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首先要重视“三个第一印象”,再通过“三个途径”掌握班级情况,从而抓住“三个中心工作”,抓好“三个方面”的纪律。在班级管理上要注意“三个联系”,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用“三种形式”组织班会,成绩要分“三个层次”讲评,对学生的缺点要分“三种情况”处理,对其优点也要分“三种形式”表扬。  相似文献   

2.
何鹏 《文教资料》2013,(32):156-159
关于“V个X”结构中“个”的词性及语用特点.学界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采用新的视角对现代汉语中存在争议的“V个x”结构中“个”的语法性质及语用功能做了初步的研究。文章首先根据“个”在“v个x”结构中的不同的分布以及“x”的性质,对“V个x”结构进行了划类,再从结构关系这一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入手,根据“个”后“X”的性质及“个”在整个结构中的语法作用,并结合人们的认知特点,认为“v个X”结构中“个”大多数是作为动量词在使用的,并进一步划分出了两类作为动号词的“个”。  相似文献   

3.
量词的“个化”,淡化了名词和量词之间的选择关系,也使量词“个”的本身更加虚化,更加语法化。文章运用语法化的有关理论与准则,坚持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个”的虚化程度和语法功能将“个”分为三类:实词“个1”,虚词“个3”和介于实、虚之间的“个2”。个1是指对数词的选择是自由的、不受限的,指量功能强的作为实词即量词的“个”;个3是指无法与任何数词相结合的,只起连接、强调等语法作用的作为虚词的“个”;个2则是指只能与“一”或“一百、一千”等少数数词结合的或仍具有一定的指量功能但也具有连接等语法作用的,介于实词个1和虚词个3之间的“个”。  相似文献   

4.
“个”是现代汉语中运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之一。在特殊结构“V+个+VP”结构中“个”的性质标志也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有学者认为,“个”是宾语标记,有学者则认为是补语标记。本文从“个”的起源和发展入手,探讨了“个”从量词向宾语标记的渐变以及从述宾结构向述补结构的渐变,并比较“个”与“得”的异同,揭示了“V+个+VP”中“个”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有三种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文化”概念的内涵是“文明”,第二个“文化”概念的内涵是“意识形态”,第三个“文化”概念的内涵是“一般知识”。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时,应该做认真的分析和鉴别,以便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文化”一词。  相似文献   

6.
“品”词     
学习《药》一文时,分析“康大叔”这一人物,我从“品”词入手。康大叔卖“人血馒头”给华老栓这一段,学生“品”得有滋有味。学生首先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值得“品”的词语,然后拿与它近义的词语进行比较,“品”出文中词语的准确与形象性。学生:康大叔的“抢”与“抓”,一个急,一个缓;“扯”与“撕”,一个武,一个文;“裹”与“托”,一个粗,一个雅;“塞”与“递”,一个横,一个柔;“抓”与“接”,一个贪婪,一个平淡;“捏一捏”与“掂一掂”,一个内行,一个外行。这一“品”,“品”出了兴趣,“品”活了思维,康大叔的凶狠、蛮横、贪婪的性格特点便…  相似文献   

7.
李美妍 《现代语文》2009,(10):43-45
关于“V+个+N”结构中“个”不表示任何实际的量的情况,本文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从句法方面考察了“V+个+N”结构中“个”进入“V+N”结构的条件及“V+个+N”结构的句法特点。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在“时代”和“历史”两个维度的概括和升华,表明了踏上中国式现代化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要以什么样立场、作风、方式推进和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研究好“两个务必”与“三个务必”“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阐释好“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探析好“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确保党长期执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很多老师在讲“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时,都是从“个”开始的。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史宁中教授编写的《数学基本思想18讲》给我新的启发,书中是这样叙述的:数位与数是不同的。10个一千是一万,这样的认识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0.
孙鹏伟 《物理教师》2010,31(12):40-41
纵观每年高考理综国家卷试题中物理部分的压轴试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①给定“一个物体”但包含“多个过程”;②给定“多个物体”但每个物体只有“单一过程”或仅有“较少过程”;③给定“多个物体”包含“多个过程”同时具有“多个细节”.物理压轴试题通过“多个过程”、“多个物体”或“多个细节”增强试题区分度,以全面考查考生的审题、宏观把握、搜集和整理信息、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以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诸多能力.  相似文献   

11.
徐美娟 《文教资料》2011,(31):34-36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特殊句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把个”句式是在“把”字句的基础上变化而来,同样也有很多研究“把个”句式的文章,本文对“把个”句式中“个”进行分析.认为“把个”句式中“个”的功能在逐步由量词表示数量单位虚化为语助词表示语气。  相似文献   

12.
如此同桌     
两个女孩:一个爱动,一个爱静;一个整日“唧唧喳喳”,一个天天“沉默寡言”;一个人送绰号“小燕子”,一个美其名曰“林黛玉”。但两个人都是班里的尖子生,“冠军”和“亚军”非她俩莫属。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和“三个创新”是一个有机整体。“三个创新”在实现“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发挥着特殊作用,能否实现“三个代表”,关键是能否“代表先进”。而要“代表先进”,并且始终“代表先进”,就要不断进行创新。科技创新是“三个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三个代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江苏省建设研究生教育强省的主要做法,即:在理念上强化“一个地位”,突出“三个特点”,明确“三个着力点”,坚持“四个结合”;在实践上深化“三项改革”,加强“五项建设”,实施“一项工程”.  相似文献   

15.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个系统模块”构建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体系全过程;把“四个技能模块”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所在,“四个工程模块”,为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实施搭建良好的舞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工程模块和规范的教学管理软件工程模块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提供保障。构建机电专业“三个系统模块”、“四个技能模块”、“六个工程模块”的实训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魏晋至宋,中国诗歌思想经历了从“味”到“淡”、从“淡”到“味”的发展过程。两个“味”字,字面相同,实质却不同。第一个“味”为“浅表之味”,第二个“味”为“味外之味”,“无味之至味”。这与当时世风及思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睡觉”一词具有“睡醒”和“进入睡眠状态”两个义位。本文通过计量统计分析,发现两个义位都在隋唐五代产生,且两个义位都是偏义的,“睡觉”的“睡醒”义偏向词素“觉”,“进入睡眠状态”义则偏向词素“睡”。“睡觉”的两个义位在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等五个时期出现的频率不等,“睡觉”的“睡醒”义相应地呈现出起伏不定的下降趋势,而“睡觉”的“进入睡眠状态”义则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加之,“睡醒”一词出现频率的增加,致使“睡觉”一词只保留“进入睡眠状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解兴民 《考试》2011,(9):45-46,48
关于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可抓住“一部宪法”与“一个原则”、注意“两个分权”与“两个政党”、理解“三个制度”,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清初王士祯标举神韵,通过细读其论诗之语,可以将其“神韵说”的要义提炼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诗之美”是“传神”与“余韵”的结合,第二个层面是“诗之境”是“禅境”与“诗境”的融通,第三个层面是“诗之作”是“兴会”与“性情”的共鸣。由此可以为“神韵说”建立一个包括作者、作品、读者、世界这四要素在内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