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理念革新、学校领导层和相关职能部门支持、技术支持、人力资本支持,以及完善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成功实施的主要因素,以期对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博弈分析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具体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晓琳  曾鸣 《情报杂志》2005,24(11):43-45
图书馆信息服务效益的实现程度是图书馆、读者以及营利性信息服务实体之间多次博弈和理性选择的结果。以博弈论为工具,分析目前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与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关系,建立博弈模型并进行分析,指出了图书馆采取主动信息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图书馆效益的博弈原理。  相似文献   

3.
创新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构建和谐服务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秀云 《情报探索》2008,(11):93-95
分析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现状,提出了360度反馈评价的激励模型,构建了具有反馈评价激励机制的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困境"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汝 《现代情报》2006,26(7):67-69
本文将图书馆参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困境大致分成三大类型:①小馆与小馆之间的博弈;⑦大馆与大馆之间的博弈;③大馆与小馆之间的博弈。对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困境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从理性的私人单位对公共物品供给博弈到图书馆参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博弈的模型、共同特征和博弈均衡结果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李静  井水 《情报探索》2014,(6):119-121
将经济学中的经典博弈模型-囚徒困境应用到图书馆联盟共建共享中,对图书馆联盟中不同规模和实力的图书馆建设进行博弈分析,构建相对应的博弈模型,并从引入支出-收益平衡机制、强有力的约束制度、完善的激励奖惩制度等3个方面,提出图书馆联盟实施策略,达到纳什均衡,以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多赢格局.  相似文献   

6.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冷链物流企业员工低碳激励机制的SD模型。根据博弈模型推导,得出博弈双方不同行为策略下的收益,并进行稳定性分析;再借助Vensim软件,数值仿真确定系统的稳定均衡点;最后以初始参数为基准,进一步探讨了主要参数对系统演化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学术社区开始成为知识交流的重要平台,建设激发社区科研人员参与热情、提高科研合作效率、维持科研团体活力的激励机制变得非常重要。[方法/过程]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行为进行分析,分别描述了无激励机制和有激励机制的演化博弈关系和过程,探讨了影响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行为的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虚拟学术社区博弈双方在无激励机制的环境下,演化稳定策略是(不合作,不合作),在有激励机制的环境下,演化稳定策略是(合作,合作)或(不合作,不合作),由此得出完善虚拟学术社区激励机制有助于科研人员合作行为的产生,根据科研人员合作影响因素的不同结果,给出促进虚拟学术社区激励机制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借助演化博弈理论,引入奖罚与监督机制,构建团队默会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系统演化路径、演化稳定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给出模拟仿真。博弈支付矩阵及其相关参数将深刻影响到团队默会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路径。奖罚机制与监督机制的有效结合,将会大大促使团队默会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路径最终收敛于选择(共享,共享)的演化稳定策略。  相似文献   

9.
刘硕 《科教文汇》2010,(19):35-36
在建立学生与监考教师博弈模型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学生和监考教师的行为选择进行分析,得出了加大对失职监考教师的惩罚力度是防治考试作弊的有效方法。通过建立学校与监考教师的博弈模型,对如何使监考教师严格监考的激励机制进行了简单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王居平 《情报杂志》2003,22(5):107-108
高校图书馆中图书流失现象经常发生。利用博弈的方法,建立了图书馆的代理人——图书馆管理员与大学生的博弈模型,得到了两个局中人的最优混合策略及其图书流失罚款系数公式,从理论上给出了防止人为图书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朱光  曹雪莲  于丹  孙玥 《情报科学》2018,36(6):40-44
【目的/意义】以图书馆情境服务为应用背景,设计由用户、图书馆、黑客组成的博弈主体,从隐私决策的收 益、投入和损失角度出发,构建多主体多策略的隐私博弈模型,成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任务。【方法/过程】设计 由用户、图书馆、黑客组成的博弈参与主体,研究行为主体的隐私行为与策略。根据收益矩阵,分析得到不同主体 的博弈均衡策略。【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博弈主体的隐私策略与投入成本、黑客攻击被捕捉的概率以及隐私损失 密切相关,存在两种纳什均衡和一种贝叶斯混合策略均衡。运用 matlab进行数值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给 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海 《内江科技》2010,31(3):139-140
传统的“智猪博弈”模型,给中小企业创新战略以“搭便车”启示。本文针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必要性,通过改进的“智猪博弈”模型,设计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对如何激励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提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邹萍  董颖 《情报科学》2015,(1):43-48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人才流失率高、年轻化等现象。从博弈的视角,构建了图书馆与人才之间的博弈模型,并运用演化博弈论分析了博弈双方的稳定策略。提出建立人才流失预警机制、重视人才培训开发、构建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制度、健全监管约束机制四个过程的动态组合方案,建立新的博弈均衡,使人才流失危机得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机制设计理论中的博弈工具定义了图书馆在信息服务创新的博弈结构,基于改进的Hotelling模型考察了用户异质性对于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微观动机的影响,分析了图书馆业界创新采纳的演化规律,证明了当演化均衡路径可达时,会强化或弱化图书馆创新的微观动机.文章为研究图书馆群体间的竞争性互动行为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5.
阐述决策外部性的性质,建立不确定信息群体博弈模型、不完全信息群体博弈模型和群体合作博弈模型,并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对模型进行分析。认为,外部效用是群体共同选择接受的激励机制,群体规模是正外部性发挥的保证;信息在群体博弈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掌握更对的信息可以避免错误的选择,并使正外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合作博弈凡是发挥外部应用的最好方式。通过外部性的视对给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新产品扩散、企业间的默契、企业集群和企业联盟等群体博弈行为予以解释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6.
董瑾 《现代情报》2011,31(4):30-32
[摘要] 电子资源采购谈判是电子资源采购的重要途径,图书馆与电子资源供应商之间的谈判是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本文借鉴进化博弈理论的研究成果,构建谈判进化博弈模型,通过各个参数赋值的变化来观察谈判合作概率的演变趋势,并根据模型结论,提出从图书馆方面如何增大电子资源采购谈判合作概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析高校图书馆人才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在人才激励机制建设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改革,但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图书馆激励机制建设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通过对当前高校图书馆人才管理激励机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实施人才管理激励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缪婷 《情报探索》2011,(5):20-22
通过数学方法和博弈论知识建立博弈模型,通过向量的设置及变换不同的博弈树,分析了不同的读者在借还图书时与图书馆的博弈过程,探究滞还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诚信档案制度及健全读者监督制度是保障图书借阅工作顺利、公开、公正进行的重要手段,最后得出图书馆在图书借还管理中的择优战略。  相似文献   

19.
股份合作制企业内部分红的博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光 《中国软科学》2002,(10):111-114
本文建立了股份合作制企业在管理主导型和员工协商型两种内部治理结构下的分红博弈模型,研究了两种分红博弈(管理主导博弈和谈判分红博弈)的均衡状态,提出了相应的两种红利分配设计方案。本文的分析表明,在管理主导型企业里,管理者可利用年底红利实现总额关于劳动要素分红百分比的弹性,来确定劳动要素和股本要素的分红比例,但这种分红方式并不保证红利最大值的实现。在员工协商型企业中,劳动者与管理者以非协作谈判博弈确定的分红比例为基础,然后通力合作实现红利最大值,再利用获利一方补偿另一方的办法,使双方都得到比不合作时更大的红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员工协商型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激励机制要优于管理主导型企业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博弈分析的方法,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著作权保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建立数字图书馆与用户、数字图书馆与著作权人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研究博弈双方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和策略反应函数,并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的基础上,推导出博弈空间,探寻有效规避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著作权侵权问题的方法,认为应从加大对用户违规使用数字资源的处罚力度、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加强著作权人监督机制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