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开启了中国与全球经济同屏共振的新篇章。“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与中亚和欧洲各国贸易往来的桥梁。新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高质量发展,是新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疆新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论文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总体安排入手,阐释了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机遇,深入剖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突破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经济带”品牌的建设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文章提出了怎样进行“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媒体塑造,并从微电影微记录、建立自媒体平台、资源整合这三个方面给予整合传播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王义桅 《阅读》2016,(6):12-15
中国企业走出去迎来“一带一路”的重要机遇,但“一带一路”不等于走出去,必须对“一带一路”有准确理解。什么是“一带一路”?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来概括:一是一个概念——“一带一路”。二是两只翅膀:一只是陆上,一只是海上,即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三项原则:共商(集思广益——利益共同体)、共建(群策群力——责任共同体)、共享(普惠人民——命运共同体)。四个关键词:互联互通、战略对接、产能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五个方向——五通: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六大领域——六大经济走廊。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项构成内容均需专门研究,民心相通也不例外。东南亚是"21世纪海上丝路"域外第一站,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民心相通情况关系着"21世纪海上丝路"的顺利开局,研究意义重大。中国与东南亚之间民心相通有一定基础,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以中国与东南亚为例探讨民心相通的研究思路、研究问题、落脚点等,有利于形成典型性研究框架,可以为其他区域双向民心相通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各地区、省市对经济带建设的诸多思路与设计不断涌现,但缺乏对茶产业发展的整体和长远规划。这主要源于对茶产业与茶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还不明确。陕西有着丰富的茶叶资源和茶文化资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大有可为,但首先必须明确陕西茶产业与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所具有的地位与作用,纠正一些偏颇甚至错误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宁夏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域文化,在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发挥着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文章以宁夏高校为视角,分析宁夏高校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为国家和宁夏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7.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视野下,本文首先对郑州打造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进而分析了其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一系列合理性建议:最大限度地抓住自贸区带来的政策机遇;通过强化交通优势打造郑州为国际物流贸易中心;通过开放平台的扩建和交流层级的扩大架起交流桥梁;产业优化发展,建立外向型产业经济带,等等,郑州有望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8.
扶贫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从中西比较视域对扶贫工作进行审视,中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扶贫理念和“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实行长期性、整体性的精准扶贫模式;西方国家则坚持以“唯利论”为主的扶贫理念,实行短暂性、局部性的福利政策机制。中国的扶贫制度具有“两个创新”和“三大优势”的特点,“中国样本”在扶贫领域具有明确目标、统筹规划、凝聚民心、务实求真的特色,实践导向鲜明,颇具学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跨国经济带。建设跨国经济带的前提是运输畅通,为地区内各国营造畅通、可靠的运输体系,包括改善跨国运输体系的物理条件,减少用户运输成本,实现经济带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日照市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处,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必须抓住机遇,加快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似文献   

10.
中西意象之间的互译问题一直是人们争鸣的话题,它们相互释名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总是相同。另一方面,中西相通的意象却使用不同的名称,即相通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名称。要辨清中西意象互译中的问题,就要从辨"名称"和"实事"两方面探究意象的内涵与外延,使中西意象互译时更接近客观。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体系进行了探讨."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倡议,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认为在民族传统体育"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思路、服务于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国策,致力于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力的战略定位.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要紧抓"一带一路"国家资源做到"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丰富化,"传播渠道"现代化,"传播对象"广泛化.并提出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国家传播的基本路径:首先,要尊重丝路国家文化"实然"存在,这是国际传播的逻辑起点;第二,要确立文化自觉,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整合;第三,要构建多元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平台,消减文化误读;第四,要融合体育旅游发展,促进协同传播.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日、韩、俄分别推出各自的基于亚欧经济合作的“丝路战略”,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带动各自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国的“丝路战略”均聚焦于中亚地区,但覆盖范围不同,战略意图和目标也不同。中国的“丝路战略”拟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合作共赢的内在价值;美国的“丝路战略”强调其主导的“中亚-阿富汗-南亚”经济体;日本的“丝路战略”谋求在中亚和高加索站住脚跟,实现能源重心转移;俄罗斯的“丝路战略”试图恢复其传统政治影响,由“俄白哈关税同盟”逐渐向“欧亚联盟”过渡;韩国的“丝路战略”意欲通过中亚经济的繁荣寻求能源合作。中国要积极搭建同其他经济体的合作平台,扩大“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要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联盟,并重视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13.
摘要:在“一带一路”和体育产业政策的双向驱动下,契合“一带一路”战略的体育赛事面临一些不足和问题亟待解决和寻求发展之道。有鉴于此,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体育赛事发展的价值、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对策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体育赛事在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价值体现在:1)体育赛事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突破口和切入点;2)举办体育赛事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体育交流与合作;3)举办体育赛事有利于巩固夯实“一带一路”战略成果;4)举办体育赛事有助于打造“一带一路”特色赛事品牌。发展困境表现在:1)体育赛事举办国家和地区分布失衡,体育赛事集中在中国境内且主要为重点省份和主要城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稀少;2)体育赛事参与国家和地区来源不广,参赛队伍和人员主要为中国的运动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代表队和运动员不足;3)体育赛事办赛规模有限且比赛项目单一,赛事营销和体育赞助以及赛事支持力度参差不齐,体育赛事办赛规格和影响力亟待提升;4)体育赛事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不强,体育赛事品牌开发程度不够,赛事无形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尚未树立赛事品牌理念。针对赛事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打破体育赛事本土垄断局面;突出“一带一路”宗旨和理念;提高体育赛事办赛规格和水平;着力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赛事和保持体育赛事常态化。以期为中国及沿线国家举办“一带一路”相关赛事提供思路和经验,同时为体育层面的民心相通提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选择中国西部的9省区和18个相关国家,基于两个不同的空间尺度(省区尺度和国家尺度)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空间关联网络,采用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4个时间断面的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可视化网络结构拓扑图,并对关联网络的拓扑学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省区尺度的贸易网络密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国家尺度的贸易网络密度则保持稳定增加;四川、重庆处于省区尺度贸易网络中心地位,陕西、宁夏、青海则处于边缘地位,新疆、甘肃逐渐向边缘移动,云南、广西则逐渐向中心移动;欧洲国家大都处于国家尺度贸易网络中心地位,而中亚五国处于边缘地位,中国的地位跃升趋势最为明显;省区尺度贸易网络内存在5个凝聚子群,国家尺度贸易网络内存在9个凝聚子群;省区尺度网络的贸易联系基本平衡,而国家尺度网络的贸易联系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应加强区域合作,以创新驱动发展,优化网络组团结构,充分发挥网络核心的辐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带”区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摘要:全面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是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体育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在“后奥运”时代,公共体育产品的分配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及规范和价值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理清“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分配困局,明确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建立健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表明:一方面,我国公共体育产品的性质和范围不明确,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成熟,欠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内公共体育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对实现公共体育产品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为抓住当前政策红利带来的机遇,并克服随之而来的挑战,需要厘清公共体育产品的性质和范围,建立公共体育产品的多元供给机制,完善公共体育产品的分配制度和监管机制。同时,通过稳步提升竞技体育发展水平、政策资源适度倾斜群众体育、创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合作形式等手段确保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走上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以伯克认同理论为视角,分析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现存问题与应选路径。研究发现,目前,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力、话语权、影响力不强,其表现和原因在于地区差异与冲突、传播乏力与失语、文化自戕与误读。其路径在于,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机遇,建构立体化的体育文化传播内容体系,创新多元化的体育文化传播方式方法,培育现代化的体育文化传播品牌。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化学的通用方法,对“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体育元素及其学理特性进行研究,旨在揭示体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实践作用、理论价值及特殊的人文学意义。“一带一路”倡议中,体育具有促进沿线国家合作交流、展示国家良好形象、建立文化自信等多维度价值。而身体性、文明性、融通性的理念,让“一带一路”和体育人文交流成为尊重文明差异与倡导共同繁荣、超越文明隔阂与建立共同价值、消弭文明冲突和实现平等竞争的良好平台。“一带一路”以互惠互鉴为核心,体育文化以合作共赢为理念,体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已经开展了积极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来看,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主体构件,而体育交流则是其中极具活力的元素。  相似文献   

18.
以河洛体育文化为例,从资源与文本的角度,探讨体育文化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契合点和城市借助体育文化通道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路径。认为河洛体育文化与“一带一路”战略契合点在于“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范畴,分别是体育文化产业园建设、体育学术对话与交流、体育旅游目的地建设,其节点城市洛阳的融入路径是:以河洛体育文化为主题,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学术对话,提升城市在“一带一路”的影响力;甄选河洛体育文化资源,打造河洛体育文化特色显著、旅游要素突出的特色旅游产品;城际协同,创建以河洛体育文化为主题的体育产业基地(园)。研究对城市借助体育文化通道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具有积极的“外脑”启发价值。建议“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因地制宜挖掘传统体育文化,协同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中心、城际和现代体育项目,开放协作,把传统体育文化培育为城市融入“一带一路”的推进器,把“一带一路”深化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传播的扩张器。  相似文献   

19.
从"编码与解码"理论与"二度编码"理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武术跨文化传播的障碍,认为需消除武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文化传播的障碍: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背景进行解读;2)解决传播主体编码的现实难题;3)化解受众解码与"二度解码"的困境。由此得出启示:强化武术跨文化传播主体的"编码"意识;建立武术"二度编码"的专业性社会组织;培养专业武术"二度编码人"。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及港城关系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及港口城市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推动沿线国家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基于Google Earth和Landsat遥感数据及集装箱吞吐量统计数据,采用GIS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38个重要港口(不包括中国港口)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相对集中指数(RCI)进行改进(引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城市发展的表征参量),评估沿线港口及港口城市的港城关系状况。研究发现: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港口面积区域化特征明显,港口面积整体呈"西部大东部小"的区域分布格局;2)港口面积变化(0.01~4.93 km2)及面积变化比例(0.01~5.07倍)分布情况均存在区域分异特征,各区域(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港口面积变化差异较小,港口面积变化比例差异较大;3)港城关系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化特征,欧洲地区港口对城市的作用关系相对较强(2017年平均RCI约为2.98),亚洲地区港口对城市的作用关系相对较弱(2017年平均RCI约为1.51)。研究结果可为海外港口及港口城市腹地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