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利用电教媒体 富学生的表象 象思维是用表象来思维的,所谓表象是指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是以感知为基础的,它具有形象性、概括性的特征。没有感知,表象就不可能形成,而电教媒体具有鲜明的可感性,它能为教学提供模象直观,即具体事物图像和实际图象的模拟,这种模拟不是实物搬家,也不是简单的图象替代,它不受时、空、地域和人体机制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张存向 《小学生》2010,(4):28-29
表象是一种普通的心理现象,人们感知过的某一事物,其形象常常会在头脑中以痕迹的形式保留下来,以后这种事物虽未出现,但在一定条件(刺激)影响下,它的形象仍会在头脑中再现,这就是表象。表象是通过感知下的形象,因此它是直观的、形象的;但表象总是在多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的是感知对象的一般特点,因此它是概括化了的形象。形象思维是人在头脑中运用形象(表象)来进行的思维,没有表象就不可能有形象思维,正确、丰富的表象积累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表象与物理教学华夏周仪(江苏省东台市中学,224200)按心理学定义,表象是人对不在眼前的物体或事件的心理表征.人们可以通过表象从记忆中恢复或从描述中重建那些并不出现在眼前的事物.表象是记忆、想象的基础,是进行抽象思维的依据.有了表象,人们就能再现过...  相似文献   

4.
表象是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与感觉、知觉都属于感性认识,但表象和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产生的形象不同,它是事物,不在眼前时头脑中出现的形象。表象是从感知而来的,客观事物只有通过感知才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但表象比感觉、知觉更进一步,具有直观形象性和初步概括性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5.
表象是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与感觉、知觉都属于感性认识,但表象和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产生的形象不同,它是事物不在眼前时头脑中出现的形象。表象是从感知而来的,客观事物只有通过感知才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但表象比感觉、知觉更进一步,具有直观形象性和初步概括性双重特点。所谓直观形象性,  相似文献   

6.
<正> 形象思维就是在不出现实物或行为结果的情况下,在头脑中形成某种形象,凭借形象间接地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其基本单位是表象,而表象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保留并再现出来的形象。根据大脑的思维互补学说,左半球与抽象思维、逻辑分析等有关,右半球与知觉、空间定位、形象等有关。形象思维的方法主要有想象和联想。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  相似文献   

7.
表象是指在感知基础上头脑中保留的形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一方面,表象有一定的直观性,但不如实物操作时感知的形象鲜明、完整和稳定;另一方面,表象有一定的概括性,即它不仅反映个别事物的形象,而且还可以反映一类事物的共同的表面特征。我们将“表象操作”理解为:在以前积累的表象的基础上,观察图形并对表象进行比较、分析、简化、想象等活动。在应用题教学中,表象操作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初步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永力 《考试周刊》2013,(68):140-141
物理概念多,现象包罗万象,规律应用广泛。记牢物理知识,靠死记硬背或题海战术是根本不行的,可见培养学生记忆物理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一、物理记忆的特点1.物理记忆以表象为载体。表象是指过去已经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痕迹,在活动时,痕迹的再现或恢复就成为表象。物理学习中的实验过程及结果会为记忆提供直观的表象,学习过程中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也为物理记忆提供直观表象,在教学及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及生活体验及感悟,多引导学生动手及实践,这是记忆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存而前时存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如,我们在头脑里可以呈现出父母的形象、自己房间的布局及各种用品的模样等等。这些都是记忆表象。表象的积累和丰富对人的记忆活动、思维活动和想象活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象的形象性和概括}生,使人们可以进行想象活动和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0.
【能力定位】联想力 ,是指由某人、某事物或某事理联系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思维能力。联想 ,一般认为是抽象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见附图) ,但形象思维过程中往往也会有联想力的加盟。因此 ,联想力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写作等创造性活动中经常运用的重要思维能力。想像力 ,是指在已有表象材料(印象)的基础上 ,经过新的加工或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想像力属于形象思维能力中最常用的一种 ,是人们进行形象创造、艺术创造和文学创作等创造性活动时最重要的思维能力之一。联想和想像关系十分密切 ,…  相似文献   

11.
想象,就是“大脑两半球在条件刺激下,以我们从知觉所得来而且在记忆中所保存的回忆的材料.通过分析与综合的加工作用,创造出来曾知觉过事物的形象的过程。”(杨清:《心理学慨论》)这就告诉我们,想象是一个以记忆表象为材料,通过分析综合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而学生作中的艺术想象不同于其他一般想象力,虽然它也以生活为基础,以原有表象材料为依据,但是,它是建构在不对等客观世界的——精神生活之上的,因此,对学生作艺术想象力的培养必须让学生实现二次“超越”:  相似文献   

12.
心理地图是指各种地理环境信息或各类地图在大脑中经过加工后形成的地理表象,心理地图是一种地图表象,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空间概念的图形化记忆,同时它又是一种记忆表象,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强化心理地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从想象的本质来看,它是人脑在实践活动中,在各种刺激的影响下,以记忆表象为材料,通过分析、综合等加工过程和改造作用,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或未曾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过程。小学生作文构思过程,正是这样一种创新过程。它离不开语言这种工具,离不开知识经验这种中介,离不开记忆表象这种材料,离不开文化底蕴这种基础。因此,这种创造性的构思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必然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写想象中的事物”的训练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在某一个早晨有什么“奇迹”发生。只有不断提高小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才有可能在夯实再造想象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头脑中运用感知所获得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的形象,称做想象。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所谓再造想象。就是创造出客观上已经有的,但自己并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所谓创造想象,就是在对记忆表象经过加工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小学阶段只要求写简单的记叙文,主要是写人叙事描景状物,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主要是指小学生用言语反映这些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一)储存表象能力。所谓表象,就是重新唤起并在头脑中再现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小学生作文是人事景物的反映,首先必须对这些事物有丰  相似文献   

16.
心理意象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萌芽期的寓"意"之"象"、成型期的"心"中之"象"到成熟期的"表征"之"象"、回归期的"原型"之"象",心理意象的定义也日渐清晰:它是人们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留下的印象的再现,是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心理表征,是人脑对事物的形象所作的抽象加工和描绘。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的意象是指人记忆和想象中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它能反映出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7.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原有表象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脑中形成客观上已存在的、但自己并未加工过的事物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一种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对记忆表象经过加工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用奇幻联想法记忆有关氨基酸的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奇幻联想法,是为了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而人为地制造识记材料的奇象和谐音的联想来进行记忆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奇幻,即在制造奇象和谐音的联想时,尽可能使之荒诞强烈、新颖独特、鲜明生动,违背逻辑、超脱现实,从而给记忆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奇象是大脑进行奇幻联想的产物。具体地说,奇象就是指大脑对感知过的事物在脑海里留下的形象进行改造和修饰,加工夸大,或缩小变换,扭曲丑化,或虚构奇形怪相,而产生的一种在自我头脑里鲜明可见、生动强烈、印象深刻、有利于联想记忆的奇幻想象形象。  相似文献   

19.
隐喻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词只会让人觉得它是一个偶然遇到的名称、标签、符号或概念(случайное название,этикетка,знак,понятие),而在修辞状态下,却使人获得对其所指事物的鲜明的、形象的、直观的表象(яркое,образное,наглядное лредставление)。如在.一句中,серп本是—个中性概念“镰刀”,在这里却生动、形象地隐喻“月亮”。  相似文献   

20.
想像是指人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在想像过程中,不仅可以创造出未知的事物形象,而且可以创造出未曾存在过的事物形象,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开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想像力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