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意中在办公桌上看到音乐老师递交给班主任的一张音乐素质报告单,几个红红的不及格映入眼帘。小学音乐也会有“不及格”?我疑惑地拿起这张素质单仔细地看了看,发现这个班中的音乐成绩“全优”的极少,“良”占多数,也有少部分的“及格”,另外还有三个“不及格”。我向该班主任询问,这几名音乐不及格的学生是不是班中的差生?班主任感叹道:“我们这个班学生的音乐素质差,音乐较突出的学生很少。这三名不及格的学生语数成绩一般,但在小学阶段这不及格实在难以记入成绩单。”据了解在小学学习中学生的语数成绩基本上都能达到“优”或“良好”,而…  相似文献   

2.
有一首歌唱得好:“小小少年,没有烦恼……”可现在的小小少年真是烦恼多多。我的烦恼挺特别,居然是因为成绩好而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与同学们还相处得很好。可到了三四年级,随着我的成绩越来越突出,一些同学就开始嫉妒、疏远我,不知不觉中,朋友越来越少了。一次语文考试,题目比较难,大部分同学才得80多分,只有我考了100分。老师念完成绩,有的同学紧握着拳头,气冲冲地指责我:“凭什么你总是得100分?哼!”有的同学指手画脚地说:“总是你抢了我的第一,你想怎么样?”还有更过分的,一个同学居然诅咒我“下次不及格”。这真是让我气恼!同学们怎…  相似文献   

3.
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1.在课堂上,常见此现象:老师提出问题,多数学生既不看书,也不思考,总等着“好学生”回答。一次,我试点了几个从不回答问题的同学,大部分回答不出来。而在和学生的课外交往中,我却发现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谈得头头是道,甚至比我懂得多。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呢?2.学生回答问题时,很少谈自己的想法。例如教学给课文分段,通常都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同学举手。当举手的同学回答之后,我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可是在批阅学生的预习本时,我发现同学各有不同的分法,而在课…  相似文献   

4.
王轶群 《孩子天地》2017,(6):202-203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是相对来说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较差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也跟得上老师的授课进度,为什么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做呢?其实这是个普遍的问题,目前我们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普遍存在着难以学好的现状,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在领悟知识点的情况下,大多数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不会活学活用。由于,高中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一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可能会说:学数学嘛,就是解题,题目做得越多,数学成绩就会越好。这种认识对不对呢?对,但不完全对。我们不妨留心一下自己周围的同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校或班级里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他们为什么成绩比自己好呢?如果自己的学习成绩就是班级或学校的尖子,那么也请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为什么总能领先于其他同学呢?是自己题目做得多吗?为什么有许多同学英语、语文成绩很不错,数学题目做得也不算少,但就是数学成绩不  相似文献   

6.
期中考试成绩公布了。奇怪的是,学习一贯刻苦努力的王一兵同学竟有好几门功课不及格。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骄傲了,有的说他一定有什么心事。我也很纳闷,这个平时刻苦勤奋的学生,为什么这次考试的成绩如此糟糕呢?  相似文献   

7.
多年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感觉物理是初中开设的各门学科中较为活泼、生动、有趣的学科之一,学习兴趣浓厚,平时的作业和测验成绩都不错,而且中考分数比较高。但是高一新生开始学习物理后,很多学生逐渐丧失了初中时对物理科目的那种良好感觉,经常有课堂上一听就懂,课本一看就会,但作业一做就错的情况发生,测验和考试时往往出现一个班多数人不及格,而且不少同学分数还极低的现象。为何初、高中物理成绩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决。  相似文献   

8.
许多同学在学习中都会有这样一些困惑:如地方时判断或气候分析等,教师一讲就会,而遇到问题就不会,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总是答不到"点子"上?为什么总是答得不完整?类似种种问题是学生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现就在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新的问题之间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联系,要建立正确的联系就需要有一定的反思技巧.笔者在地理教学中注意采用了以下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有两个情况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近几年初一和高一新生的入学成绩,语文与数学相比,语文成绩总是比较低,文化水平呈下降趋势;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数学生对数学课较感兴趣,而对语文课则兴趣不足。这些情况的出现是什么原因呢?语文、数学都是中学阶段的主要学科,都是基础工具学科,教学的课时数也差不多,然而教学效果却有明显的差别,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每次考试后对整个年级进行成绩统计,李同学总在前10名之列,其他各科成绩都很好,但历史成绩总是中等偏下。他的奋斗目标是考上重点大学,历史成绩过低显然对他不利。通过观察,他上课很专心,作业、笔记部做得很认真,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一次月考后,班级平均分是65.6分,而他只有62分,于是我找他谈了一次话。师:其他科目成绩都不错,为什么历史成绩总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荀瑾 《中学文科》2009,(3):32-32
查尔斯是个家境贫寒的小男孩儿,从小就被周遭的亲戚、朋友和同学嘲笑。因为和同龄人相比,他实在“笨得可以”——他上小学时常常多门功课不及格.到了中学,物理成绩甚至得过0分。同样.他在拉丁语、代数以及英语等科目上的表现也“惨不忍睹”.就连体育也很糟糕。  相似文献   

12.
马兵 《中小学电教》2010,(4):147-147
<正>"学习困难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各门功课的测试成绩经常不及格的学生。在我们平时的体育教学中,也存在着一大批的"体育困难生",他们在平时的体育成绩测试中总是不合格或勉强合格。他们对正常的体育学习活动存在一定的恐惧感  相似文献   

13.
学英语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一种障碍;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兴趣;而对我来说,学英语是一种快乐。班上的同学曾经问过我:“你是怎样学英语的?为什么英语成绩总是那么好?”每次我都会笑着说:“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课前认真预习;课堂认  相似文献   

14.
曾经,有一个快乐的女孩说:“快乐不需要任何理由。”我们经受着现代化的教育,学会了也习惯了问为什么,总是要为每一个问题寻找出令自己满意的理由,于是我们总皱着眉头在想在问,包括怎样能让自己快乐,也能为别人带来快乐。钱钟书先生说过:人生的刺,就在于此,留恋着不肯走的,偏偏是你不留恋的。而我却说:人生的痛,就在于此,急着要理由的问题,偏偏是那些没有理由的,不是吗?我就是我,范仲淹不是也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名言吗?我们整天摇头晃脑地把古人的遗训背得滚瓜烂熟,有几个能真正领悟其中真意呢?我很欣赏陶渊明那种“此中有真意,欲…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初二女生,成绩虽然中等,但自我感觉良好。然而不知为什么,最近我总是为一些小事而烦恼。如同学们之间的小摩擦、脸上的雀斑、额头上蹦出的青春痘等都会令我烦恼无比。尤其是脸上的雀斑和青春痘,简直让我寝食难安。无论是在听课,还是在做作业,我总会想起脸上那几个“恶魔”,甚至不敢与同学对视。我实在不想因这些小事而影响学习。我该怎么办呢?——思琼  相似文献   

16.
燕子姐姐:我觉得我们学校的一些老师特别偏心,比如两个同学都迟到了,他总是批评其中成绩差的同学。平时参加一些有趣有意义的活动,也总是优先让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去。反正,成绩好的同学处处受优待,我们这些成绩不够好的,要么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要么就是挨批的“头号选手”,其实,成绩好也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好,老师为什么就看不到他们的缺点呢?爱打抱不平的男孩小凡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同学,你的成绩是不是老在中等水平线上徘徊?你是不是总在别人追问你成绩排名第几时老抬不起头来?你是不是很羡慕班上那个每次考试都考第一的同学?你是不是总在苦恼为什么自己努力了但还是没有取得和别人一样优秀的成绩?如果你正是这样一个学生,请不要自卑,不要气馁,读读下面的故事吧,在这个故事中,你应该可以找到你所要的答案。因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曾经也和你一样,被这些问题所困绕,但是他最后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  相似文献   

18.
陈洁 《云南教育》2001,(9):35-36
在课堂上,常见此现象:老师提出问题,多数学生既不看书,也不思考,总等着“好学生”回答,一次我试点了几个从不回答问题的同学,大部分回答不出来,而在和学生的课外交往中,我却发现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谈得头头是道,甚至比我懂得多,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呢?  相似文献   

19.
快乐男孩     
马来喜欢寻开心,不然就觉得生活太枯燥乏味了。比如上课站起来回答问题,故意答得驴唇不对马嘴,逗同学哈哈大笑。学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时,语文康老师问,孔乙已为什么喜欢穿长衫,又为什么站着喝酒?马来举手,站起来回答,因为他觉得穿长衫时髦。这回答当然与大家猜想的答案大相径庭,同学都嘻嘻哈哈一阵乱笑。康老师没笑,也没有生气,说马来的回答也不是一点儿道理没有,当时以穿长衫为尊贵,这也是一种时髦。又问,那你说说孔乙已为什么要站着喝酒?马来说,因为他来了酒瘾,着急喝,就站着一口气喝下去了。同学笑得更厉害了,马来的心里也很快乐。他…  相似文献   

20.
快乐“派”     
数学老师的幽默期中考之后,数学老师要发表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