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高丽娜 《文教资料》2009,(25):97-98
绘画语言是构成绘画作品的要素,是绘画艺术所具有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本文分析了绘画语言在绘画中的功能,以及影响绘画语言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深入发展,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开始与多学科进行融合,电脑绘画作为一种新型与信息结合的艺术形式也开始流行起来,并对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冲击。本文在此背景下提出了电脑绘画对绘画的影响作用,通过对电脑绘画与传统绘画进行对比分析,来突出电脑绘画对绘画的影响,以更好的完善电脑绘画,推动绘画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静花 《考试周刊》2013,(33):193-193
由于幼儿绘画水平较低,不能自如地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在绘画活动中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绘画意图、绘画方法、绘画感受,是了解幼儿内心世界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在绘画活动各个阶段"说",幼儿可以培养绘画兴趣,提高绘画水平,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4.
绘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我国的绘画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相较于国外的绘画,我国的绘画更注重神韵。几千年以来,黑白一直是我国绘画作品中的主色调。但西方的绘画与我国的绘画却大不相同,色彩是西方绘画作品中的重要语言,较之我国的绘画作品,西方的绘画更注重作品与原事物的相似性也正是因为西方绘画作品的这种求真性,因而写实油画在我国自出现就一直深受好评,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东西方传统绘画以及现代绘画和抽象绘画中时间与空间表现的浅显阐释,重点说明东西方传统绘画的不同时空观和现代绘画以及抽象绘画中时间与空间表现的发展确立进程。  相似文献   

6.
绘画语言论     
绘画作品不但具有空间性,也具有时间性,对空间和时间的开拓使绘画语言的发展永无止境.随着科技的发达,绘画的物质材料、工具和手段越来越多种多样,因而绘画作品的存在方式和意义将越来越取决于绘画语言自身.从这个角度看,绘画也是"语言的艺术."中西绘画语言的取长补短是绘画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46):37-38
无论是传统绘画还是现代绘画,东方绘画还是西方绘画,线都是绘画中极为重要的语言。线作为绘画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塑造物象的形体和空间平衡画面结构,营造画面的气氛,而且可以赋予绘画时代精神。本文通过线条本身在绘画当中独特的审美价值,重点论述通过油画绘画中线的构成形式的不同运用将画面空间进行有机的切割对画面的空间布局起着很大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加深线在绘画中对画面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小班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诱发幼儿学习绘画的主动性;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让幼儿画自己喜欢的画;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这样,才能逐步使幼儿从绘画的涂鸦末期过渡到掌握简单的绘画技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绘画课程现状与改进进行研究。首先,简单介绍高职院校绘画课程。其次,总结归纳高职院校绘画课程现状,主要包括高职院校绘画课程面向对象、培养目标、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效果五个方面。最后,提出高职院校绘画课程教学改进策略,即改善高职院校绘画课程教学面向对象,注重高职院校绘画课程教学特色,完善职院校绘画课程教学条件,优化高职院校绘画课程体系,改革高职院校绘画课程教学方法,重视高职院校绘画课程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绘画对现代绘画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将中国传统绘画与时代精神融合到一起,这杠妁融每对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但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与精神,更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使中国绘画艺术不断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冠中以水彩画为桥梁实现了在油画和国画两个领域进行双向创作的“水陆兼程”之旅。他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与责难,殚精竭虑地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他不仅对入画标准、风格规范、技法表现等都进行了前无古人的改革,还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艺术理论,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绘画的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12.
"趣"是中国绘画理论批评视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中国画论视野中的画"趣"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作为一个绘画审美批评概念,它在魏晋南北朝被引入画学批评中;唐宋时期,它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逐渐升格为一个绘画审美批评范畴;明清时期,论家对"趣"作为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及其来源、生成等予以了进一步的深化论述,"尚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体现为一种时代艺术精神和一股艺术审美思潮相别于前朝。  相似文献   

13.
布颜图在其画论中所表现的“淡然天趣”的美学宗旨,是建立在布颜图对南宗画宗风之理解与继承基础上提出的,并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加以提倡以及在理论上加以进一步的生发。  相似文献   

14.
绘画中最简单与最便捷的表现手法就是线条,从我国远古时期的象形绘画到顾恺之等名家的绘画艺术,都是通过线条的表现与拓展来构成的艺术生命力。可以说线条是艺术峰巅的支点与骨架,更是构成绘画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画具有深厚的文化韵味与人文精神,主要以线条作为绘画造意的基础与方法,这来源于中国哲学中的"意"与"象"的深刻内涵。本文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线条美的特征与内涵进行分析,进而挖掘出绘画线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倪瓒一生虽无关于画学的理论专著问世,但偶见于其诗文、画跋中那只言片语"逸"的言说,加之萧疏简淡、独创性灵的"高逸"画风,却在中国绘画史上确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风范.文章梳理倪瓒绘画中"逸气""逸笔""逸格"之间的关系脉络,蠡测其"逸"诸因素之间的内蕴关联.  相似文献   

16.
写实绘画源于西方,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在中国,写实绘画曾经在历史上扮演过拯救民族危亡和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等重要角色,而在"绘画死亡"似乎成为事实的今天,中国艺术家仍然在探索着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光明道路。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动画是一种综合门类的艺术,它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动画,顾名思义,就是会动的画,活动的画。也就是说,通过一些方法使原本不具备生命的画获得生命,并且活动起来。"会动的画"这个词句虽然简单,但是却非常简单明了的阐明了动画的实质,即动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动"和"画"。动画,不仅要画,而且要动,在这里面,很显然,"动"指的是经验和技术,而"画"指的是艺术性的方面多一些。动和画相结合就形成了一个新的艺术门类——动画。从动画的产生、发展到成熟,人们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发明新的动画形式,并且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8.
简要地介绍了“扬州八怪”之一,清朝画家郑燮及其在绘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绘画理论。通过欣赏《墨竹图》及画家提出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画竹三段论,结合自身的绘画实践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陈郢 《培训与研究》2005,22(1):85-87
传统技法经过一代代承传到今天,面对现代社会赋予人们的崭新的视觉领域,艺术家如何才能将主体意识的新活力注入到传统笔墨中,是中国绘画尤其是山水画所面临的思考。把山水画的境界尽可能放置于宽阔广远的宇宙之中,用笔墨营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20.
也谈"三远"     
刘勇 《巢湖学院学报》2006,8(5):112-114
中国传统山水画作为平面成像的视觉艺术,与西方绘画一样也依据和应用透视学原理,关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透视理论,后人讨论最多的是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和平远。三远法,实则是宋代以后山水画创作兴盛,画家们在实践中发挥到淋漓尽致地步的“移动观景”“以大观小”等观察方法的系统化、理论化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