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加强公有制为主体的教育王作良在“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这一课教学中,笔者发现,在部分师生中存在着不少困惑,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问题。一、公有制还占主体吗?产生这种困惑的原因是,学生直观地感到,在现实生活中“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已占据了很大比例...  相似文献   

2.
关于追求升学率与减轻学生负担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提出 在多数人的观念中,追求升学率就必然造成学生的负担过重,因此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就必须淡化对升学率的要求。这种看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教育现实呢?追求升学率是如何造成学生的负担过重的呢?追求升学率与学生的负担过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吗?  相似文献   

3.
怎样设计自己才算成功的设计?请听哲学家康德的理解,他认为,人的追求说到底就是四个问题,即:“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果然是大哲学家,三言两语,就点明了人生的真谛。事实也正是如此,你究竟是什么“人”,你与“别人”的区别究竟在哪?你的优势与长处究竟在哪?说穿了,不正是体现在这四个方面吗?而古往今来的一切成功者,说到底,不也正是因为他们正确地回答了这四个问题吗?那么您呢?您思考过这四个问题吗?如果您根本就没想过,那么,您肯定算不上聪明的人。如果您想过而没能想清楚,那么,您肯定算不…  相似文献   

4.
“贫富差距”问题已不算是新生事物,暂时的“差距拉大”或许也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但当其不断的扩大超越了纯经济领域,而几近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趋势时,便不得不引起我们再一次理智而冷静地思考:经济发展是否一味需要这种差距润滑的非良性刺激?而社会公众,又是否能一味默话这种心理负荷的无限加重?中国社会目前贫富差距明显具有显性与隐性两方面原因。为了消除贫富差距,必须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重构价值体系,呼唤人文的关怀。  相似文献   

5.
校长组阁制,这种以私权力为重的制度,缺乏监督,出现问题,一下就是一窝。事实证明,在当前,我国还不适合这种制度。在监督密不透风的情况下,贪腐依然屡禁不绝,层出不穷,何况在这种无监督的环境中呢?况且.这种校长组阁制究竟能有多大作用呢?校长组阁后,教师就会欢欣鼓舞深受感动然后废寝忘食殚精竭虑工作了吗?  相似文献   

6.
宋江身上的“仁义”究竟是什么货色?这种“仁义”到底是水浒英雄的一面“精神旗帜”,还是一具精神枷锁?这种“江湖义气”值不值得肯定?应不应该歌颂?搞清楚这些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后,沉寂了几十年的民办学校迅速涌动复出,办学范围从成人教育转向基础教育,从职业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延伸,同时出现了公办学校“转制”和境外机构或个人在华办学的情况。一个全国性的民办教育体系正在形成。作为一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的办学形式,它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也引起各种各样的争议:民办教育究竟可以起什么样的作用?怎样解释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间正在出现的“灰色地带”?如何划分学校产权?股份制办学可行吗?政府应该放哪些权,收哪些权?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是什么?怎样解决公、民办学校教师间的“同…  相似文献   

8.
李广生 《师道》2003,(5):40-40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终生享用不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似已成为至理名言,频繁出现于各种报刊和教育论著中。许多教师把“授之以渔”作为教学工作追求的境界和目标。在轰轰烈烈、大谈特谈“授之以渔”的今天,我不禁有这样的疑问:“渔”究竟为何物?“渔”可以“授”吗?“渔”究竟为何物?有人说“渔”是方法,即捕鱼的方法。姑且认为这种解释是正确的。既然“渔”是一种方法,“渔”可以“授”。此处之“授”为“传授”;“学渔者”也可以“受”,此处之“受”为“接受”。这样的话,“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9.
超人的秘密     
楚杰 《科学启蒙》2011,(5):34-35
你相信吗?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太太也能抬起一辆汽车,这般神力的获得全靠一种叫“肾上腺素”的物质来支配。那肾上腺素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这种神奇的激素能让普通的人也能化身为超人么?  相似文献   

10.
李全彦 《青海教育》2011,(11):18-18
语文课在职业教育中确实可有可无吗?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作为文化课的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语文授课效率?这些都是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每个教师都应该理性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什么”一词的否定作用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什么”一词来进行否定,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而理论上研究得不够的特殊否定方法,这种方式的否定作用明显而强烈,对这种特殊的否定句,用现有的语法理论竟然无法进行句法上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为什么在疑问句的基础上也能进行否定?”,“否定,否定词,否定句的涵义究竟是什么?可否分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庄月英 《中学文科》2005,(11):14-15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它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历史任务。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致使有些在高考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比较差。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具体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呢?本文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训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艺术作品”这个词组在哲学性美学中颇象语言哲学中的“意义”一词,而音乐作品是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形式之一。一直以来所有的艺术哲学家和音乐家都在思考下述问题:作为审美客体的艺术作品究竟是什么?它是真正在我们面前存在昵,亦或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幻觉?  相似文献   

14.
“教授治校”理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授治校”作为一种悠久的大学管理理念.近年来又逐渐引起高教界人士的关注。在现代大学中,“教授治校”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何重要意义?真正做到“教授治校”的途径又有哪些?文章将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杨红春 《湖南教育》2002,(10):49-49
换位,顾名思义,就是交换位置。所谓换位思考,就是把自己和对方交换位置进行思考。这种方法,若用来教育学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一、移花接木法学生甲在语文课上不做笔记,转过头和别人说话,被任课老师发现。任课老师批评他,他就在课堂上和老师顶起来了。作为班主任的我将他喊到办公室,随便地问:“你成绩较好,平时有同学向你请教过问题吗?”甲答:“有。”“那你告诉人家吗?”我问。“有时讲,有时不讲。”“你跟他讲时,他不听怎么办?”我又问。“没出现这种情况。”他答。“万一出现了这种情况呢?”我问。“那我就不…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关于爱,一个最令人头疼或费解的问题是:为什么“爱”的付出并没有“换来”爱的回报?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道题我都讲了8遍了,还不会,我真没办法了!”“瞅你们考的这点分,对得起我吗?”甚至.学校曾辑录的教师忌语中其实很多也是在这样的无奈下的一种渲泄,进而出言不慎。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教师自认为是爱学生的,而学生却不大认同。看来,我们需要反思,给予孩子的“爱”究竟是怎样的“爱”?什么是教师所应有的爱?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我上了一节自认为很得意的专题课《求函数的值域》,但学生提出了很多细节性的问题:“您举的例子定义域都为R,当定义域不为R时,能用判别式求值域吗?”“究竟什么时候才可以用判别式求值域?”“用判别式求值域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让孩子学吃苦”在幼儿期有必要吗?读者朋友,1997年的家教话题到这一期就结束了。今年,我们共组织了5期话题,它们是:拿了压岁钱,怎么花?双休日,怎么过?孩子吵架,家长怎么办?在幼儿期,究竟应该教给孩子点什么?“让孩子学吃苦”在幼儿期有必要吗?一年来...  相似文献   

19.
一、调查目的 学生识字始终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家长、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从一年级语文教学来说,老师在开学后总是把所有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从“一、二、三”开始教。这样做符合实际情况吗?是高效的吗?究竟什么该教,什么不用教?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调查。  相似文献   

20.
每年,我国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投身于高考中。广大考生作为主力军固然对结局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两倍于主力军人数的考生家长所组成的后勤保障部队在高考中的地位更是不容忽视。那么,作为如此重要的一支力量,家长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呢?学习上的问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便只好把大部分精力投在照顾孩子日常生活上,嘘寒问暖、体贴入微,忙得不亦乐乎!但这样就够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