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在我国古代识字教材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相辅相成,使得它们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以相互配合,不仅取代了以往识字教材,也给后世识字教材的编写开创了先河。  相似文献   

2.
王有英 《教育史研究》2003,(3):20-22,26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社会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识字教材。它之所以能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经久不哀,除其识字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其社会教化功能。本文旨在通过对“三、百、千”的重新解读,分析其与社会教化的密切关系,从而帮助人们观古鉴今,更好地反思当代教育。  相似文献   

3.
一、蒙学教材在识字教学中的经验 提起蒙学教材,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下简称“三、百、千”)影响最大。它们编写的方式是:将所有的句子编成三字句、四字句,对称、押韵,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用字重复率极低。据统计,“三、百、千”的用宇,总字数为2708个。  相似文献   

4.
许敏  康娟 《四川教育》2006,(7):39-40
本单元教材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贯穿教材始终,包括《识字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以及《语园地》。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低年级教材编排的识字量相当大,识字教学在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识字,在教学中有自主识字的愿望。在这篇文章,我就自己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识字、积累词语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6.
解慧颖 《文教资料》2021,(3):6-8,43
本文选取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编写的《中文》教材和北京华文学院编写的《汉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汉字编写模式。《中文》教材的汉字编写模式为:先集中识字,再随文识字;识写分流(注重书写);《汉语》教材的汉字编写模式为:先识写分流(多认少写),再随文识字;以“笔画——部首——整字”为顺序编排汉字。对华文教材汉字编写有所启示:重视汉字教学,编写华文教材用字字表,重视汉字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千古流传的传统蒙学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封建社会儿童最早接触到的识字教材与读物。它们虽不是诗歌,却深深地印着中国传统诗歌的影子,通篇皆为整齐押韵的三字或四字小节,结构整齐悦目,读来简洁凝练,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三美皆备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8.
我国识字教学历史悠久,从周代的《史籀篇》到清末的《文字蒙求》,历时近3000年,创造了独特的识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识字经验。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千字文》与宋代的《三字经》、《百家姓》被宋朝官方定为通用蒙学识字课本以后,形成了传统的汉字教学方法,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9.
任登波 《教书育人》2005,(12):63-64
清代前期的蒙学教材,主要还是用《三字经》、《百家姓》、《干字经》、《女儿经》等。学童稍为识字以后,就读《四书》。用儒家思想来教育年轻一代,是封建社会一贯的教学主张。此外,清代的学人,根据当时的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还编选了一些蒙学的教本。兹择其要者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识字教本》是陈独秀晚年所著的一部童蒙识字教材。运用文字学理论和相关字书,对陈独秀《小学识字教本》的编排体例和文字释义进行考察,指出该书作为童蒙识字教材,在编排体例、字形分析和释义上存在少量不足,为该书的阅读和各种研究提供一些语言文字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全面领会《语课程标准》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阐述,深入理解人教版低年级课标教材识字部分的编写特点,把握识字教学中情趣性、自主性、创造性、生活性原则,并探究积极有效的识字教学规律,努力实现识字教学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
韩建举 《广西教育》2005,(3A):33-33
《语文课程标准》对1-2年级的识字教学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读写分开。人教版实验教材很好地体现了《标准》的这一要求。一年级安排识字950个,其中会写350个;二年级安排识字850个,其中会写650个。要达到这个目标,不容乐观,对于农村贫困学校的孩子们来说任务尤为艰巨,但只要我们认准方向,选准方法,把握好识字和巩固这两个关键环节,这个目标就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三字经》《千字文》中蕴含的技术类知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学教材《三字经》《千字文》虽然以识字教育为主要目的,但同时也包含着技术知识教育的成份。这些技术类知识内容不论在个体素质培养上、在促进技术发展进步上,还是在民族文化传承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在近日强调技术素养培养背景下认真研读。  相似文献   

14.
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字是最基本的单位,一直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都遵循“字词句段篇”的教学顺序,字的基础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我国传统的蒙学教材,《三》《百》《千》流传最久最广,影响最为深远,使用价值也最高。直到今天,人们一直在研究识字教学的策略和规律,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我们对处于幼儿时期和童年时期的识字者的心理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掌握了这些,识字教学可以依靠科学依据获得更好的效果。本文也将据此浅析传统蒙学瓣耕《:》《百》《千b.  相似文献   

15.
古代识字教材的创新之作——古歙州胡氏《两得心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发现的《两得心知》是歙州塾师胡为治于1849年左右编成、后经多人修订且曾在徽州被广泛传抄的一种全新的识字教材。其基于汉字特点、儿童心理和生活实用等原则,对传统识字教材的弊端做了纠正,确立了口语化、常用性的选字标准,采用了情境化、归类式的识字方式,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识字教材的编写及识字教学实施来说,都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识字教学的难点 中国传统的私塾,主要采用《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这三本识字课本。孩子念诵这些课本从中识字。这三种课本除去重复的字,共有2000个单字。孩子在写字方面,利用描红如“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等字开始,借此练习基本笔画并了解字的基本结构。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已有认字和写字分途教学的识见。识字教学毋须采取认字和写字同步进行的方法,这才可以避免限制孩子认读字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的《围城》和萨特的《墙》都通过描写偶然事件及其它因果悖离,事愿乖违的情节,来表现世界的非理性无逻辑的不可知性和异己性,人与环境的分离与对立,人的处境的荒谬性等思想,它们无论在精神取向上和表现形式上都有相似相通之处,两者的契合成了钱钟书与存在主义文学的渊源的一个具体证据。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低段识字量是1600~1800个,在两年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与普通教材相比,这套教材的识字量大大增加,识字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9.
陕西师大教授、名学霍松林先生在接受记采访时曾深情地回忆说,3岁时他便跟父亲学习识字、读书。尽管那时的教科书诸如《三字经》《诗经》《论语》等等很难理解,但却给他留下了先入为主的直接印象。原始知识的大量储存,是他一生中取之不尽的财富。  相似文献   

20.
杂字与“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两类并行的识字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两者相辅而成,它们不但在封建社会流传广泛,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出现了许多改编、新编之作,为我国识字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探讨了杂字与“三百千”这两类识字教材在语言表达、内容重点、流传区域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