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达成新世纪的整体教育目标,必然要建构以学习者全人发展及终身学习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落到课程的层次,要照应“全人发展”的目的,无论是课程目的、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估等,都需要呈现多元、多变的动态态势,而针对“终身学习”的目的,课程的各个方面也要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为主。这些主导原则也成为了建构香港新世纪小学语文课程的基础。一、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基于语文的整合性、多元性,要发展语文课程,必须综合语文、教育、学习、课程、社会等不同的观点来建构课程的架构,然而,从学与教的本质来看,语言观、学习观与课程观都直接…  相似文献   

2.
21世纪香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需要,教育统筹委员会于1999年间开展香港教育全面检讨,并提出建构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其中以高等教育和持续教育的发展为重点。本文讨论香港高等教育在新世纪发展的主要课题,从中亦勾划出评审课程的质素和高等教育的多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良好学习方法。往大处说.也就是要把教育定位为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教师的授课,自然也要顺应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相互促进.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不仅是科学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功能的需要. 一、人文教育——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确定的新课程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改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全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正是21世纪的教育主调.  相似文献   

5.
苏花 《青海教育》2013,(6):22-22
小学生学好语文要抓好“双基”,更要抓好学习语文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理念中,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满足每一位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价值取向。然而课堂教学要真正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必须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权利,注重选择,强调“受教育者的自主建构”,唤醒学生的内在动机。因此,我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主要途径,让学生有选择地去研究自己的学习主题。  相似文献   

7.
王秋丽 《考试周刊》2012,(43):105-105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终身学习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英语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我国确定了“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社会发展目标之一——“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便是我国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总体目标,成人教育应该在教育实践的科学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奋力拓进两个层面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建构学习型学校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和行动纲领之一。我们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作为社会专门从事教育的部门,担负着传承文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任。理所当然应率先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课程存在的问题,要求对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进行重构。课程重构的理念是:服务于全人发展、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内容现代化、有利于建构性学习、有助于“理解”科学。课程重构的策略是:在课程结构方面,强调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方法性和实践性等特征;在课程内容方面,加强课程的前沿性、通约性、过程性、注重认知策略性和适切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李爱新 《教育现代化》2006,(10):112-112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良好学习方法,也就是要把教育定位为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教师的授课,自然也要顺应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的目标。但现在的作秀课、模仿课,使人感到诧异,极不舒服。我认为,新课程教学我们宁要真实的缺陷,也不要虚假的完美。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十六大的这一精神指引下,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已成为国家工作的重点之一,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也已成为新世纪的潮流。布吉镇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应该责无旁贷地为布吉学习型社区的构建作贡献。几年来,在上级教育部门和镇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布吉成校努力构建学习型社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明确提出: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和技能训练的倾向;倡导建构性学习。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韩月英 《新疆教育》2012,(13):120-12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戍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注重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最终要通过受教育者的“学习”来完成。当代教育活动中,还要把学习素质教育提到教育改革的战略地位上来。学习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区别,但也有同一性。二者之间有共同的教育内容,两种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提高和发展自身的学习素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自觉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向实践学习,向教育对象、向群众学习。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不仅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也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真正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法.所谓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等六个模块,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协作学习能力等,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以学生为本,具体包括:从“双基”到“四基”;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问题中心课程等多类型课程体现目标;学生建构的课程设计,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落实这些目标必须确立终身学习的课程设计、多元文化的课程设计、开放系统的课程设计等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终身学习思潮在产生上与终身教育思潮具有同源性,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主体思想是改变传统学校教育的封闭性和阶段性,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建构一个连续性和全民性的学习化社会,关泣的焦点从“受教育权”向“学习权”转变,教育管理上强调自律。很大程度上,远程教育既是终身学习思想的衍生物,也是终身学习思想的实践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远程教育机构应该根据地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重点地推出一些体现终身学习理念、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办学形式,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彭莹 《教师》2010,(1):59-6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