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常常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或无处着手感到头痛,促使语文老师不断地探索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教师起指导学生习作练笔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练笔中的主体作用,并搞好作文讲评工作,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一直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尽管新修订的教学大纲降低了对作文的要求,将"作文"改为"习作",即练习写作之意.但是,小学生憷头习作的问题仍旧存在.分析起来,学生习作不仅难在客观要求上,更难在主观感受上.如果对事物没有感受或感受不深,也就是"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没有或很小,当然就无从下笔.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教学中就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作为习作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再结合习作技巧教学,辅以适当的习作练习,相信这个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做到有内容可写.但小学生作文常常感到"无从下笔""无话可说",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为了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和获得学习经验的新课程理念,我认为指导小学生习作应从这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育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让学生提高作文写作兴趣,以及对作文书写的探索欲望,这是教育工作者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教学中就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作为习作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再结合习作技巧教学,辅以适当的习作练习,相信这个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本文就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提出自己的想法,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1、正确认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大纲指出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 ,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 ,小学生作文是练习 ,是习作 ,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怎么想的 ,怎么说的就怎么写 ,无需做太多的加工润色。小学生作文和艺术创作是两回事 ,不应拿文学创作的标准去要求衡量小学生作文。要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 ,”写放胆文。义务教育大纲规定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全体学生通过扎扎实实的作文训练 ,都能够达到基本的作文要求 ,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当…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三年级以上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  相似文献   

8.
二次作文是对作文教学的一次重大的改革,旨在通过开放小学生的习作空间,加强教师的批改与讲评的实效,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其中核心环节就是对学生第一次习作的及时批改和讲评。在这个环节中借鉴"小先生制"可以更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性,通过学生的互改和互评,达到有效促进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鼓励学生通过习作表达对事物真实感知的作用,同时提高二次作文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一、小学生作文的重新定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作出了新的界定——小学生作文 ,即习作。所谓“习作”,就是“练习”。也就是说 ,小学生作文不仅仅是小学生学习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心声的练习阶段。《标准》降低了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 ,它不要求小学生习作有更深的立意、高超的技巧 ,只要求他们能够有条理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按照一定顺序 ,通通顺顺地写出来。这里 ,我们不得不承认 ,过去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太高了。不是吗 ?我们曾有意无意地拔高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 ,特别是到了高年级 ,变相地要求他们的…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对小学生作文作了重新界定——小学生作文即习作,所谓习作就是练习。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的作文,仅仅是小学生学习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心声的起步练习。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看待小学生作文的全新理念。事实上,由于每个学生个体的出生环境,成长过程,学习经历以至于他们的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必然造成他们各自表达交流的内容、情感、方式、欲望等的不同。也因为有这么多不同,才组成了形形色色的以人为主体的丰富多采的人类社会。因此,我们应该承认这些差别,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那么 ,怎样训练小学生把周围的事物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改进第一课堂作文教学。 第一课堂作文教学是向学生传授作文知识 ,训练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认清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所谓性质即一种事物区别于他属事物的根本属性。义务教育小语大纲关于作文性质的表述是:“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和现行大纲相比,这种表述更准确、更科学了。表现在:第一,把“文字”改成“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了作文本身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的作文习作水平,可以体现小学生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够体现出小学生对事物和生活的审美及认知能力,以及文学艺术和思想修养等自身的整体素质。习作的内容开源与生活,只有善于观察和体悟生活,作文习作才能妙笔生花。但是,目前很多小学生出现笔下艰涩的现象,由于小学生日常生活单调枯燥,接触的知识面过于狭窄,事物的感知较少,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因此,对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小学生的作文习作,对于小学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评自改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沈阳市皇姑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洪谟一、主题1.性质。“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作文是练笔的习作,是为了形成小学生初步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小学作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一是教给观察方法,举一反三;二是教给修改方法,培养习惯;三是重视讲评艺术,激发兴趣;四是尊重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一、认清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所谓性质即一种事物区别于他属事物的根本属性。义务教育小语大纲关于作文性质的表述是:“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和现行大纲相比,这种表述更准确、更科学了。表现在:第一,把“文字”改成“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了作文本身包含的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丰富内涵。第二,区分了作文与小学生作文的不同层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形词句篇、听说读写诸能力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小学生作文是练笔,是习作,它不同于写作,更不同于创作。小学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我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给观察方法,举一反三;二是指导从说到写,降低难度;三是教给修改方法,培养习惯;四是重视讲评艺术,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麦达出来。”习作是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最棘手的问题。每听到作文,学生往往如受重负,教师呢?亦不轻快。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尝试。一、写日记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最佳之法叶圣陶先生说“:如果长年坚持写日记,似可以取消命题作文。”日记就是把一天中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有意义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内容,用完整的语言文字记叙下来。…  相似文献   

19.
一、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叙述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反映客观事物,进行思想交流。学生的作文,  相似文献   

20.
汪虎 《安徽教育》2013,(3):31-32
<正>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我们注意到,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习作题目,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但往往不知选材和剪裁,很容易记成流水账。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选材能力为突破口,进而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目标与内容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由此可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从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