作用等,多予以甄采、肯定,并据以开创了其文体鉴赏批评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刘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虽然留下的文学作品不多,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在这部巨著中,它总结了自《诗经》、《楚辞》以来的历代创作经验,建立了系统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理论、创作理论和美学理论。 《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和美学史上是属于光辉的篇章,是传之不朽的名著。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文学史上,不仅产生了多采多姿的山水文学作品,而且还相应地产生了对山水文学作品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山水文学理论。我这篇短文,仪对我国南朝文学批评大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涉及的山水文学理论做点初浅探讨。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里提出了“江山之助”的著名命题,认为山山水水有助于文学之思,并且认为诗人屈原所以能在楚辞创作上取得那样伟大的成就,也正是得力于楚地江山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作为建安文学的俊杰曹丕有着开创性的功绩与深远的影响。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批评的著作,开创了盛极一时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之先河。论文中所表述的文学观点涵盖了文学批评态度、文体之辨:"四科八体"说、"文气"说、文学的价值和地位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后世读者对此论文不断地阐释、认同与接受。刘勰的《文心雕龙》一书在文学批评、文学创作及文学价值等方面继承并发展了曹丕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成就最高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有着严谨完备的理论体系,其批评理论的构建和批评话语的运用,都是以"原道""征圣""宗经"为思想基础展开的。正是在这种"师圣体经"思想的影响下,刘勰建构了具有浓厚传统儒家思想的批评理论,对文学原理、文体渊源和作品优劣等进行了一系列颇有见地的阐发。  相似文献   

9.
“原道”出自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刘勰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原道》篇,是刘勰文学评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古今曾有不少专家、学者对之进行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和论述,本文仅从写作学这个角度,对“原道”在中国古代写作理论中的意义和影响试作探讨。《文心雕龙》体大思精,是最早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古代写作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原道》篇是《文心雕龙》作为“文之枢纽”的五篇之首,而且列为全书的第一篇,这说明《原道》篇在全书中的重要性。“原道”是《原道》篇中的核心论点。所谓  相似文献   

10.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文论专著。它不仅总结了齐梁以前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而且上升到理论高度,用总结出来的文学理论,对各种体裁的文章以及各个时代的代表作家进行了言简意赅的批评。这部“体大思精”的著作,被誉为“文苑之学、寡二少双”。但有人批评他对“风土文学”有所忽视,据笔者粗略统计,全书引用《诗经》的达95处之多,引用民间歌谣、谚语近30处。因此,关于刘勰对风土文学的态度,应做具体分析,这对全面理解刘勰的文学观,深入研究刘勰的世界观都是有所裨益的。 诚然,在《文心雕龙》里,刘勰没有设专题对它加以讨论,但在阐述文体特点,揭示文学规律,进行文学批评时,不少地方是把风土文学,尤其把《诗经》做为论据的。我们如果能振叶寻根,观 索源。把这些散见各章片断,联结在一起,很容易看出他对风土文学的观点:风土文学不仅是文学的源头,而且泽被后世,使后世有成就的作家沾溉无穷;它不仅抒发了人民的感情,而且还以它强烈的感染力,陶冶人的性情;通过它不仅可“观得失,知厚薄”,而且它的表现手法也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当然,由于时代、阶级局限,也反映出刘勰对风土文学认识上的不足与评价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1.
文学批评,主要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评论。因此,随着文艺创作的发展,作家作品不断涌现,文学批评也相应地向前发展。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新成就。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当时文学批评新成就的特出标志。《文心雕龙》总结了过去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经验,对文学批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内容丰富而精采。书中的《知音》、《才略》、《程器》等都是文学批评的专篇论文,其他论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皆与文学批评相关,其中《知音》篇无论在探及批评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是在文学批评规律、审美鉴赏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刘勰从主客体的角度阐述其文学鉴赏理论,对“知音难觅”、“音实难知”这一文学现象进行探析。以《知音》篇中所反映的思想来探析刘勰文心体系中知音的审美鉴赏理论。  相似文献   

13.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出现在我国齐梁时代的一部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它从探索我国古代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发展历史的客观规律的高度,对我国先秦、两汉、魏、晋、宋、齐各朝的文学现象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和总结,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部巨著不失为我国古代文论宝库中的一颗珍珠,给予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以很大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是刘勰历时十余载精力写就的一部体大虑周的文学理论著作。他对作诗论文进行了总结 ,注重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从《文心雕龙》这部巨著中 ,我们可以看见孟子的文学理论观“知人论世”对刘勰的影响。刘勰博览群书 ,杂观百家对各种文学体裁及作家、作品进行了分类研究。刘勰既通历史又晓人情 ,进而以窥文情。整个《文心雕龙》的创作就是一次“知人论世”观的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是在我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史上,系统地论述文学创作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造革新的第一个专篇,对于文学创作发展的理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刘勰的这一重要理论贡献,近代研究《文心雕龙》成就卓著的专家们已有许多阐发与评论。但仔细研读原著,我感到尚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这里仅就其“通变”的主要涵义以及对通变说的不同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6.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他提出的“文气论”与作家、创作、批评方法和文学价值几个方面关系密切,并对后世文学批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齐梁时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了一篇《风骨》,该书的其他各篇也多处提到“风骨”问题。刘勰的“风骨”论对后来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解放以来,文艺界对“风骨”问题展开过热烈的讨论,意见没有统一,就被“四人帮”的文化专制主义的大棒打了下去。我觉得“风骨”问题实在有继续深入讨论的必要,这对于如何正确评价《文心雕龙》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对于如何批判地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学理论遗产,繁荣社会主义文艺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张国光先生在《<文心雕龙>能代表我国古代文论的最高成就吗?(见《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辑)一文中认为,《文心雕龙》虽是前代“文学理论的总结”,但并没有总结好,“刘勰无论是才、学、识都是不足”,对前人的结论,“往往不是择善而从,而是把前代的许多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明刘勰对曹操、曹丕、曹睿的论述,指出他们的文学成就。《文心雕龙·时序》篇说:“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颇能绘出“魏氏三祖”喜爱文学,作诗制曲的情状。曹氏一家三代之风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令人惊叹不已。刘勰对“魏氏三祖”的论述,虽不那么全面、系统,却不乏精全美玉,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20.
刘勰的风骨论 ,有两种研究途径 :一是对风骨范畴的确切含义的探讨 ,二是对风骨理论形成的文化背景考察。在《文心雕龙》一书中 ,《程器》与《风骨》论世论文 ,一为社会批评一为文学批评 ,完整表达出作者贵器用、尚风骨的文学审美态度。刘勰的社会批评思想深刻影响着他的文学批评理论 ,可以说《程器》是社会批评中的风骨论 ,《风骨》则是文学批评中的程器说。由《程器》观《风骨》 ,涉及三个问题 :(1)文学批评是作者社会批评的行为方式 ,(2 )贵器用具体到文学准则即重风骨 ,(3)刘勰的文学观念体现了“尚北宗南”、重铸时代新风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