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这里的“隐秀”就是讲的含蓄,“隐”就是含蓄,“秀”就是表现含蓄的精语。用“含蓄”一词来概括诗的艺术特征的是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含蓄》它是中国古涛的艺术传统,是古诗的审美崇尚之一。从《诗经》以来,含蓄这种艺术手法一直成为诗人的艺术追求,也一直是诗歌理论中不断被探索的议题之一,它的艺术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分别浅述如下:寄兴象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推崇“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指的诗中描写的实象实景,并非诗人的真蕴所在,而不过是借来比喻、暗示诗人心目中所要表达的另一种“象”和“景”。概括地说,这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的中考试卷中 ,围绕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出现了一批重素质考能力的新题型 ,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分类思考型例 1  (2 0 0 3年吉林 )下面四个图形中 ,从几何图形的性质考查 ,哪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 ?请指出这个图形 ,并简述你的理由 .答 :图形 ;理由是 :.分析 :由题意指定的“从几何图形的性质考虑”,很容易想到图形的对称性 ,因此根据对称性分类不难作答 .答 :2 ;四个图形中 ,只有图 2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图案设计型例 2  (2 0 0 3年福州 )用若干根火柴棒可以摆出一些优美的图案 ,如图是用火柴棒摆出的一个图案 ,此图案表…  相似文献   

3.
所谓“美”就是“美感”,是同审美活动相联系的一种情感,它是所客观事物的美的体验,是人们审美观点的具体表现,而美感能力即审美能力,它是指审美心理籍以活动一种能力,由于审美并不单指静观美,从广义讲也包括创造美,因此,审美创造办亦可包括在审美能力中。  相似文献   

4.
所谓“美”就是“美感”,是同审美活动相联系的一种情感。它是对客观事物的美的体验 ,是人们审美观点的具体表现。而美感能力即审美能力 ,它是指审美心理籍以活动一种能力。由于审美并不单指静观美 ,从广义讲也包括创造美。因此 ,审美创造力亦可包括在审美能力中。在中国近、现代的教育史上 ,鲁迅先生王国维、蔡元培之后竭力宣传并身体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主要倡导者。他一生写过论述美育的文章近百篇 ,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不遗余力地从事大量艺术审美启蒙教育活动。在“美术之目的与致用”一节中 ,鲁迅认为真正的审美教育 ,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叫做“八仙过海”,想一想,其中的“诀 图1 窍”是什么? 玩法 取8张卡片,分别写上0,1,3,4, 5,6,7,放置如图1.请你的同伴默记其 中的某一个数字,然后只把这个数字所 在的位置是“上排”或“下排”告诉你. 你按图2所示的顺序把卡片收迭起来,再按图3所示的顺序摊 放开,于是就成了图4.还请你的同伴讲在“上”排还是在“下”排. 再按图2的顺序收,按图3的顺序放,成图5.再请同伴讲一次, 你就可以猜出他心中默记的是什么数字了. 请想想看是怎样猜到的? “诀窍” (1)凡是上一排都算“0”,下一…  相似文献   

6.
懂与不懂 常听人说:“我很喜欢美术,很喜欢欣赏美术作品,可就是不懂美术,不懂得如何欣赏美术作品……”云云。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美的客观对象,同时也创造了能够欣赏美的主体,美的客观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关系,就构成了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活动、审美习性、审美观点,从这个意义来说,可以讲,人人都懂美术,都懂得欣赏美术作品,所以高尔基说:“人,按其本性来说,就是艺术家,他无论如何处处力求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美”。  相似文献   

7.
玩赏回文     
回文,又称回环,包括回文句、回文诗词、回文对联等。回文是指顺读倒读都通顺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方式虽有些文字游戏的味道,但从欣赏汉语的文字美上看,则有审美价值。茶余饭后,偶尔读读,会令人雅趣盎然。先说回文句。古茶壶盖上有句云:“可以清心也”。按360度回环,不论从哪个字开始,都可读成五句含义不同的句子:“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真是妙趣无穷。说及回文诗,它属杂体诗类,在诗“族”中独秀一枝。其特点是回环往复均能成诵,合辙押韵,琅琅上口。历代诗人创作的回文诗中不乏有令人百读不厌的精品…  相似文献   

8.
联绵词例说     
在阅读和翻译古文时,学生很容易把联绵词误解为两个单音的单纯词或双音的合成词,也很容易把双音的合成词误解为联绵词,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联绵词的特点。汉语的词按其构成来说,可以分成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在双音节的单纯词里,联绵词(亦称联绵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联绵词是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清代语言学家王念孙说:“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他讲的“连语”就是我们现在语法里讲的联绵词(字)。一般认为是双音节的单纯词,“字无本义,以声  相似文献   

9.
自有工艺美术教育以来,一直设有图案课.图案是我们培养的工艺美术设计人才必须掌握的技能.而“图案”一词.历来有不同的解释.这可以寻根到器物造型设计初期完全依靠手工生产的远古,和由远古过渡到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漫长的进化过程.今天.“图案”一词广义的解释也就被“造型设计”所代替,“图案”也就只留下了“装饰纹样”的含义,成为“装饰纹样”的代名词.因此,图案课是无法包含所有器物的造型设计的.事实上绝大多工艺美术院系的图案课也都是以装饰纹样为教学内容的,而器物造型设计由各专业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而另行开设.我们在研究图案教学时,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给“图案”一个现实的、大众化的定义: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 ,这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性的历史命题 ,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丰富和发展 ,因而从理论上认识它的内涵 ,是精确理解并实践这一命题的前提和关键。一、“政治”概念的要义与领导干部讲政治的本质内容何谓政治 ?在中国历史上 ,政治是治国安民的活动。孔子说 :“政者 ,正也。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在这里“政”的意思就是端正、榜样。在近代 ,孙中山先生认为“政就是众人的事 ,治就是管理 ,管理众人的事就是政治。”(《孙中山选集》下卷 661页 ) ,在这里政治就是“治国之道”。在西方 ,政治一词源于希腊…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教材中所讲的仿词(我们称之为传统仿词),是指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词语中的某个词或语素,临时仿造新词语,以达到一定修辞效果的一种辞格。它的基本形式是新仿词和被仿词同时出现,但有时被仿诃也可以不出现。它的类型有三:一是音同音近,如由“积极”仿出“鸡极鸭极”;二是语义相反,如由“大众化”仿出“小众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则要讲求“美”。对语文教学的反思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把语文视为美学载体,其中既有文学形态的精美显现,也有教学形态的审美表现。可以说,语文几乎可以传达世界上美学家们致力研究的一切美。本文就从《巴尔扎克葬词》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课堂中进行审美教学的体验。体验之一:精心创设审美情境审美情境的创设具有丰富多彩的审美因素,通过启发想象,诱导联想,激活学生的审美激情、审美体验,从而全面建构审美心理结构,这是语文审美教学的切入点。1.渲染审美氛围。教师可用精美生动、亲切感人的语言,描述与课文联系紧密的…  相似文献   

13.
经常使用Word的化学教师都会有一个这样的愿望 ,就是希望Word能像WPS2 0 0 0那样有一个化学工具栏。其实在Word中 ,我们完全可以创建一个比WPS2 0 0 0更具学科特色(如 :“化学仪器”、“实验装置”等栏目 )的个性化的化学工具栏。具体步骤如下 :一、创建“化学”工具栏1 用鼠标右键单击“工具”栏 ,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自定义”。2 在“自定义”对话框的“工具栏”选项卡中 ,选中“菜单栏”单击“新建”按钮 ,如图 1。图 1 化学工具栏的创建界面图 2 创建“化学”工具栏3 在“新建工具栏”对话框中“工具栏名称”框中…  相似文献   

14.
一、语文学习中诵读的重要性诵读 ,在语文学习中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 ,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更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有效途径。庄文中先生认为 :“诵读是一种目视其文 ,口发其声 ,耳闻其间 ,心通其情 ,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 ;是从字、词、句到段篇 ,从文字到语音、语义 ,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国家教育部最新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 0 0 3年实验版 )明确要求“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其中建议学生诵读的古诗…  相似文献   

15.
王朋同学在平面镜中看到时钟的指针如图1所示,那么此时是什么时刻?对此问题许多同学都感到有一定困难,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将几种解法归纳如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解法一“反看正读法”:从题目纸的背面看图(上、下不要颠倒),再采用常规的读数方法,容易读出此刻为11∶35.图2图3图4解法二“正看逆读法”:如图2,按逆时针方向读数,图上的数字也相应按逆时针方向从小到大排列,不难读出此时为11∶35.解法三“12扣除法”:如图3,将时钟上时间按常规读法读出后,再从12中减去这个时刻,即得到实际时刻,即常规读法时间为0:25,则实际时间为12∶00-0∶25=11…  相似文献   

16.
【问题】传统的师生关系的特质是什么?其实,从师生之间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就可以窥见其内涵。我查了一下2 0 0 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教学”一词的解释:“教学: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这不由让人想起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前的韩愈说过的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传道”———何其相似乃尔!真正的千年不变的一脉相传:原来,教师就是一个把课本和教参上的知识倒腾给学生的“二道贩子”!而由此形成的对“师生关系”的定位就是:为师者,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为生者,是虚心求教的蒙恩者。因为高高在上,所…  相似文献   

17.
陈迎 《早期教育》2003,(8):34-35
排图讲述是传统看图讲述形式的新发展,它改变了传统看图讲述按顺序一幅一幅出示图片,让幼儿逐幅观察讲述的方法,而是让幼儿对打乱的图片重新排列、组合,并进行连贯讲述。从字面上看,这项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先“排”后“讲”,显然,“排”是“讲”的基础,我把它称作排图讲述的“眼”,正是这个“排”字,使排图讲述与传统的看图讲述有着“质”的区别。而相对于“排图”这个“眼”来说,“讲述”则是它的升华,就如同一个  相似文献   

18.
张际平 《上海教育》2013,(21):14-14
从认识上讲,未来课堂似乎与信息技术、环境创设、装备配置、条件改善等方面有关,但从本质上讲,它是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作为出发点。 未来,正来、已来,这就是当前“未来课堂”的写照!未来课堂顾名思义是指“将来”的课堂,而“将来”一股是泛指“现在以后的时间”,所以“未来”一词从时间跨度上并不意味着遥远,它已经到来、正在到来或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9.
有诗曰“春城无处不飞花”,教材其实就是师生面前的一座春城,只要“盘”得好,就会春光常在,春花常开。就拿“信息”一词来说,我们原来很少想到它与阅读教学有关,而现在它却是我们的“满眼风光”:“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这些话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该着眼于“捕捉与处理重要信息”。看下面九个句子,它们浓缩了课文精华,不就是《苏州园林》的全息内容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相似文献   

20.
“趣”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它在明代文论视野中首次得到多视域地展开,表现为:左诗论中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曲论、词论及小说理论批评中也得到运用或阐说。这标示出了“趣”作为我国古代文论审美范畴的盛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