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中报     
倒过来试试宋亚田  近日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青年画家,由于工夫不够,生性又草率,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他看到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的画很受大众欢迎,便登门求教。  他问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不到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尔沉思了一下,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青年人不解地问:“倒过来?”门采尔说:“对,倒过来!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那么,只要一天工夫就能卖掉它。”  看了这则故事,让我想起了有些通讯员写稿件。作为编辑,我们经常能听到“上稿太难了”的感叹…  相似文献   

2.
倒过来试试     
一位青年画家问大画家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不用一天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一年,甚至卖不出去呢?”门采尔沉思了一下说:“请倒过来试试。”青年人有些不解。门采尔说:“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那么只要一天时间就能卖掉它。”青年画家接受了他的忠告,于是苦练基本功,深入搜集素材,周密构思。结果真如其言。  相似文献   

3.
幽默笑话     
一言不发有个人在交际场合中一言不发,哲学家狄奥佛拉斯塔对他说:“如果你是一个傻瓜,那你的表现是最聪明的;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那你的表现便是最愚蠢的了。”倒过来试试看有一天,一个初学绘画的人去拜访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尔,向他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工夫,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阿道夫·门采尔听了说:“亲爱的,请倒过来试试,要是你能花一年工夫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就准能卖掉了。”唯一令男人心跳的办法贝因哈特晚年时极喜清静,多住在巴黎的一家高层公寓里,但崇拜者仍不断来访。某天,有位年事已…  相似文献   

4.
创业就像走迷宫,“自古成功在尝试”。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三换思维”:换位思考,换心思考,换向思考。有个经典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但不少人还是免不了重蹈覆辙。一位青年画家请教大画家门采尔:“我作一幅画只用一天的时间就够了,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用上一年的时间?”门采尔反问道:“  相似文献   

5.
在基层工作的业余通讯员,常常因写的稿见报少或不见报而苦恼。有的埋怨编辑对“无名小卒”不重视,有的就“洗手”不干了.但却很少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这段弯路,我也曾走过.我是工人,可是比较热爱通讯报道工作.我自1981年开始为党报写稿,由于写作基本功较差、见报心切,稿子写了不少,却一篇也没有被采用.后来我在读书时,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名画家,在访问德国著名画家门采尔时说:“自己一天画一张画,而要卖出去却需要一年.”门采尔让他倒过来试一试.即一年画一张,在提高绘画质量上下功夫,这样画出的画,会一天就可以卖掉。它告诉人们无论干什么,只有注重质量,才会得到预期的效果.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启发.我联系自己写稿实际,开始检查自身的问题,我是犯了只讲数量,不求质量的毛病.于是,我决心象门采尔说的那  相似文献   

6.
随手翻开一本杂志,看到一则画家轶事,颇受启示,故抄录如下:“一位画家去拜访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尔,向他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  相似文献   

7.
画画与卖画     
闲聊之时,“侃”友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位画家用一天时间画了一张画,结果卖了一年未能卖出去。后来有人告诉他,你倒过来试一试。百般无奈之中历尽艰辛用一年时间画了一张画,结果一天时间就卖了出去。由此想到画家画画与办报办刊都是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8.
扩大眼眶子     
最近看到一篇介绍一位著名画家1945年给毛泽东主席画像的故事。作者说据他掌握的资料,这位画家“是唯一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过像的画家”。看到这里,我脑子里马上蹦出另外两则曾“面对面地”给毛泽东画像的画家故事来:一位是解放初期来北京的苏联画家费诺格诺夫,在毛岸英的陪同和翻译下,到毛泽东同志办公室为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还与他交谈。事后他写了一篇题为《给毛主席画像》的文章,记叙此事。另一位也是苏联画家,叫茹科夫,他的一些素描插图是很有名的,1957年随苏联文化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毛主席出席苏联大使馆招待会,在谛听苏联著名音乐家演奏的时候,画家“面对面地”为他画了一幅速写。此外,还有没有人“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像,我想,这必须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方可做出确切回答。  相似文献   

9.
一位画家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挂了幅画:偌大的白纸上只在中间偏左的地方有块黑渍。有人不解,问之,画家答道:“黑渍是痛苦,白纸是快乐;许多人只看到了痛苦却并未看到快乐。”有人不以为然反问道:“既然如此,何不把黑渍去掉?”画家答道:“没有痛苦,也就无所谓快乐。” 多么豁达的画家,多么深刻的哲理啊! 当人们每日来往穿梭于都市的灯红酒绿中,为金钱、权利。地位、欲望而奔波的时候,当人们睁着日渐蒙尘的双眼、戴着痛苦的有色镜观察快乐的彩虹的时候,他们是否还拥有一份画家似的恬谈的心境? 且让我告诉你另一个故事:在昔日…  相似文献   

10.
相传,从前有位画家画了一幅《牧牛图》,让裱糊店老板给裱一下,店老板见这幅画画得非常逼真,牛和牧童的神态跃然纸上,便爱不释手,把这幅画藏了起来,另外模仿复制一幅裱好。画家来取画时一看,发现不是自己的原画,而老板说是原画。两人争执不下,结果到官府去打官司。县官问画家:“你说这幅画不是你的,有什么凭据?”画家说:“我画  相似文献   

11.
扩大眼眶子     
最近看到一篇介绍一位著名画家1945年给毛泽东主席画像的故事。作者说据他掌握的资料,这位画家“是唯一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过像的画家”。看到这里,我脑子里马上蹦出另外两则曾“面对面地”给毛泽东画像的画家故事来:一位是解放初期来北京的苏联画家费诺格诺夫,在毛岸英的陪同和翻译下,到毛泽东同志办公室为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还与他交谈。事后他写了一篇题为《给毛主席画像》的文章,记叙此事。另一位也是苏联画家,叫茹科夫,他的一些素描插图是很有名的,1957年随苏联文化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毛主席出席  相似文献   

12.
宋代曾敏行《独醒杂志》卷里有这样一段故事:一位叫马知节的官人珍藏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一前来交租的农夫看了窃笑,马知节生疑,问他为何笑。农夫说:“我不懂画,但识真牛。当牛搏斗时,总是用力将尾巴夹在大腿中间,即使强壮的大汉也休想把它拽出来。这幅画上的牛却翘起了尾巴,同实际不符,画得不象。”马知节听后为之叹服。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这画家是以画人物画出名的。 其中有一幅画,画一个书生正在读书,身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上炉香。不用问,画题必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  相似文献   

14.
《戴嵩画牛》是苏轼的趣作之一,说的是唐代有位爱好书画的杜处士,一日,将其珍藏戴嵩的一幅斗牛画取出凉晒,有一过路牧童看了之后,发现一处错笔,不禁拍手大笑:两牛相斗,其尾必是紧夹两股,怎能吊在哪儿!处士看后,恍然大悟,笑而然之……这个故事很有意思,认真玩味,颇有所感。戴嵩是位大名鼎鼎的画家,却在他的斗牛画中画出了令人遗憾,笑叹不已的荒唐之笔。画中败笔出于戴嵩手下,诚然可叹!但也从另一方面所想,谬误所在,并非画家功底不深,也非画家一时疏漏,而根于画家莫能真实地看到“话”的斗牛之画,或是有所看  相似文献   

15.
人们习惯把写稿编稿草率、敷衍、粗枝大叶的人称为“马虎先生”,何以叫“马虎”呢:据说宋末有位画家,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有人就请他画马,于是他就在画好的虎头后面画了个马身子。画家的大儿子问他“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是小儿子问他,他又说是马。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误认为是虎,将马射死,结果不得不给马主赔偿损失;小儿子在野外遇到虎,又误以为是马,便去骑它,结果被虎咬死。画家痛定思痛,愤然把《马虎图》付之一炬,还写诗自戒:“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马,小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相似文献   

16.
“空无一物的袋子,难以站得笔直”。这是北京军区某部青年国画家丁立勇的人生格言。正是这两句话,道出了他在国画事业上执著追求和不断探索的决心。丁立勇,笔名秋野,1968年7月生于河南虞城。外祖父是位民间画家,擅画山水花鸟;父亲是位大学老师。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家庭熏陶为他以后从事绘画奠定了基础。在他7岁那年,随母到外祖父家做客,发现堂屋正中一幅山水画上的树叶是红色的,就踩着凳子把原来的颜色涂掉,换成绿色。外祖父见状忙问其故,他歪着脑袋一本正经地说:“树叶本来是绿的,不应该是红的,是你画错了!”外祖父哈哈…  相似文献   

17.
据说宋末有位面家,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有人就请他画马,于是他就在虎头后面画了个马身子。画家的大儿子问他“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小儿子问他,他又说是马。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误认为是虎,将马射死,结果不得不给马主赔偿损失;小儿子在野外遇到虎,又误以为是马,便去骑它,结果被虎咬死。画家痛定思痛,愤然把《马虎图》付之一炬,还写诗  相似文献   

18.
《上下五千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有一篇《李密牛角桂书》的故事,大意是:李密(隋末瓦岗军首领)少年时勤奋好学,有一回,他骑一条牛去看朋友,出门时把“《汉书》一帙”挂在牛角上,一边赶路,一边在牛背上读书。正好宰相杨素从他旁边经过,问他读什么书,李密回答说;“读项羽的传记。”……书中配有一幅插图,生动地反映了故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这幅插图有两个错误:一是把李密手中拿的和牛角上挂的书都画成了线装的形式,二是把牛角挂的一“帙”书画成了一“摞”书(如图)。先说第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与书的装帧…  相似文献   

19.
有天,从中央电视台直播的一场晚会上看到这样一段插曲:一小男孩,在层层架叠的椅子顶结束高难度的杂技表演之后,主持人见缝插针,简短采访了小演员,问他“练杂技怕不怕苦?”这个全靠妈妈训练出来的农村娃还只有5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怕!”这一出乎意料的回答使主持人一愣,紧接着她又重复追问一  相似文献   

20.
一天,发明家爱迪生把一只灯泡交给他的助手——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毕业生阿普顿,要他算出玻璃灯泡的容积。阿普顿拿着灯炮琢磨了好长时间,于是用皮尺在灯泡上左右、上下量了一阵,又在纸上画了好多的草图,写满了各种尺寸,列了许多道算式,算来算去还未有个结果。爱迪生见他算得满头大汗,就对他说:“我的上帝!你还是用这个方法算吧!”他在灯泡里倒满了水递给阿普顿说:“把这些水倒进量杯里,看一看它的体积,就是灯泡的容积了。”助手听了顿时恍然大悟,于是照法很快就算了出来。青少年学习知识时,要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