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思路] 《草原》一课,以创新教育为指导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设计责编/吕谦者、参与者。课堂融“画———摆———唱———跳———讲”为一体,感受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教学通过前后呼应的手段,将去草原前的想象画,和去草原后的绘画作对比,学生充实了绘画内容,提高了绘画想象与创造能力,使学生感悟到绿草如茵的草原美丽景色。[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情感。学生分四个大组呈圆弧形就坐,互动学习。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草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牧歌》。生:优美动听的音乐…  相似文献   

2.
课题:《人间天堂———内蒙古》课时:第一课时(共两课时)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教学内容:1.欣赏两首内蒙古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2.了解并体验蒙古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3.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种类、风格特点及相关知识。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两首内蒙古民歌,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感受蒙古人民以生长在辽阔的草原上为荣,及对草原、牧人、故乡的深情厚爱。2.通过欣赏内蒙古民歌以及了解相关音乐知识,使学生了解内蒙古民歌、喜爱内蒙古民歌、热爱民族文化;教学重点:感受、欣赏内蒙古民歌,激发学生对内蒙古…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湘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3.情感目标:让学生享受欣赏、临摹与组合世界名画活动所带来的审美快乐。教学重、难点:学习调色和涂色的方法;体会美术中蕴含的生动的艺术语言,感受世界美术文化的精华。教学准备:世界名画集,水粉画工具,大白纸1~2张,铅笔,尺子等。教学流程:一、欣赏讨论1.欣赏世界名画《向日葵》。2.教师引导提问:你见过这幅画吗?对这幅画你们都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我为同学画一张生动的脸》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校园伙伴》的内容而设计的。本课内容是人物速写的练习,旨在通过肖像画的欣赏及人像写生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对肖像画的欣赏水平,加深对肖像画审美特点的理解,领悟肖像画的艺术魅力,从欣赏中获得美的感受,在本课人像写生中,学生通过学习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从而体会和感受人的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5.
美术课的教学过程是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艺术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根据大纲要求,针对审美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激发兴趣,引导审美  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动力,是求知和成才的起点,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教学内容所具有的优美情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提高审美能力。  1.通过感受美,培养审美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获得对审美对象美的感受。如讲授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第四册《小鸟的乐园》一…  相似文献   

6.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课文。文中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把秋天的美丽景色形象地勾画出来。句子形象生动,学生易读易记。文章最后一句“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点出了“丰收的果实是辛勤劳动得来的”这个中心,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一、谈话揭题,设疑引入1.谈话揭题。秋天到了,田野里、果园里、山坡上,到处是一片美丽的景色。出示几张自己拍摄的秋天的照片,分给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欣赏、讨论,说一说照片上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这样的一张画,题目就是《秋天的图画》(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7.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课文。文中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把秋天的美丽景色形象地勾画出来。句子形象生动,学生易读易记。文章最后一句“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点出了“丰收的果实是辛勤劳动得来的”这个中心,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一、谈话揭题,设疑引入1.谈话揭题。秋天到了,田野里、果园里、山坡上,到处是一片美丽的景色。出示几张自己拍摄的秋天的照片,分给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欣赏、讨论,说一说照片上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这样的一张画,题目就是《秋天的图画》(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盘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2册第5课,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盘子为基础,向学生展示了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陶盘、瓷盘等艺术品,使学生了解到盘子这一生活用品,通过装扮、描绘变成美丽的艺术品。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纸盘子,并掌握在上面用揉印、撕贴、添画的技巧进行装饰,把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和生活中观察到的美通过自己的巧手使之表现出来。教学拓展中让学生  相似文献   

9.
每年的春天都是附小校园景色最美的时节,为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喜欢学校、融入学校,在美丽的校园中欣赏美、发现美、感受美,学校都会在每年春学期组织《美丽的校园》征文大赛,目的就是引导孩子主动观察、发现校园生活中的美。闲来无事,翻阅今年获奖的学生习作汇编,六年级管雨婷同学的习作《校园又变了》中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了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手段。特别在幼儿园开展的美术欣赏活动中,采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不但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还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美术欣赏活动在近阶段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很多幼儿园都开展美术欣赏的课题研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艺术领域中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感  相似文献   

11.
杨恩泉 《云南教育》2004,(10):37-38
新编小学美术第一册的《牛场》是根据旧教材《哪些东西像梯形》改编的。原教材要求学生在认识、了解梯形的基础上,运用梯形组合画一幅表现牛群的画。我在教学实践中意识到:要求学生运用梯形组合画牛,过于生硬、死板,过于强调以学科为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技能的要  相似文献   

12.
美术作业的设计直接反映着教学实效。传统的以画为主的学习方式,形式太单一。可通过对小学美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4个方面来对美术作业进行设计,让学生自主发挥个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陈梅蓉 《福建教育》2013,(12):18-20,2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艺术领域没有将音乐和美术作为子领域,而是分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两个子领域。这正是《指南》所要传达的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即改变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小学化、学科化倾向,改变重技能训练、轻感受表现的教育现状。“感受与欣赏”是“表现与创造”的前提,艺术教育就应该从“感受与欣赏”入手,在此基础上进行“表现与创造”。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中如何以《指南》为导向扎实而有效地改进幼儿园音乐教学,是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教学年级:二年级课题:四季的歌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四季的歌》感受音乐是怎样描绘自然景色的,培养学生音乐的想象力及用歌声、语言、色彩等手段来表现歌曲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响板、三角铁、沙锤、碰钟、串铃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盘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2册第5课,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盘子为基础,向学生展示了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陶盘、瓷盘等艺术品,使学生了解到盘子这一生活用品,通过装扮、描绘变成美丽的艺术品。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纸盘子,并掌握在上面用揉印、撕贴、添画的技巧进行装饰,把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和生活中观察到的美通过自己的巧手使之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薛晖 《儿童音乐》2015,(4):58-59
一、案例描述课题:《青草小河边》课型:唱歌课教学年级:小学二年级执教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学校小学部吴艳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好。2.情境导入。播放课件视频,学生欣赏并谈所见景色:小朋友、青草、牛、太阳、蓝天、小河等。3.熟悉歌词,感受歌曲节奏特点。教师做动作表演念儿歌《青草小河边》,学生念童谣。  相似文献   

17.
《绿色家园》是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课题。本单元内容由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及欣赏《九寨沟音画》和《大峡谷组曲》两部作品的选曲组成。本课的第二课时则确定为欣赏课,就是欣赏该作品的选曲部分《瀑布与溪流》、《日出》,教学目标是通过欣赏《九寨沟音画》的《瀑布与溪流》和《大峡谷组曲》的《日出》部分,感受体会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并在聆听中想象音乐表达的情景,能够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用歌声和行动来表达期盼优美环境的愿望。让学生知道“音画”“组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幼师美术教学中,装怖画教学是幼师教学的必修课程,在幼师美术装怖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就成为我们教师的教学重点、难点。也是广大教师需要探索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9.
《颐和园》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课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它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同时,它是体现单元训练项目“写文章要有中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阅读,了解颐和园优美景色是教学的重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呢 ?其做法是:   一、入境审美   本文构思清晰,画面绚丽,处处溢美。感悟它的美丽,是让学生动心动情的基础,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入境,去感受它的美。 1.看。孩子们在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进行到最后,都会有一个对学生作业评价的教学环节,并以此结课,从而帮助他们更切实际地掌握美术知识,更自觉地提高对美术的认识、欣赏与表现能力。《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