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编辑时事新闻.多是选择编发一些消息、通讯、图片,对国内外发生的事件作动态性报道。从事时事新闻编辑工作时间长了,总有一种“山重水复”的感觉.对于读者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往往就到“众口难调”。那么,究竟怎么让时事新闻也具有一定深度,从事物的方方面面来展示“新阐背后的新闻”?从去年的7月16日开始.我们大胆地以“今日视点”的方式进行尝试,把时事新闻的编辑由“平面视角”向“立体展示”,更进一步开掘新闻事实的纵深方向内容.对时事新闻如何在深度上做文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昌慧东 《新闻通讯》2010,(12):27-28
时事新闻是地市党报不可或缺的报道内容,如果把整张报纸比做一套丰盛的大餐,那么地方新闻理所当然是“主餐”,而时事新闻则属“辅餐”,但它同样是整个“大餐”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其特有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报业竞争的加剧,地市党报的时事新闻面临的挑战和困惑越来越多,如何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的时事新闻?笔者认为,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在对时事报道进行重新定位和再认识的基础上,从选稿视角到操作技巧上的调整和变革也很必要。  相似文献   

3.
第一,“软化”之功,就是化“硬”为“软”功夫。从新闻的表现形式租内容上讲,时事新闻与其他新闻一样,也有硬、软之分。这里所说的“硬”,主要是就一些时政新闻而言的。作为地市级报纸的时事编辑,在处理这些必发的“硬”新闻时,就应当运用化“硬”为“软”之功,尽量让其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比如,新华社2003年底播发的我国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稿件,在内容上不可谓不“硬”,但作为地市级报纸,尤其是  相似文献   

4.
董斌  郑原 《新闻知识》2006,(9):63-64
一、新闻作品版权的定义与权利内容新闻作品版权,即新闻作品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所创作的新闻作品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这里所说的新闻作品,不包括纯粹的时事新闻,因为时事新闻多是对新闻事件是简略描述,其中作者所付出的独创性的智力活动较少,因此法律排除了作者对时事新闻版权的享有。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对此有比较明确的解释:“(一)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除时事新闻之外的其他新闻作  相似文献   

5.
时事新闻以其时效性强、信息量大、涉及面广、权威性高等特点.在新闻家族中占居了特殊地位,成为受众“信息餐桌”上的“佳肴”。在新闻编辑处理过程中,及时抢先编发时事新闻,已经成为诸多媒体竞争的重要战场。也正是因为追求快捷的原因,在报纸时事版面的编辑处理形式上,难免失之粗糙,导致读者形成“时事新闻版可读性强但不‘受看’”的印象。 常言道:“秀色可餐。”时事版面同其它类型的报纸版面一样,形式美感是版面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宜传效果上,形式和内容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好的宜传素材…  相似文献   

6.
“时事”在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名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代,其含义是专指诸侯、大夫对帝王的四时赋税。到了汉代,“时事”的含义先扩大为史实,继而泛指适合于天时之事。汉代之后,则一般指当时之事。近代以来,“时事”一词继续演变,其含义日趋完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其为“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我们经常看到和听到的有:时事报告、时事新闻;国内时事、国际时事;一周时事、半月时事;时事政策、时事政治;时事研究会、时事新闻社等。 既然时事是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根据以上我国通常对“时事”和“新闻”所下的定义,所谓时事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的报道。“国内外大事”、“新近发生”和“报道”三个方面,是构成时事新闻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时事新闻的本源是国内外大事,不是一般的事实;国内外大事有新旧之分,只有新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才有可能成为时事新闻;  相似文献   

7.
《恩施日报》在时事版开辟“今日关注”栏目已经整整一年,共发稿件近300组,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这是《恩施日报》在探索新华社时事新闻稿件处理上的一个成功尝试。 《恩施日报》因版面局限,过去对新华社时事新闻稿件处理一直困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历史只称“史”。记载史的人称“史官”,是朝廷的官员,其职责除了记录本朝的天文、地理、人事、灾祸及研究前朝历史外,还为朝廷掌管“典籍”。可见,古代的“史”的范围比现在更广泛。“历史”一词于近代才出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学堂里开设“史学”课,第二  相似文献   

9.
高作石 《记者摇篮》2004,(11):6-6,18
“独家新闻”是吸引读者的“焦点”,也是报业竞争的“热点”。面对几乎相同的时事新闻资源,如何营造“独家新闻”的效果?实践证明,在时事新闻报道方面,“深度报道”已经成为“独家新闻”概念的新内涵。地方党报创新时事新闻报道.完全可以从“深度报道”起步并由此打开“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饶虹 《大观周刊》2012,(26):17-17
一、引言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的时代,也是变革的时代,彼时百家争鸣,诸子论道,思想文化发展繁盛。经过历史的实践,最终证明,法家崇尚的法治思想最具社会实践效应。今天笔者将在这里浅谈一下历史上极富盛名的齐国贤相管仲的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虽然曾产生过世界上最早的报纸——“邸报”,但现代意义上的报业萌芽却是近代的事,远远落后于西方。 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指出,“邸报”二字的首次出现始自唐代。唐代宗大历(公元766-779年)年间,诗人王建曾作《赠华州郑大夫诗》,其中“报状拆开知足雨,赦书宣过喜无囚”中的“报状”,就是朝廷发行的官报,主要用于朝廷的事务发布,这是有关中国古代报纸的最早记载。唐人孙樵在其所著的《经纬集》卷三载有《读开元杂报》一文,对唐代朝廷官报有比较详尽的介绍。尽管历代朝廷对报纸管理甚严,禁止民间私自办报,但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报纸称为“邸报”。它出现于唐朝开元年间,宋时最为流行,一直到清朝才消亡,约有1200年的历史。邸报是我国古代封建政府的机关报,也是封建地方军政官员获取朝廷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它的内容包括:l、皇帝的诏书、皇帝的起居言行;2、封建王朝的法令、公报,朝廷的重大活  相似文献   

13.
地方党报的时事新闻,不仅承担着上情下达的职责,而且对丰富报纸信息量、服务地方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和我国报业的快速发展,“厚报”时代已经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之而来的是受众对新闻信息可选性的增加。同时,过去那种由一名记者采访、一家媒体刊发的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已很难实现,读者对新闻信息也由一般了解向知之内涵转变,地方党报间的竞争已由独享资源领域迈向了共享资源同题竞争领域,即看谁能有效利用和挖掘共享资源,从而达到“独享”。而要做到这一点,地方党报在完成时事新闻“规定动作”的同时。要善于利用编辑手段。将时事新闻本土化,达到吸引读者、服务读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明磊 《新闻前哨》2001,(2):38-39
由于报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互联网的强力冲击,地市报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通过多方面的市场调查研究,表明时事新闻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一大亮点,加大时事报道对地市报来说势在必行。 首先,地市报的时事新闻应该做到“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目不暇接。现在城乡读者群有了新的变化,他们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强烈要求改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希望从报纸上不仅仅能了解国内外大事,还要能寻求工作和生产经营上的指导,他们希望报纸为他们多提供内容丰富、形式…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在我国学史上,之所以产生曹雪芹这位伟大的天才,不仅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关,他的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红学”之外,还有一个专门研究曹雪芹的祖籍、家世、身世的学科——“曹学”。可以说要想研究《红楼梦》这本书就不能不研究“曹学”。而“曹学”的研究是离不开对档案的研究。因此,在研究“红学”与“曹学”的许多问题时,就需要根据史料记载与档案资料来进行考证。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资料,它所具有的原始性和可靠性,决定了档案能够在社会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发挥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工分票”(如图),是我国农村实行人民公社时普遍使用的计工票证。它默默地述说着过去发生在农村的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真实地记载着一个时代社员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新闻稿件是“急就章”,时事新闻版则可谓是“急就篇”。时事新闻版每天刊登的都是国内外最近发生的新闻,从接收稿件,到筛选、编缉、编排、制版、出版,只有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信息公开发布的窗口,时事新闻越来越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时事新闻报道在新闻宣传中的比重不断加大。据调查,近年来全国各级报刊时事新闻版的版幅和数量都有不同数量的加大或增多。就《深圳商报})而言,用作时事新闻报道的版面已从1991年复刊时的每周两个二分之一版,发展到目前的每天四个版,具体包括《国内新闻…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是指中国历史上秦以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夏、商、西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最早的档案源于对国家生活的文字记载,而这种记载又由朝廷中的史官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说,报刊是“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王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我国报刊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近200年的历史。这个起源和演进过程中,从内容到装帧一直在演变和发展着。从梁启超的《时务报》到孙中山的《民报》,从陈独秀的《新青年》到早期共产党人和鲁迅、茅盾、邹韬奋等先驱的办刊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撰文著书得酬,至迟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肇始。《史记·吕不韦传》载,吕不韦先“厚遇”三千食客,再“使其客人人著所闻”,汇各派学说于一书。《吕氏春秋》可说是“厚遇”换来的。书成布国门,“悬千金其上”,宣称“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现代的稿酬就滥觞于战国时代的“厚遇”和脍炙人口的“一字千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