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股东诉讼制度包括股东直接诉讼和股东派生诉讼.在制度设计上,我国法律对股东直接诉讼制度的规定很不完善,对股东派生诉讼存在制度性缺失,股东诉讼缺乏可操作性.我们应当通过创设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修正股东直接诉讼制度、提升民事责任体系的地位、健全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合理分配举证责任等方式,完善股东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公司法下,管理公司的是董事而不是股东,股东派生诉讼法律制度对保护股东特别是弱小股东提供了很好的司法救济途径。我国公司法因时利势采用了股东派生诉讼法律制度。本文就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设立的必要性、主体资格、前置程序、诉讼费用补偿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已经允许股东因公司利益受到控制股东或高级管理人员不当行为侵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种形式的诉讼,在公司法律制度上称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文章主要对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进行初步的探讨,以为维护股东利益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确立,旨在维护公司利益与小股东权益,维护股东诉权与限制股东诉权之间平衡的一项制度.我国在2005年<公司法>中首次以条文形式正式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但条文过于简单和粗糙,以致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因此从介绍国外立法例、以完善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角度出发,使移植的此制度更适合我国法律实践,具有本土化色彩.  相似文献   

5.
论股东派生诉讼的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我国虽然建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但如何在鼓励合法诉讼与阻却恶意滥诉之间保持平衡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鼓励合法诉讼与阻却恶意滥诉之间的冲突源于追求股东派生诉讼的制度价值与避免其局限的矛盾;冲突的协调要求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我国应侧重于鼓励股东提起派生诉讼。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中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该制度的引进对于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增强公司法律制度的可诉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股东派生诉讼本身也存在着被滥用的风险。先诉请求规则就是针对派生诉讼而设计的过滤装置,其目的在于阻止没有正当理由的诉讼并尽可能地内部消化公司内的纠纷。我国虽然也规定了先诉请求制度,但在请求对象以及审查规则等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对于保护股东尤其是弱小股东的合法权利提供了司法救济途径,在我国,引入这一制度具有其必要性与紧迫性。我们应在主体资格、诉讼程序及判决的法律效力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看,对股东派生诉讼的规定,无论实体法还是程序法上基本是一片空白。我国在设计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时,应本着保护股东权益的理念,遵循鼓励正当诉讼与制约不正当诉讼相兼顾的原则,明确界定原、被告的范围及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看,对股东派生诉讼的规定,无论实体法还是程序法上基本是一片空白.我国在设计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时,应本着保护股东权益的理念,遵循鼓励正当诉讼与制约不正当诉讼相兼顾的原则,明确界定原、被告的范围及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外两种立法模式的比较,阐析了现代公司法承认并宽松适用股东派生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架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若干立法设想,即原告主体资格及其限制、被告范围及责任事由以及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公司法》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该制度首次将司法权力引入公司内部治理之中,它既为股东提供了一种权利救济的渠道,还为董事、高管人员、控制股东滥用权力侵犯公司利益的行为提供了一种监督机制。从司法操作层面追本溯源,以期把握派生诉讼司法审查的原则、拿捏司法介入的分寸,有利于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股东诉讼一般分为股东直接诉讼和股东派生诉讼两种, 我国现行《公司法》只规定了股东直  相似文献   

13.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作为现代公司制度的一部分,在规范大股东和董事的行为、维护中小股东权益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2005年10月27日修订颁布的《公司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健全了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但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股东派生诉讼作为拯救公司内部救济失灵的措施,对减少代理成本、保护公司利益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公司法中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设置可以平衡各博弈主体的利益关系,但是其制度设计囿于缺乏具体的裁判规则,并不能在防止决策权力滥用和实现商业决策效率之间找到最优解。在股东派生诉讼的制度设计上,应当形成一个利益平衡链条,由商业判断规则充当稳定器,在股东派生诉讼诉前端的前置程序和诉讼中端的独立审查委员会终止诉讼请求机制中发挥作用,以审查独立性为核心,而不介入商业决策实质和内容的审查,通过对公司博弈主体的利益平衡,更有效地监督公司治理,并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司利益。  相似文献   

15.
股东派生诉讼是公司法赋予公司股东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我国公司法2005年修正后增加了派生诉讼的相关规定,该规定在原告股东的资格、被告的范围和诉讼的前置程序等方面既充分吸取了其他国家的优点,又具有中国特色,但我国新公司法对派生诉讼原告的范围规定较窄,对诉讼时效、诉讼中止和举证责任等方面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目前应主要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逐步补充和完善,在民事诉讼法修改时也需增加派生诉讼的相关制度性规定。  相似文献   

16.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是股东的共益权.该项法律制度的建立对于切实维护国家权益、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公司法所确立的此项法律制度存在着股东代表诉讼激励机制缺失、被告范围规定过窄等缺陷.为此,需通过合理补偿诉讼费用适当降低股东代表诉讼的案件受理费、合理设立前置程序、科学界定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以及发挥法庭在派生诉讼中的积极职能等,进一步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7.
派生诉讼制度对保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具有重要作用。派生诉讼之原告应仅限于公司之股东,且无论其持股时间之长短与持股数额之多寡,只要其于系争之违法行为被公开前或其得知此违法行为前持有公司之股份,均有权提起派生诉讼。凡侵害公司利益,均为派生诉讼之被告,不以损害公司利益之控制股东、董事为限。公司在派生诉讼中既非原告,也非被告,更非第三人,而是一种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其于诉讼中应处于中立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为股东提供完善的司法救济途径,切实保护股东尤其是小股东的合法权利,这在当前显得尤其紧迫。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对股东权益司法救济的手段,但很不完善。为了全面保障股权司法救济之实现,必须增加集团诉讼模式,完善个人诉讼,引入派生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交易活动日益频繁,作为经济活动重要主体的公司所面临的纠纷也不断复杂化。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与公司经营管理层的冲突也日益加剧,增进公司法的可诉性已成为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话题。股东诉讼,是指由股东提起的诉讼,可分为直接诉讼和股东派生诉讼两类。笔者认为,股东诉讼制度应以公平、效率和便利为原则,在三者不能兼顾时,应以维护股东权益为主导。我国股东诉讼制度的完善可以进一步借鉴美、日等国的先进经验,以求其自身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又称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而公司怠于诉讼时,符合法定要件的股东为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对侵害人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诉讼制度。作为新《公司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制度,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适用尚待规范化、合理化,也面临着法律本土化的必然趋势。对诉讼的适格主体、诉讼费用承担等问题的探讨,必将对该制度的法律适用与立法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