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志平 《江苏教育》2011,(11):41-41
最近在德国。一位北京的老师忽然问我:“南京有这样的梧桐吗?”这一下真把我给问住了。眼前一棵棵梧桐树都那么高大挺拔.枝叶茂盛,跟我天天见到的南京的梧桐确实不同。后来,又看到伦敦的白金汉宫门口,那大道两旁好几排梧桐,也是那么伟岸,那么有气势。天天走在南京的林阴道上,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似乎梧桐本来就长不高.不然唐诗宋词里的梧桐为什么老是跟细雨联系在一起呢?果真长得很高,“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也就不成诗了。可是,却忘了《诗经》里的“凤凰呜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凰非梧桐不栖。植物书上说,梧桐可以长到38米高。  相似文献   

2.
易渡 《红蜻蜓》2023,(18):26-29
<正>“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这是出自《诗经》的诗句,也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梧桐的诗文。这种不凡的树是传说中凤凰所栖之处,“种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也形成了人们对梧桐最初的印象。不过,中国古人所说的“梧桐”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梧桐(青桐)与泡桐(白桐)两种。只是,我们如今随处可见的“梧桐”,却被称为“法桐”。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呢?  相似文献   

3.
【解题】梧桐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是高洁品性的象征。《诗经》有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句中将凤凰和梧桐对举,把君子比喻成梧桐。梧桐在古诗词中,还是愁苦烦闷时的寄托。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孤单寂寞的宫女在凄凉的深宫里,形单影只、卧听宫漏的无聊情景。诗歌的首句以井边的黄叶梧桐破题,烘托出萧瑟冷寂的氛围。亡国之  相似文献   

4.
《诗经大雅》有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朝阳二字便是得名于此。承载着美好寓意的朝阳古文化历史悠久,不仅有数以百计的宝刹古塔点缀山河大地,更有享誉海内外的四大品牌——“红山文化”“化石文化”“佛教文化”“三燕文化”,朝阳也因此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第一缕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_诗经_卷耳_臆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录原诗: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实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阝贵).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石且)矣,我马瘏矣!我仆(疒甫)矣!云何吁矣!这一首诗,解说纷纭,使人莫衷一是.先列出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几种解释:一、“第一章,写女子在采卷耳时因想念丈夫而中止了劳作.”第二、三章“写女子托言想升高望远,但是马病不能行,只好用饮酒来解除自己的忧伤.”  相似文献   

6.
<正> 陈白夜同志的《“白日”与“红日”》 (载《中国语文》1981年第4期)一文写道:“在《诗经》中描写到太阳的地方,除‘雝雝鸣雁,旭日始旦’(《诗经·匏有苦叶》)和‘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诗经·卷阿》)以外,都是以单音节词‘日’的面目出现,如‘其雨其雨,杲杲日出’。(《诗经·伯兮》)‘鸡栖于埘,日之夕矣’ (《诗经·君子于役》)等等。都没有提到‘日’是什么颜色。”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诗词中,以梧桐树为主要景物的作品真是不少.例如:凤凰鸣兮,于彼高冈.梧桐生兮,于彼朝阳.(节选自<诗经·大雅·卷阿>)  相似文献   

8.
一、用以识坟。古代墓地多植松柏与梧桐,东汉仲长统《昌言》:“古之葬者,松柏梧桐以识坟。”如《乐府诗集·平陵东》:“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二、“丝桐”并称,指代乐器。梧桐,材白色,质轻而坚韧,可制琴瑟等乐器。汉代枚乘《七发》诗中所写“龙门之桐”就是为了证明梧桐宜制琴瑟。再如王粲《七哀诗》:“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自居易《废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陆贽《晓过南宫闻太常清乐》:“烟霭遥迷  相似文献   

9.
胡义成先生选评的《明小品三百篇》面世以后,曦钟、吴小如等先生先后撰文对该书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注释方面的错误提出批评,胡先生又先后进行了反批评,一时间沸沸扬扬,颇为热闹.对胡著及曦、吴二先生的批评文章,笔者曾再三拜读,发现胡书确实问题不少,尤其是对原文的注释,多有未允.除他人言及外笔者在翻读时又捡得若干条,现胪列于下,仅以此就正于胡先生及专家学者.1,唐寅《〈孟蜀宫妓图〉题辞》:“蜀之谣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胡注:“不挹注——不在乎,不在意.”(页11)按,《诗·大雅·洞酌》:“洞酌彼行潦,挹彼注之.”〔疏〕:“挹彼大器之水,注之此小器之中.”引申之,“挹注”便有改变义,唐寅文中“不挹注之”意为不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0.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 这是120年前的事了,皖南贡生胡铁花,经历一段时间的"候补",1891年被任命为淞沪厘卡总巡,这是一份官场肥缺.当年12月17日,他的小儿子在胡家合伙经营的"瑞馨泰"茶叶店里出生.  相似文献   

11.
唐诗中最先起用“梧桐”意象的是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蝉居于梧桐之上,此诗以梧桐树干的高挺,蝉的清拔,蝉的声响远播暗指诗人志趣的高洁。苏轼在元丰五年被贬黄州时有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梧桐前着一“疏”字,更显梧桐树孤高独立,东坡先生卓尔不群的品性由此可见一斑。桐木也可指品行高洁。“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孟郊《秋怀》)桐木是制琴的美材,峥嵘的桐木制成的美琴却弃置不被用,借此寄托了诗人苦吟一生而穷困一生的失意的悲…  相似文献   

12.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城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见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诗词中,以梧桐树为主要景物的作品真是不少。例如: 凤凰鸣兮,于彼高冈。梧桐生兮,于彼朝阳。(节选自《诗经·大雅·卷阿》)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节选自汉诗《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14.
陆荣 《现代语文》2006,(10):127-128
《说文解字》:“身,躬也。”段注:“大徐作象人之身。吕部曰:‘躬,身也。’二字为互训。躬必人吕部者,躬谓身之躯,主于脊骨也。”身是专指身体的躯干部分,不包括臂等其他部位,因此汉语里有“身首异处”等词语。由身体的躯干引申为整个身体,再引申为“自身、自己”的意思。杨树达先生《词诠》:“人称代名词,今言自己,往往与他人对待言之。”此种用法自先秦始即已使用。如《孟子·滕文公下》:“是何伤哉!彼身织屦妻辟纑以代之也。”又《吕氏春秋·爱类》:“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汉朝末年有位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名叫蔡邕。一次,他路过江边,看到有人在烧火。忽然,他闻到火堆中散发出的一种梧桐的香味,走近一看,发现里面有块好用的梧桐木。他连忙从火中“救”出这块木头,将它带回家,亲手制成了一把七弦琴。因为烧焦的地方是琴尾,所以取名“焦尾琴”。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作为养马场合的厩、牧,在字义、空间与使用的性质诸方面均判然有别。西周以迄春秋前期,国小民寡,牧区一般设在郊野之内。《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自牧归夷,洵美且异”。《小雅·出车》:“我出我车,于彼牧矣”,“我出我车,于彼郊矣。”均证明郊为牧区。为了防止牧圈逃亡和邻国抢马,列国通常还派兵至郊牧守卫。《左传》(?)公二十八年记:“谁扞牧圈?”扞,即是守卫。不少小国碍于疆界局蹐,终先秦之世均以郊为牧区。《左传》隐  相似文献   

17.
竹,贞而不介,弱而不亏。《诗经》中有“瞻彼淇澳,绿竹依依”、“篁篁竹竿,以钓于淇”之句。《礼记》载:“礼之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可见在上古竹子即具有道德上的意义。王国维说:“竹之为物,草木中之有特操者,群居而不倚,虚中而多节,可折不可曲,凌寒霜而不渝其色,……使人观之,其胸廓然而高,渊然而深,冷然而清。其超世之致与不屈之节于君子为近,是以君子取焉。”古诗文中竹子还有很多的别称。《庄子·秋水》中讲“凤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文中的练即是竹子。南朝谢灵运的“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诗中的筱即小竹子。白居易的“几…  相似文献   

18.
李根芹 《文教资料》2005,(23):164-165
《师说》和《劝学》都是古文名篇,由于其思想性和语言的典范性使其成为古代文学文选及高中语文教材必选篇目,但笔者以为,现行的大多数文选和语文教材中对《师说》的一处标点和对《劝学》中“参”的注释有误。分述如下:一、《师说》中的一处标点值得商榷《师说》中有一段文字,大多数文选和语文教材都作如下标点,本人觉得值得商榷: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按以上的标点方法,是把“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都当成是笑话别人的那些人的答语。这样理解于…  相似文献   

19.
庄子《逍遥游》一篇中,写鹏之将南徙后,插入“蜩与学鸠笑之曰”一节: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而起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在“汤之问棘”之后,又有类似的关于“斥”的一节: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对这两节的理解,对这三种“小虫”的形象的分析,历来都较含混,影响最大者当数郭象。他在“蜩与学鸠”一节下注: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责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在“斥”下,…  相似文献   

20.
孔子学琴     
孔子学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问,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