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诗经》与《楚辞》是最早的有集中的女性描写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后世文学女性描写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诗经》与《楚辞》中的女子形貌描写进行多方面对比,展示诗骚女子在形体、容貌等方面的特质,并试图诠释审美视角下先秦时期的女子形貌以及对后世文学女性描写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山水诗源远流长,一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诗经》《楚辞》就有许多描写山水的诗句,尤其是《楚辞》中的某些篇章,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水之形貌,而且营造出了美好动人的艺术意境。至建安时期,曹操以山水作为歌咏的对象,创作了比较完整的山水诗《观沧海》。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创作的大家,他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颇有艺术价值的山水诗篇。到了唐朝,山水便成了诗人们经常表现的题材,在唐宋  相似文献   

3.
汉赋与游仙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赋作为"一代文学之代表",是先秦至魏晋游仙诗发展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汉赋将游仙与退隐相结合,开启了游仙隐逸化的基本表现模式;汉赋的游仙描写,已不完全是"楚辞式"的借游仙以抒怀,更多地表现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列仙之趣";从楚辞到汉赋,游仙遇仙地点发生了由天界向人间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游仙描写的艺术想象空间;汉赋中的神仙世界自由美好,巳成为文人精神境界的一种象征,寄托着赋作家遗世高蹈、超乎尘垢之外的人生志趣.所有这些都对魏晋游仙诗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灿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31-133,135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它很全面地描述了当时楚地各方面的风俗文化及其特点,其中亦涉及到了饮食方面,因而笔者将以"楚辞"中关于饮食的描写来分析探讨先秦楚地那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5.
献祭在古代对于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国家都是头等重要的事情,祭祀文化也是先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确立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具有极深远的影响。通过解读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先秦文学,可以对先秦文学中所包含的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和信仰加以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使用情况来看,《楚辞》的情态副词、语气副词、否定副词、指代性副词及谦敬副词,绝大多数都能代表其在先秦时的主要意义与用法,其中还有一些词为先秦所不常用、少有或罕见。《楚辞》的副词研究不仅对于先秦常用副词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先秦非常用副词的研究也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楚辞>是一部著名的浪漫主义著作,从该著作的许多神话传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先秦时期的一些民风民俗.本文重点分析<楚辞>当中所涉及的婚俗,对其中有关涉及古代婚嫁制度的诗句进行分析、联想、总结,从而了解先秦社会生活状况及民族心理、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等.  相似文献   

8.
着重探讨楚国文化对楚辞体诗歌的产生所发挥的重要影响和作用.认为中国先秦时期存在南、北两个文化系统,南方自然地理作用于人文地理,楚辞得江山之助与爱国激情之助;楚辞作品浪漫、浓郁的文采风格,和南方楚国独特的社会形态以及巫风盛行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南方楚歌不断吸收民间丰富的文学和文化滋养,直接孕育了中国先秦诗歌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楚辞的时代.本文提出,楚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和楚国内部矛盾的空前激化都出现在屈原的时代,屈原所开创的楚辞体诗歌,也正是"愤怒出诗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先秦诗歌的双璧,一为现实主义的源头,一是浪漫主义的滥觞。关于二者的承继关系,历来聚讼纷纭。产生于南方的《楚辞》是否真的受了北方中原地区《诗经》的影响,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考察楚国及《楚辞》代表作家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并涵咏文本可知,《楚辞》是受《诗经》的影响并承继了《诗经》的传统的。  相似文献   

10.
徐燕 《天中学刊》2009,24(4):80-83
隋唐系列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并继承了先秦复仇文化,主要表现为隋唐系列小说描写的各种复仇故事并未突破先秦时期的复仇类型,也可以从先秦复仇文化里找到事实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发展在于语言之用,汉代体物大赋以铺陈夸饰为主导,而赋之体物状貌在于语词的运用。汉人作赋,必读《楚辞》以为文体仿效的格式和语词取用的资源。通过《楚辞》和汉赋之文本,可探汉代体物大赋对《楚辞》语词的接受主要表现在以稳定的形式依序递相祖述和夺胎换骨的脱化方式,体现出汉赋对于《楚辞》语词的直承与流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诗骚辨异     
《诗经》与《楚辞》异质异构,在化渊源、艺术形式、创作内容等方面,皆有相反相成的性质。《诗经》对民歌采取玩赏的态度,而《楚辞》则与民歌融汇认同;《诗经》属乐府体式,而《楚辞》是吟唱体式;《诗经》是周代社会之面面观,而《楚辞》是一个失意士大夫人格之面面观。即使相同题材,二也有迥异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苏雪林的楚辞研究富于比较意识。她善于以世界文明史的眼光来观察中国文明史诸问题。她将中国古史作为整体来考察,得出来的结论较为宏通。爱国主义与科学态度相结合是其最大特色。苏雪林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上接受了中国文明西来说。她辨证地处理了科学态度与个人感情间的关系。她认为中国文化是世界原初文化的冢子,并论证了台湾与大陆文化之间的一体性。宏伟的意识与微观的本领相结合是其又一特色。它体现在文本考据上,并由细微而返归大略,支撑其楚辞研究。苏雪林吸收了梵二会议以来的神学理论成果,这有助于其学术研究贴近国际前沿.  相似文献   

14.
《楚辞讲演录》表现出周建忠先生对楚辞作者和楚辞文本的研究深入、把握准确和讲解详尽,对楚辞研究成果和学界掌故及相关信息的非常熟悉,同时表现出作者在楚辞教学上饱含热情和循循善诱的特点。它的出版,是周建忠楚辞研究及其教学生涯的一个里程碑,表明了周建忠先生对祖国文学遗产的普及和传播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论宋代楚辞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楚辞研究呈双线并进的发展新趋势。一方面.宋代楚辞学在文学研究上进一步深入,逐步涉及到对楚辞的艺术手法、楚辞的文体特征以及楚辞的审美标准等诸多内容的探讨;另一方面,宋代楚辞学又呈现出强烈的理学化发展特征,对楚辞比兴手法的内涵、楚辞批评以及编选的审美标准等注入了浓郁的理学价值规范。文学与理学思想在宋代楚辞研究中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宋代楚辞批评的新风格。这种楚辞批评新风格是宋代文学观与理学思潮的巨大发展,也是时代政治需求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诗经》以后,楚辞崛起,自西汉始,楚辞学研究就进入百家争鸣状态,刘安、司马迁、扬雄、班固等各抒己见,此为楚辞研究的初始阶段。自西汉至20世纪的二千余年间,楚辞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西汉至北宋是开创发展期,重在章句训释,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可为代表。第二阶段:南宋至清末是繁荣期,重在义理探求,朱熹《楚辞集注》可为代表。第三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承上启下的转型期,梁启超、刘师培、王国维等为新楚辞学奠定了基础。1919年“五四”以后楚辞研究至现了新时代特色,游国恩《楚辞概论》为新楚辞学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为第四个阶段的开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楚辞研究跃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楚辞研究达到世纪高峰,研究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研究方法之新,学术成果之丰,发展速度之快,是二千多年来任何时期所无法比拟的,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是学术创新,涌现出了一大批中青年专家学者,与老一辈学者共创辉煌。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先生是“现当代赋学研究史上不专治赋学而对赋有独到认识”的批评家。他在研究《楚辞.天问》的同时论及汉赋,并且提出了关于辞赋的重要观点:研究辞赋作品要明了并探讨其“时代背景”和“共同精神”;《天问》和汉赋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们是“以大为美”,故而汉赋作品要以读《天问》的观点和从“以大为美”的角度去欣赏评价。  相似文献   

18.
楚辞“论评类”典籍是指侧重对楚辞作品及其屈原人格进行评价的典籍文献。文章对明代的四种重要的“论评类”典籍的成书情况、评论特点、存在不足以及在楚辞学史上的贡献,都作了条分缕析的概说,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明人治“楚辞学”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9.
楚辞中有关图学的内容颇丰,诸如古代制图工具:规、矩、镬、绳、墨以及画法的描述,是楚辞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从中国图学史的角度来考察楚辞中有关图学的内容,亦具科技史研究的价值。楚辞对于了解秦汉之际工程图学的成就,以及中国图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20.
韩愈庄骚并举的意义有四:在儒学语境下,庄骚并举,且置庄骚于儒家经典之后,提升了庄骚的地位;启发了后世对庄骚共性的思考,促使人们对庄骚的思想内蕴、艺术精神作深入探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庄骚浪漫、谲怪特色形成的原因,并使之得到比较符合儒家理性的解释;激发了后世学者对庄骚接受史的探讨,使庄骚在文学史上的传承线索渐趋明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