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八八三年三月十七日恩格斯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马克思时致的悼词,内容极为丰富,现分为五个部分略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因病医治无效,于一八八三年三月十四日在英国伦敦寓所逝世。三月十七日,他的遗体安葬于伦敦城北郊的海格特公墓。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用英语作了这篇悼词。恩格斯的这篇讲话,最初用德文刊载在《社会民主党人》报上。 一八四三年,马克思从德国迁居法国巴黎,筹备和出版了《德法年鉴》,并在上面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文章。一八四四年九月,马克思与恩格斯相识,十天的共同生活,是两位革命导师成为终生革命战友的起点。一八四八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第  相似文献   

3.
背景简介本文是恩格斯于1883年3月 17日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马克思时发表的演讲,标题是译者后加的。作为德国人,恩格斯能用英语做出如此表达准确、行文流畅、语言优美的演说,确实值得我们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好好拜读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一我们怀着无限景仰、崇敬之情,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120年前,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马克思在安乐椅上平静而安祥地长眠不醒了。3月17日,在伦敦海格特公墓,马克思被安葬在15个月前安葬他的夫人的同一墓穴里。恩格斯当时就写道:“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这个天才的头脑不再用他那强有力的思想来哺育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了。我们之所以有今天,都应归功于他;现代…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他们在向着共同目标奋斗中建立起来的友谊,正如列宁所说“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83年3月14日下午,马克思因患胸膜炎、支气管炎和肺脓肿与世长辞。3月17日中午,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的马克思安葬仪式上,恩格斯怀着巨大的悲痛和崇高的敬意。向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致了悼词,这就是著名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相似文献   

6.
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已经一百周年了。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在伦敦海洛特公墓安葬马克思时发表了著名讲话。他指出,马克思在科学上有两大发现,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一是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这两个伟大发现都在马克思的光辉著作《资本论》中得到最完备和最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的当天,即一八八三年三月十四日,恩格斯在给威·李卜克内西的信中,论述了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我们之所以有今天,都应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恩格斯致威·李卜克内西》)两天后,即三月十七日,在伦敦海格特公基举行的马克思安葬仪式上,恩格斯又怀着无限沉痛的心情致了悼词,这就是著名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一篇重要文献。恩格斯的这次讲话,不到一千五百字,由于他是马克思的共同战斗四十年的最亲密的战友,所以能以高度的概括力和极精炼的语言,从“他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活动”方面,完整而有重点地总结马克思光辉战斗的一生。我们必须对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光辉战斗的一生有简要的了解,才能领会恩格斯这次讲话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一八八三年三月十七日,在伦敦海洛特公园安葬马克思的时侯,恩格斯发表了这一篇著名的讲话。这篇讲话既对马克思表示了深情的悼念,也对马克思的一生作了最简要、最中肯、最深刻的评价。高中学生学习这篇讲话,难以透彻理解讲话的全部内容,因为他们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方面还缺少起码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制订教学目的,只能要求学生概括地、初步地了解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了解并学习马克思为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而钻研科学、参加革命实践的伟大精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它有一个萌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独特贡献李会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恩格斯在同马克思创立、坚持和发展这一科学理论的过程中,作出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马克思曾经称赞恩格斯是“现代社会主义最杰...  相似文献   

11.
<正>社会主义理想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和发展趋势作科学分析基础上对未来美好社会的预见和设想,是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对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应有的规定性所作的理论论证。社会主义现实是指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的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近年来,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人们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打破了过去我们曾经对社会主义特征的某些僵化的理解,排除了社会主义不正确的附加,这对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用社会主义现实否定社会主义理想的思想倾向,其特点是用社会主义现实与理想间的差异来否定社会主义理想,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某些设想没有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变成现实,以此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是空想。现实社会主义真的已推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证明他们的设想是空想吗?弄清这个问题是有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百多年前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马克思时,恩格斯向送葬的人们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75页)然而我们史学工作者,对于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坚持的并不够。尤其是在世界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中,科学技术课题是薄弱环节,几乎是空白。当代世界是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新时期,科技革命对于社会生产、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社会道德以及思想文化都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历史教学中象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写于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发生根本转变的标志。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叙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证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原理,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完整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写于1947年10月-11月的《共产主义原理》,主要针对工人运动的发展,给当时的工人运动提出了纲领性口号和政策措施,实质是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的前奏。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学”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目的是企图从理论上解构马克思主义。为此,他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主要采取了“二分论”或“对立论”的立场:把早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立起来,企图用青年马克思打倒老年马克思,用马克思打倒恩格斯。然而,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西方“马克思学”中出现了解构马克思主义的新动向,这就是从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差别的“对立论”转向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一致的“同质论”。以古德纳尔、亨勒、利各比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在反思和批判“对立论”的不足与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并论…  相似文献   

15.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落到了恩格斯的肩上.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时,发现了马克思所作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恩格斯研究了这份摘要之后,认为《古代社会》一书证实了马克思和他两人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有必要利用马克思的批语,以及摩尔根的某些结论和实际材料写一部专门著作.恩格斯把完成这项工作,看作是在某种程度上,执行马克思的遗言.当时恩格斯手头上没有《古代社会》一书.他在1884年1月就订购了这本书,但直到2月底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些同志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的思想(以下简称“同时胜利”思想)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同列宁一样,都是主张无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区别只在于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首先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列宁则认为可以首先在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持这些意见的同志,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作出了新的解释,这对于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进程的思想,无疑的是有启发的.但是,他们所做的解释,他们否认马克思、恩格斯有“同时胜利”思想的论据,有的地方是值得商榷的.一些同志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根本没有提出过“同时胜利”的思想,主要论据是:(1)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只讲“同时发生”,没有讲“同时胜利”;(2)《共产主义原理》之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未再出现“同时发生”的提法,更没有“同时胜利”的思想;(3)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著作中,在谈到无产阶级革命进程时,讲的都是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恰恰否定了“同时胜利”的思想;(4)“同时胜利”的思想是斯大林强加在马克思、思格斯身上的.在这里,牵涉到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论述的原意问题.是全面  相似文献   

17.
没有搞清社会主义本质的原因不有简单地理解为教条主义地对待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十分明确的,没有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原因,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论述当成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学术的角度阐释了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所了解的中国。在这些观点和看法中,既有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采用联系的、发展的以及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看待中国的观点,同时也列举和分析了马、恩由于了解范围、时代的局限以及所收集资料限制而对中国及中国社会状况产生的误解的观点。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点,一方面有利于中国的史学研究者通过一个旁观者的观点来看清自己;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更好地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国际社会的科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落到了恩格斯的肩上。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时,发现了马克思所作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恩格斯研究了这份摘要之后,认为《古代社会》一书证实了马克思和他两人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有必要利用马克思的批语,以及摩尔根的某些结论和实际材料写一部专门著作。恩格斯把完成这项工作,看作是在某种程度上,执行马克思的遗言。当时恩格斯手头上没有《古代社会》一书。他在1884年1月就订购了这本书,但直到2月底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恩格斯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和创作特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形象地表述了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基本创作规律的主张。恩格斯提出的“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也就是马克思提出的“莎士比亚化”,只不过恩格斯的提法更具体,而马克思的提法更概括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