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实用、有趣、便捷的教学方法。美术教学中,老师通过激发学生对形与色的喜爱之情并提高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思维发展。当前,在美术教育实践中,美术课内容的繁多与教学课时的稀少,形式的灵活多样与教学方法的单调等种种矛盾,需要我们努力培养,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使中小学美术教学真正做到短时高效、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
美术教学的过程是生成学生审美素养的过程。如何将学生的内心感受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出来,这就在于如何在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形象思维一般是指用自己的独特观察力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形象思维。下面就我在几年来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形象思维启发教学谈几点体会。一、培养学生快乐心境,生成兴趣与好奇心,激  相似文献   

3.
方静 《青海教育》2014,(6):24-24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思维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观察力在各学科学习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在不同的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美术学科则以一门视觉艺术的固有特点,最为直接和有力地发展着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4.
赵国泉 《家教世界》2013,(7X):73-7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升他们美术学习的能力,可以说兴趣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动力。美术学科要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保有一席之地,就应该注意使之与学生发生兴趣方面的关系,即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确立学习美术的兴趣,对于陶冶情操,开拓创新思维,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玺 《天津教育》2024,(8):125-127
<正>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不仅注重传授美术知识,而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动手能力。动手能力作为一种基础能力,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乃至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深远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如绘画、制作、设计等,学生能够在尝试和创造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因此,探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6.
<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美术教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创造性学科。小学美术教学是通过美术教学开发儿童智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以及审美兴趣和态度。在美术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美术素养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是美术课教学落实国  相似文献   

7.
发展学生的思维,首先就是发展他通过视觉观察和感知周围世界的能力,丰富他们的思想。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主动认识某种对象的感知过程。因此,观察力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处处留心,事事练达。青少年对周围新奇的事物,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对那些看似平常的、司空见惯的人、事、物则漠然视之。  相似文献   

8.
<正>美术教育是我国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客观需要。而素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绘画、设计能力的重要基础。在初中开展美术素描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造型能力、表现力、创造力及审美力。但是在我国的美术素描教学中,却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死板,严重的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培养。一、当前我国初中美术素描教学中存  相似文献   

9.
<正>美术课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要给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展现自我提供一方沃土。引导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美术教师追求的目标。一、教师的正确引导是课堂创新的重要环节观察是创新的前提,有敏锐的观察力,才会进行创新。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例如,在教学《多变的树叶》  相似文献   

10.
陈丽斌 《成才之路》2012,(11):24-25
正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智慧的眼睛,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对世界的认识乃至今后事业的成功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工作。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谈不上聪明,更谈不上成才。现实生活与教学中,最大的弊病就是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没有把观察力的培养放在应  相似文献   

11.
陈兴旺 《成才之路》2021,(15):62-63
美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章分析美术教学现状,探讨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指出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美术活动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美术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维方式,而且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常常由于课堂教学的乏味而很难引起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目前,许多美术老师在课堂中运用"情景教学法"来提高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通过情景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当然,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只有巧妙的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观察力、表现力的培养和提高,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学生观察力、表现力在方式方法上作些探索和思考。旨在通过这方面的实践和总结,来促进美术教学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康 《教育革新》2009,(10):72-72
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具有非常大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呢?下面就我近几年在从事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尝试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观察力是指人在感知活动过程中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准确、全面、深入地感知客观事物特征的能力。在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让学生乐于观察,并在观察中思考,挖掘现实生活中丰富生动的素材,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激发观察兴趣,让学生乐于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爱上观察,在观察中寻找乐趣。学生有了浓厚的观察兴趣,才能在观察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进而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6.
观察力是人们在观察的实践中或有关的训练中形成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美术教学中的观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获取感知的有目的有步骤的认知过程。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而这一切都以观察为基础,可见观察的重要性。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该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呢?下面谈一些我在教学中的体悟。  相似文献   

17.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力是学生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数学教学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学生观察力和培养和发展,除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外,还必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形成良好的观察技能。联系数学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谈谈教学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儿童的思维活动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计算机教学。  相似文献   

19.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过程,是思维知觉的前奏,也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有了浓厚的观察兴趣,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会自觉地进行仔细、全面、深入、系统的观察,观察的能力才会提高.因此,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相似文献   

20.
孔红伟 《考试周刊》2012,(31):183-184
观察力是指一个人从周围世界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儿童时期智力上的差异往往首先表现在他们观察力的高低上。幼儿的学习活动都是以各种观察活动为起点的,在美术活动中尤为突出。针对幼儿的观察特点,我们积累了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力的若干策略:激发观察兴趣,确定观察目标,指导观察方法,梳理观察记忆,在名画欣赏中观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