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出版后,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波特风”,形成“哈利·波特现象”,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哈利·波特现象”经历了“文学经典/文化幼稚病”之争后进入了回归文本、走向多元的学术研究时期。十年问《哈利·波特》研究已经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学者们已经从文本内外对《哈利·波特》做了较深入的剖析,下一步在往纵深继续发展的时候,也应注重联系,走向多层次的互文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魔幻系列小说《哈利·波特》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热潮已引起众多学者对“哈利·波特现象”的思考。《哈利·波特》成功的背后不仅仅有文学因素,还更多地体现了其文化内涵。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以读者为研究的中心,分析发掘“哈利·波特现象”背后的市场外部原因以及文本创作中,作者充分唤起读者的阅读期待,又不断超越其期待视野的内在因素,以此来梳理“哈利·波特现象”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对不起,我们长大了——《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当《哈利·波特3》上映时,就有不少家长担心: “有些阴沉呀!”当然,这种怀疑瞬间就被《哈利·波特》席卷全球的风暴吹得无影无踪。可是等到《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登陆银幕,更多人坐不住了: “太过分了,这越来越不像小孩看的电影了!”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化翻译理论和描述翻译学理论,本文从奈达提出的语言文化特征五个方面对《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大陆版和台湾版两中译本翻译策略的效度进行描述性研究.最后指出文化的多样性和规范的多变性决定了译无定则,在文化转换中应采取多样化的方法,而不是一种文化凌驾于另一种文化之上.  相似文献   

5.
乙:听说你很喜欢英国女作家笔下的哈利·波特?甲:那是我心中永远的明星。乙:告诉你一个最新消息:《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小说出版了。甲:我也告诉你一个最新消息:《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小说卖没了。乙:告诉你个好消息:《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电影放映了。甲:告诉你个坏消息:《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电影票卖光了。乙:告诉你个特大喜讯:哈利·波特的系列光盘发行了。甲:告诉你个特大不幸:哈利·波特的系列光盘被抢没了。乙:怎么到我这儿什么都没了呢?甲:跟你说,像你这样的哈利·波特迷们,一见哈利·波特的影儿就蠢蠢欲动…  相似文献   

6.
《红领巾》2011,(7):104-106
能说会跑的“汽车家族”,憨厚可爱的“小熊维尼”,神秘正义的“哈利·波特”……从重新包装的《小熊维尼》到终极解秘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相似文献   

7.
在走进电影院之前,你可能甚至从未听过《雷蒙·斯尼奇》这套书。但是一旦你看过电影,你必将会对发掘这个奇异的世界深深入迷。这部电影有浓厚的“哈利·波特”味,但很多人则认为它比任何一部《哈利·波特》电影都要好。《雷蒙·斯尼奇》是仅次于《哈利·波特》的第二大畅销书。这些书的作者——在现实世界中是“丹尼尔·汉德勒”,而在故事中是“雷蒙·  相似文献   

8.
《哈利·波特》是一个经典,他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唤醒所有人尘封已久的想象力和阅读的兴趣,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为他着迷。而《哈利·波特》成功的秘密,不仅在于作者的大胆的想象;还在于她让真实的世界和魔法世界之间的转化显得如此真实;在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在于作品的深层的思想内涵、丰富的人物情感。一部作品带给人的不能只是吸引,还应该有思考和感动。《哈利·波特》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种商品和文化。这对打破中国儿童文学狭隘的题材视野和单一的表现手法,起到启示作用。并为这个时代的儿童文学和奇幻文学竖起了一面旗帜,流行并且经典。  相似文献   

9.
英雄形象自希腊史诗开始就是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英雄都需要经历磨难、学艺、除害,最终才能成为一名令人仰慕的英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主人公哈利·波特,经历了充满磨难的童年、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艰苦求学以及最后与伏地魔的生死决战,使他的“救世主”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该文从西方英雄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对哈利·波特成长历程的分析,得出哈利·波特是这一系列小说中“救世主”英雄形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骑士归来     
随着《哈利·波特5》的热销,巫师们又浩浩荡荡地卷土重来,似乎尘头起处较之当年“魔法石”的锋芒初露,以及“密室”、“囚徒”、“火杯”等的风云再起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哈利·波特的神话已经变成了《哈利·波特》的神话。在封建社会,西欧的骑士,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武侠,应运而生的两种文学形式,武侠小说和骑士小说也都曾脍炙人口。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骑士小说随着骑士阶层的土崩瓦解而不复存在,而武侠小说则不同,作家们对古代的武侠文学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加入了新的元素,使武侠小说依然生机勃勃。人人都做过行侠仗义的英雄梦,人人都有过…  相似文献   

11.
1965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作家,创作了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形成了一次比一次猛烈的“哈利·波特”飓风,被视为出版界的一个奇迹,而“哈利·波特现象”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热烈讨论的话题。对于我这样一个已经四十几岁的人来说,再回首看自己大学时的情景,并不是一件令人感觉愉快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20世纪末出版,风靡全球。作者对传统魔幻小说的创新不仅仅不在于题材和语言革新,更多的是在于对真实情感的回归,对文学多元性的吸收和应用。读者能够深刻地感觉到《哈利·波特》既亲切又新奇,有怀旧味道的同时又不乏时代的气息。总之,《哈利·波特》受到市场与学术界的热切关注,本文从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特点入手,全面分析哈利·波特作品背后的文化现象及其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小书迷,我有一个四层书架,里面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十万个为什么》《哈利·波特》《西游记》……这一天,我刚刚看完了《西游记》,就去睡觉了。深夜里,静悄悄的。书架里发出了“哗啦”一声响,我迷迷糊糊地看见地上有一块玻璃,再往上一看,书架里的书自己打开了,有两个小人手拉手走着。我偷偷地看着,这不是野比和机器猫吗?换一个方向看看,这里是《十万个为什么》,只见知识老爷爷正生气地拽着一个人,这个人一头乱发,戴着一副眼镜,怎么是哈利·波特?原来哈利·波特正骑着飞天扫帚与同学们玩“魁地奇”球呢,是一个被马尔福有意施过魔法…  相似文献   

14.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等系列故事,我都看完了。四个月前,妈妈给我买了这几本书,我瞧了瞧,说:“这么厚,什么时候才看得完!”妈妈说:“只要你看了,我保证会爱不释手。”我只好硬着头皮捧起了书。看了几节以后,我真的就  相似文献   

15.
这个冬天有一部电影我们期待已久,就是《哈利·波特》的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哈利·波特》是在开往伦敦的火车上萌芽的,J.K.罗琳在那里遇到了一个瘦瘦的戴着圆眼镜的小巫师,于是一个伟大的魔法世界诞生了。当然,还有伴随我们走过10年的哈利·波特三人组:哈利·波特、红头发的罗恩·韦斯莱和来自麻瓜家庭的赫敏·格  相似文献   

16.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之四《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已在全世界热映,相信这股魔法风潮又将席卷全球,别急,我们“好片当看”这就为同学们全面解密影片。接招!哈利·波特来喽!。。。。。。。。。。。。【故事梗概】。。。。。。。。。。。哈利·波特与两位好友一同观看了激动人心  相似文献   

17.
李慧玲 《初中生辅导》2023,(Z1):102-105
<正>近些年,《哈利·波特》《指环王》《霍比特人》等奇幻作品深受青少年喜爱。21世纪初,改编自J.R.R托尔金的奇幻小说《指环王》《霍比特人》的系列同名电影上映之后,矮人、精灵、半兽人、巫师等充满西方传统神话色彩的概念越来越广泛地被观众熟知。著名童话奇幻作品《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曾说:“我14岁时就开始阅读《指环王》。到《哈利·波特》写到最后一卷时,我仍然坚持认为自己不会超越托尔金,他的作品里有全新的语言和神话,而我的魔幻世界里没有这些东西。”  相似文献   

18.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部神魔幻想小说。作者以为《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成功得力于哥特式手法的成功运用。虽然这不是一部哥特式小说,罗琳却巧妙地借助哥特手法来服务于她的创作。从《哈利·波特》的哥特式场景、哥特式情节和主题出发,透析哥特手法在《哈利·波特》中展现出的无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自《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问世以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受到了读者的广泛青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有很多新词,这些新词以及新词翻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片新天地。既要翻译得原汁原味,又要能重现词汇的意境。文章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专有名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魔镜不再是《白雪公主》或《哈利·波特》里才有的神奇道具,美国现在推出了一款互动镜子,让人们得以体验“YouTube式的购物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