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五爱”教育中就有“爱劳动”一项,1958年以后,又把劳动课列入教学计划。我校多年来对劳动比较重视,组织学生参加了饲养、种植、绿化、卫生等等内容相当丰富的劳动实践,多数孩子也学到了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但是有一次,我们要学生讨论“我长大了干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时,却有一部分出身于工、农家庭的孩子,嫌父母的劳动既脏又累,没有“出息”。他们只希望读书升学,将来能做“轻巧”的工作。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轻视体力劳动和害怕体力劳动的思想呢?我们分析,主要是我们虽然重视了劳动内容的安排,却忽视了劳动意义的教育;虽然组织了校内劳动,却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接触劳动人民。因此,孩子们虽然在劳动,却没有提高对劳动的认识,没有真正培养起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因而也没有把长大了当  相似文献   

2.
当前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淡薄,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让小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3.
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劳动习惯教育的主渠道,教学任务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完成。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规律,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大纲》(试用)指出:“小学劳动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自身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把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作为小学劳动课的教学目的之一,足可以看出教学大纲对习惯问题的重视。因而,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共产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为了培养坚强的革命后代,学校必须向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劳动教育,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劳动观点和习惯,克服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观点,并在劳动中学习有关的生产知识和技术,使他们毕业后能正确对待升学和生产劳动,愉快地走上祖国所需要的岗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途径则是“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从而实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这就说明: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重视劳动技术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习惯,学会把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把知识变成实践能力,就是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使劳动教育收到实效,我校在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中,注重了“两制宜”和“三渗透”,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小学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劳动课内容的特点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提高劳动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要重视加强农村小学劳动课的教学永宁县教研室陈璇君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指出:“全日制小学开设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农村...  相似文献   

8.
劳动,一个久违的词。过去还能听到“热爱劳动”、“劳动光荣”这样的话,现在很少遇到它们了,换成了“劳务”、“职场”、“上班”。如今世上有很多职业和职位,都带有泡沫、虚妄、无聊、投机、腐败、挥霍的性质,甚至不乏公害和反文明的成分。提起“劳动”,我首先想到的是体力劳动,准确地说,是农活,是“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的那种。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是得不偿失,体力劳动不会产主教育效果,这是吴文礼对贯彻教育方针问题的两个基本论点。他从这种论点出发,提出了所谓调节“教育与生产劳动矛盾”的四项步骤与方法。许多同志作了很好的分析,把他的这些论点、步骤、方法综合起来,那就是:小学生不能参加任何体力劳动;脑力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重视劳动技术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1.
热爱劳动、辛勤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辛勤劳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勤劳”,热爱劳动和辛勤劳动是密不可分的,热爱劳动的人必然会辛勤劳动。只有辛勤劳动,不怕苦、不怕累,舍得付出体力、智力和汗水,才能收获丰硕的劳动果实,感受万分的劳动喜悦。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吧!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是“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为中心的教育。他主张教育必须与生产和生活相结合,尤其重视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良好品质。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培养小班幼儿初步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行为。  相似文献   

13.
《小学劳动教学大纲》指出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小学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 ,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 ,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劳动课现状及成因分析(一 )现状据调查 ,农村小学劳动课被认为是“杂科”、“豆芽学科”,未被引起广泛的重视 ,大部分教师根本未认真组织教学 ,上课纯属应付了事 ,学生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劳动知识和技能 ,形势令人堪忧。(二 )成因1.学校不重视由于劳动课教学成绩一般不纳入教师年终考核 ,不参与评优和…  相似文献   

14.
如何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怀宁县实验小学王焕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党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要搞好教育与生产劳动的有机结合,必须首先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使每个学生对劳动产生渴望,感到劳动是一种欢乐,是一种享受。当...  相似文献   

15.
家庭、学校、社会要协同推动劳动教育,在社会中形成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将劳动教育列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三方要密切合作,家庭要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自我生活能力,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掌握劳动知识,社会要为学生提供运用劳动的场所,发挥支持作用,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基地。下面,我从“一、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二、小学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三、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意义”“四、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举措”四个方面入手,就“三方协同”构建劳动教育课程,育劳动新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独生子女日益增多,一些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过分宠爱,使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在家成了“小皇帝”或“小公主”。如何培养学生树立劳动观念,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是新时期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景德镇铁路小学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几年来,该校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劳动实践”系列活动,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加强引导,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7.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於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明确地告诉我们:“小学教育是人民的基础教育。今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小学学生毕业後,主要是参加劳动生产,升学的还只能是一部分。因此,在学校平时教育中不应片面强调学生毕业後如何升学,而应强调毕业後如何从事劳动生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和劳动习惯,克服目前有些学生轻视体力劳动的倾向。同时要把这个道理向人民群众解释清楚。从现在起,各级人民政府和全  相似文献   

18.
小学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劳动课内容的特点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提高劳动课的教学效果。一、劳动课教学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相结合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形成的方式有简单重复、模仿、有意练习和与坏习惯作斗争等。这些方式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从量变到质变、从低…  相似文献   

19.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相似文献   

20.
在义务教育小学劳动课大纲指出:教学目的是:通过自身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众所周知,劳动习惯是在很长的时间里养成的,良好的劳动习惯对今后的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劳动是每个人的需要,也是权力。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