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0 毫秒
1.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操作性”教学,是一种“死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被当作是无生命力的机器,在接受完机械、繁琐的训练之后,还得接受教师强加的评价,这样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学生的个性、灵气一点一点地被抹杀了。这样死气沉沉的课堂怎样能培养出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我们呼唤作文“生命”课堂。作文“生命”的课堂,是一种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的教学”,它是按照学生的重要天性——探究性、创造性所设计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在日常作文教学中仍在普遍使用一个“老师设题、学生作文、老师评改”的定式。在这个定式中,除了第二步学生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体现一点构思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余的都是被动接受,学生作文草稿写完即作文完成,认真修改那是老师的事,因而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不快。  相似文献   

3.
作文修改改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修改过程之于小学生作文能力发展作用的重新认识《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道出了修改过程之于小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我想强调的是,如果说写作是一个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那么,作为完整写作过程一部分的修改过程也应当是这样的一种活动。这样的一种语言活动不仅仅是语言形式上的,更是生命体验与思想认识上的重新超越过程。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超越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包括写作能力在内的精神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小学作文是一种面向全体小学生的具有创造性的复杂劳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知识的综合作用。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笔者认为应顺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作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使作文教学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看.课堂是一种“知识课堂”.是以知识为本的课堂。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接受式、被动式、封闭式的弊端。而高中新课程倡导的语文课堂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自主发展为本的课堂.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在新一轮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改革,必然导致作文教学的变革。作文教学要日趋完善、进步,必须“将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和谐、自主、创造性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作文教学中,努力构建自主、开放“的习作超市”,营造宽松、自由的作文氛围,把选择权、评价权交给学生,已成为一种必然。一、课堂作文“超市”小学生怕写作文,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老师在学生作文刚起步时就提出很多要求,设置种种障碍,生怕学“生越雷池一步”,结果是学生越写越不愿写,越写越不会写。这就好像我们领学生到商场购物,只允许他买某样东西,或只让他在一个…  相似文献   

7.
张爱民 《江西教育》2003,(24):22-2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那么,如何使作文教学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让学生写出具有自身生命个性特征的力作来呢?笔者以为十分重要的一点是,作文教学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多方面的自主“选择”的权利。教学要在更多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建构起教师宏观调控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在自主“选择”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使学生自由倾吐心声,自主撰文。一、时空的选择生活是学生作文永不枯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课程改革引发了我们对传统教学课堂的反思,我们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这就是理想中的“生态课堂”。生态的课堂就是人这样一个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个性发展为第一任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教育氛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要追求绿色,追求生命之美,张扬生命之力,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大自然的本色。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习题”式的教学,即由教师布置一道作文题,学生埋头构思、写作,然后教师批改、评讲。这种方法固然培养了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但也存在着不少的缺憾。一、单一性。这一点表现在它只单一地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却忽视了听、说、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在写作活动中表达真情实感。”的确,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给了学生太多的限制,这样不对,那样不应该,急功近利式的作文教学课堂让孩子们无所适从,渐渐地使学生丧失了作文的乐趣与信心。在这种背景下,开放式作文教学策略应运而生。它以自然蓬勃的生命活力召唤着作文课堂返璞归真,以真情实感、自然生活引导学生以手写心,得到了全体师生的一致认可与赞赏。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去认识课堂教学。建立新的教学观.走出“预设”的禁锢,让课堂焕发活力。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具有“不确定性”、生成性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进发.  相似文献   

12.
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 (以下简称《作品选》)问世以来 ,受到广大中学生的青睐 ,许多教师和家长也赞不绝口。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这些作品呢 ?在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课堂上为什么就出不了这样的“产品”?本文试从课堂、学校、社会等方面浅谈中学的作文教学。我们知道 ,写作文是最具有个性的、最有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活动。然而在中学的课堂上 ,很多时候并不是这样 ,语文的教科书和教师往往都对学生的作文做了过多过细的安排和要求 ,从而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而“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做法却很值得我们借鉴。据介…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阅读是语文新课标“创造性”基本理念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是时下流行于语文课堂中的一种“时尚”的教学活动,它以多元解读、个性化阅读为特征,营造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似一朵朵五彩斑斓的花儿,使传统的阅读教学变得摇曳多姿。但是,透过其时尚的现象,我们应该看到其本质。当下,一种被冠以“创造性阅读”名义的“无中生有”式阅读活动正大面积铺开,  相似文献   

14.
绿色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反思,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作文教学新方案。现在,理论界将这种理想中的阅读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我们也不妨把这种理想中作文教学称之为“绿色作文”。绿色作文是发展作文绿色作文是发展作文、发展生命、发展智慧、发展个性。应该通过教学和评价,引导学生明白:文章是人生智慧的火花,是人的生活创新的体验,是人的心灵个性的张扬。给文章注入生命,文章因此而鲜活;给生命注入知识,知识因此而厚重。指导学生为做人而作文,在内容上求真;以作文促做人,在章法上求善;以作文述做人,在语言上求美。通过习作的练习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人的人格品质,积淀人的文化修养,抒发人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一位知名的教师在谈到他的教学经验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让课堂教学糙一点、”笔者对此深有同感,传统的满堂灌似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糙”一点,即在教学中有意地给学生留下一些“空白”,可以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可发挥的空间,学生在利用自己的所思、所虑、所获得填补空白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从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很有好处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使课堂做到“似糙”而“非糙”呢?  相似文献   

16.
一、高中生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习题”式的教学,有这样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命题→指导(或有或无)→写作→批改→讲评,即由教师布置一道作文题,稍作指导或干脆不作指导,学生埋头构思写作,然后教师批改,最后讲评。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过程,其中固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作文能力,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被动性。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写什么是被动的,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通过教师讲评而被动接受的,这样训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二是简单化。只单一地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三是局限性,学生只顾埋头写作,互相之间缺乏交流、学习,不能开拓视野,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7.
沈克芬 《教师》2015,(6):40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如果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便能有助于人才的培养,课堂上便会有真正的生命.然而,我们审视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很多教师戏称为“教案剧”.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手把手地教导学生学习,要么看似配合素质教育要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发展,实质上,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依旧向学生指出“光明大道”,没有改变“授哺式”“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仍然缺乏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特别是这种“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要如何改变这样的教学局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可塑性极大。教师教学作文,同时也在教学生做人。教师要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坚持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叶圣陶语)。那么,教学中如何做到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呢?一、指导观察,认识生活当前,学生作文中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写同学的外貌就是“苹果似的红脸蛋”、“弯弯的眉毛下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写天空就是“晴空万里,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学生作文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作为学生作文最重要的能力———观察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训练。小学生作文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对事物的认识,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空洞雷同…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生作文的一般步骤是:教师命题,学生照作,教师批改。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主角,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性与创造性难于发挥,因此,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在这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改革作文的命题方式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要在作文教…  相似文献   

20.
一、高中生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习题“式的教学,有这样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命题→指导(或有或无)→写作→批改→讲评,即由教师布置→道作文题,稍作指导或干脆不作指导,学生埋头构思写作,然后教师批改,最后讲评.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过程,其中固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作文能力,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被动陛.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写什么是被动的,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通过教师讲评而被动接受的,这样训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二是简单化.只单一地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三是局限性,学生只顾埋头写作,互相之间缺乏交流、学习,不能开拓视野,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