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创新,构建了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  相似文献   

2.
社会分工与社会分层——韦伯社会结构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行动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基本分析单位,韦伯重视行动的个人动机和主观意义,但韦伯超越个人层次进行了大规模的结构研究,社会分工和分层理论是其结构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韦伯的社会行动及其合理性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其社会分工和分层理论的内涵,并讨论了分层理论的现代变迁及对中国分层研究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借鉴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有关研究成果,从经济体制改革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机制的影响这一角度,通过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社会分层机制的变化,探讨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进程中体制性因素的作用及影响,说明经济体制的变化与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之间具有的密切关系,并认为体制性因素是影响社会阶层结构变化最深层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变化中最主要的现象,社会分层是通过社会流动而形成的,我们通过掌握社会流动来掌握社会结构的变化、发展规律,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结构合理化的动力,文章通过对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分析,提出通过职业教育来改变现有的社会分层,促进社会合理的流动,从而促进社会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黄颂 《教学与研究》2002,8(8):55-60
二战以来西方社会结构的变化对社会分层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变化的社会结构 ,西方社会学在批判马克思模式和韦伯模式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 ,并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 ,即阶级观念模糊、社会分层维度的多元化、职业分层模式得到强调、社会流动原因获得了多重解释、获取性因素受到重视、社会分层学派杂出 ,分层理论呈现出从冲突走向综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社会分层现象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当前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日益明显.在学者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基础上,用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理论和社会冲突理论分析了社会分层现象.对当前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做了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社会分层与流动方面的研究,传统上一直非常重视教育在阶级、阶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布劳、邓肯在分析美国社会结构时认为,在影响人们社会经济地位的自致性因素中,个人的教育程度极为重要和关键,但他们的理论分析中并没有明确将教育因素作为一个分层维度来看待。来自马克思和韦伯的传统阶级阶层结构理论,则把教育或者技术资格看作是划分阶级阶层结构的重要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社会分层理论是划分社会成员等级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分层理论与民国时期民间分层意识存在着分离的事实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社会分层理论首先是西方社会学家在分析社会结构时提出的,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和文化再生产理论。本文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对法国大学校的精英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主要从两个层面来研究:一是社会分层对大学校的教育机会、学生学业水平和职业获得三个方面的影响;二是大学校教育对法国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有关社会分层原因的功能论和冲突论分析,都旨在研究各阶层中的社会成员对与现存社会分层相应的法律秩序状态的或认同或抵触的不同反应,并从分层结构、阶层意识和分层机制三个角度分析了社会分层与法律秩序的内在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1.
对建国以来我国社会分层机制的嬗变做一简要阐述,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分层是以身份制为核心,是一种单一的政治分层,并且借助于户籍制、单位制和行政制等具体制度,限制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呈现刚性社会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机制的兴起和再分配机制的弱化,职业的重要性凸现出来,成为社会分层的主要标准,人们更多地依靠自致性因素来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社会流动频率总体加快,呈现多元社会分层的弹性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12.
布迪厄从"文化与社会分层"关系角度,把文化作为一个阶层划分的标识,同时认为消费方式具有社会分类的功能。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中轴原理与之不同,它强调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成为社会发展中轴进而引起阶级结构变化,因而受科学知识作用影响的新职能结构将重新划分社会各阶层。  相似文献   

13.
荀子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分层思想。人性论和社会起源论是其理论基础,等级分层和职业分层是其理论核心,礼制是其实现社会分层和建立王道政治秩序的手段。研究荀子的这一思想,将有助于对当前社会不平等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社会分层与旅游产品的消费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分层理论反映了旅游活动的社会与经济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产品消费、开发理念集中体现了社会分层理论的实质,加强社会分层理论的应用及社会分层对旅游产品消费、开发影响的研究,对于指导旅游产品评价、规划、开发具有现实意义。探析旅游活动的社会分层,明确不同阶层人们的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是不同的,适度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大力开发中端旅游产品。逐步提升低端旅游产品,可以不断满足各阶层人群的生活需要,实现旅游业更快更好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高等教育分层理论和EMI假设的基础上,文章着重考察了高教规模扩张以后教育机会的阶层分布。认为当竞争从普遍入学转移到追求卓越之后,质的差异性将取代量的不均等而左右教育公平的实现。高教分层与社会分层相符应,复制并再生产了现存的社会关系,进而导致断裂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蝇期各文化遗弃,显示出其已超过了简单氏族、部落组织社会实体的存在,最早出现了“中华文明的曙光”。夏商周时期各青铜文化遗存中大型城堡、祭祀坛、墓葬中阶级分层的尖锐对立及青铜礼器、武器、权仗首等政治、经济不平等的社会特征,说明了地方性政治统一体的出现。它们揭示了人类走向文明进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教育分层是社会分层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教育机会的获得影响着社会的分层结构与流动。通过梳理社会分层与义务教育机会获得的国内外文献发现,各阶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直接影响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分层呈现集体排斥向个体排斥发展的趋势,集中体现在对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均等、过程公平及结果满意三个维度。同时国内对义务教育分层研究的体制和方法相对滞后。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契机,探究社会各阶层教育资源占有量与义务教育机会获得的关系,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教育促进学生社会流动限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具有促进社会阶层良性流动的作用。然而,处于困境中的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功能是存在限度的。本文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基础、流动方向、流动性质和流动阶段等不同维度对农村学生社会流动中面临的二难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同时也对西方的教育社会分层理论作了中国语境下的扩展性解释。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观点”有机统一的典范,阶级分析法作为《宣言》中的核心方法论,是解剖和分析阶级社会的基本方法和主导线索。《宣言》以阶级分析法解读阶级社会及带有阶级性社会的历史现象,包含丰富而科学的社会分层思想,其中国化继承与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为解释当代日益复杂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提供有力方法论支撑。当前科学把握阶级分析法,应做到“从对立到合作、从反思到构建、从阶级到共同体”三重考察,符合阶级分析法的时代镜鉴,也是《宣言》中阶级分析法当代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