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俭 《陕西教育》2009,(3):40-40
一、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开放学习内容,放飞学生心灵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学生身边就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新奇有趣的内容,是数学教学的“活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杨云霞 《成才之路》2009,(34):56-56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实用性,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教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凋:“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近年来.我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用“数学眼光”看生活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积极性。写数学日记发挥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富宇 《湖南教育》2006,(8):20-20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生活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问题,将生活问题数学化。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的同时,感悟“生活数学”的巨大魅力,以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38-3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中组织数学学习。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走进生活数学的自由王国,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王淑芳 《宁夏教育》2013,(12):45-45
数学源于生活又植根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每逢周五,我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所以,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蒋芝芳 《海南教育》2014,(24):12-13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乐学活用,感受数学知识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让数学充满生活,让生活回味数学,在生活中挖掘数学,在数学中联系生活,从而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2.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新的数学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数学意识。  相似文献   

14.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的微学课程标滩勘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数学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熟悉的生活情况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相似文献   

15.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的微学课程标滩勘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数学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熟悉的生活情况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相似文献   

16.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抽象、枯燥、沉闷的数学课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着力创设一个形象、生动、活泼的生活课堂,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探究数学、应用数学、感受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客观世界,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耍做到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一些尝试,现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和复习》一课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树立学习与应用数学的信心。”可以说,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重视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及已有经验相联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何真正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触生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