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对中学历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历史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提高课堂实效性,离不开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和课堂.提高实效性,就要围绕这三个主要要素进行改进、充实和提高.本文对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守住语文的底线,回归语文的本色,这是新课标下有效课堂的必然追求。笔者从课堂教学目标构建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见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观点:坚守"本位";深而有"度";情感靠"熏"。  相似文献   

3.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增强历史洞察力""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注意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等要求。检视我们的课堂,在洗尽铅华之后却越发彰显"史实缺失"的痛楚,史实的缺失使历史课堂缺少了历史味,容易造成教学不鲜活、历史失厚重、师生互动缺少载体等各种教学问题,难以成就历史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笔者认为教学中教师对于历史核心素养应该是整体把握而非孤立执行。基于此,在核心素养下的历史课堂应该要具有三大元素即"有史料""有体验""有价值"。1.有史料。历史的史实早已成为过去,不可重现。我们要了解过去,就必须通过史料。史料  相似文献   

5.
历史细节在历史的长河里可能是不起眼的浪花,有时却能让我们的历史课堂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花一天国,一枝一世界。实践表明,由于历史课堂运用精彩的历史细节,历史学科的魅力或因直抵人们的内心而不朽,或因无限超越时空而永恒。因此,不管我们走了多远,始终不要忘记我们是因何而出发的,求真、助主、合时、适度是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原则与要求,也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情怀与追求。  相似文献   

6.
一节成功的历史课,重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历史思维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校对历史课堂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知识要实现"堂堂清",课堂效益要不断提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学生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对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也提出了高要求。为了践行课改理念,高标准完成课堂要求,经过备课组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摸索出了一套提升历史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在这里予以呈现,请各位同仁斧正。  相似文献   

7.
笔者近日读赵恒烈先生的《历史教育选集》,发现其中有一段对中学历史教师语言表达技能三境界的论述,很是精辟妥当。笔者觉得这三境界与我国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译事三难:信、达、雅"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诚然,历史教学不同于文言文翻译,但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师课堂语言表达亦可借鉴"译事三难"的要求,做到"信、达、雅",即讲究科学味、文学味和历史味。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思辨能力,从而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多媒体教学充满课堂,人们无不为其欢欣鼓舞的同时,笔者有些困惑,我们过去传统的东西就一无是处了吗?过去曾经"疯狂"过的自制教具还有没有存在价值,我们怎么看待自制教具在新课改中的作用?它与多媒体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笔者就新课程下自制教具在多媒体课堂上的使用,提出个人的看法。历史教具是历史教学必要的辅助手段,包括实物类  相似文献   

9.
激进建构主义影响下的一些基础教育改革走向了极端:否认知识教学的重要性、否认课堂讲授的价值、否认教师的主导地位.基于此,我们认为在课堂教育中应该:守住对知识的敬畏之心,守住有意义讲授的一席之地、守住教师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历史教学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以往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如今的历史课堂却要求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成为历史教学中的"主人翁"。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历史课堂的参与性呢?从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情况入手,旨在针对历史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的一些具体原因,探究出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先行组织者"在历史课堂中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历史变"活",增加历史的真实感和学生的历史感,使学生更直接地去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气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发挥出"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据历史教学目标的需要,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先行组织者"。本文结合笔者在研究课中的一些体会,谈一谈"先行组织者"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情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朴再浩 《海南教育》2014,(16):72-72
历史是一门需要解释的学科,又是一门需要运用历史材料解释的学科。这是历史学科独具的特点。所以,笔者认为把材料导读和因材施教有效整合,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还原历史现场,进而理解历史。这样就点亮了历史课堂,顺利实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实现师生对历史的高度理解,实现历史课堂的新的飞跃。新课程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实现成功的方法和习惯,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最近,接连听了几节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效课堂"探索课。在听课过程中乃至课后的反思中总觉得,作为人文学科的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似乎少了点什么。细细品味,觉得少了点作为人文学科并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一种应有的学科美感。这种学科美感的缺失,不仅仅表现于笔者所接触到的几节尚待完善的探索课堂上,在我们的传统课堂上也是屡见不鲜的。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丰富课堂教学的学科美感呢?下面就平时的课堂教学体会,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谈一  相似文献   

14.
历史课堂如何使学生获得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达到"乐学、会学"的目的,已成为历史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情境教学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中每课要求的不同的三维目标创设出不同的情境,如实物情境、表演情境、音乐情境、评议情境、问题情境等进行教学,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历史课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15.
历史即过去,正因为这个特点,对于很多初中学生来说,历史课堂是多么枯燥无聊,再搭配传统教学方式,更让很多学生"蓝瘦、香菇",渐渐地对历史失去兴趣。因此,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求改变这种教学困境,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不再"蓝瘦、香菇",反而能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来学习历史。如何解决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结合自身教学谈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6.
谭钜凤 《广西教育》2011,(11):61-62
要打造魅力无限的历史课堂,笔者认为,在历史课中创设有效的情境是很必要的。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从而打造魅力历史课堂呢?  相似文献   

17.
郑玉珍 《考试周刊》2015,(46):123-124
通过对历史课堂的反思,探讨课堂有效性。构建有效课题,要求学生高效学习,首先是学生愿意学,其次是教师的"帮助"。需要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促使学生愿意、乐意学,从而认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历史风云凭借细节还原,历史的魅力在于细节。历史细节"盘活"了教师和学生,让课堂内容有血有肉,丰富灵动;让"课堂呈现"视角独特,充满个性;让"课堂境界"意在言外,育人无痕。关注历史细节,是为了更多地去关注"人",实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让历史课堂在"人性光芒"的映照下魅力四射。  相似文献   

19.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创设高效课堂"是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富有成效的历史课堂就是能够调动受教育者情感,能够让受教育者愉悦地参与,能够使受教育者能力提升,同时也是一个让受教育者境界得到升华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完美的课堂是我们教师不渝的追求,在探寻完美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擦亮火花,点燃精彩。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舞台,课堂上有笑声,有思索,有收获,而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就要求教师通过展现历史细节,层层剥开历史的面纱,活跃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