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采矿行业也迈上了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今的社会生产中,各行业工作中都难免会涉及到矿产资源,这也为矿产开采工作的进行奠定了扎实基础。倾倒滑移变形作为矿产开采中最突出的安全隐患和工作问题之一,它的出现极大的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也给矿山企业的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从采矿引起的倾倒滑移变形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相关原因提出控制策略,以供同行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工农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工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应用到各种矿产资源。而随着人们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大,促使了矿产行业的蓬勃发展。但是就目前采矿的实际情况而言,随着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力度不断增大,采矿所引起的倾倒滑移变形问题也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倾倒滑移变形的深入研究,并且对产生倾倒滑移的原因及产生条件和主导因素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进而为我国在倾倒滑移的防治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水电建设、矿山开发等工程建设强度和规模也在日益扩大,倾倒变形破坏问题已越来越多的呈现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本文就采矿引起的倾倒滑移变形问题产生条件、主导因素做了详细分析,并对实际问题提出相应变形整治方案。为采矿引起的倾倒滑移变形这一重要问题的研究及治理做一个小总结。  相似文献   

4.
全面详细的探讨了在采矿生产的过程中,矿区出现倾倒滑移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具体的形成机理和防止控制措施。文章首先对导致倾倒滑移变形现象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并且阐述了出现倾倒滑移变形现象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指出了其中具体形成机理,以此来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控制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农业也在快速发展,矿山采集、水利水电等一系列的建设工程正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在这些建设工程发展壮大的同时,倾倒滑移变形这一问题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在建设相关工程的过程中,要对倾倒滑移变形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要切实的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矿产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使其生产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就对传统的井下采矿技术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并且将一些新型的施工工艺和材料设备应用到其中。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了其中,这就使得井下采矿工作的综合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首先对我国矿产行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其次讨论了现代化井下开采技术的特点和内容,最后阐述了井下采矿工作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矿产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使采矿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解决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满足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相关要求,开始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而在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其开采难度比较大,为了保障矿产开采的安全性和质量,我们就必须要对采矿理念进行优化,使采矿的质量得到提升。本文首先对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其次讨论了人们在缓倾斜中厚矿体采矿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8.
缓倾斜中厚层矿体是目前矿产开采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技术难题,也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和具有的一项技术性难题。在目前我国的矿产开采和生产工作中,其发展与研究日益深入。但是截至目前,我国矿产工作中还面临着众多的不足与缺陷。本文就国内外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完善与应对策略,以供同行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矿产的重视程度也有很大的提升,其根本原因在于矿产发展对于提升社会经济效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进行矿产勘查和开采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这样对于减少矿产勘查和开采中出现的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现在进行有色矿山开采来说,在整个过程中大多数使用中深孔探矿技术,针对于这一点就需要对这项技术进行全面研究,保证这项技术在有色矿山勘探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矿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地下矿产进行开采的主要方法是物化探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的应用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口碑,主要的原因是在对矿产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可以将此区域的各项基础条件进性统一的考虑,文章中针对物化探在铀矿开采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探析,仅供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16)
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供能资源,其开发水平和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到各大行业的发展水平。同时,还需做好矿产开采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工作,并对矿山开采的方式进行完善,其中,做好通风是安全保障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下文首先分析了做好矿井通风工作的意义,然后指出当前矿山开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就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了归纳,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矿产开采时,往往伴随着比较大的安全隐患,而我国在矿产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安全护具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改进,因此很难保障矿产开采人员的安全。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矿产开采人员的安全,保障矿产开采的稳定性,我国将分段采矿法应用到采矿工作中,这种方法的应用不仅使得矿产开发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且也使得开发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对于我国的矿产开发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分段采矿法采场稳定性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吕大鹏 《科技风》2011,(16):27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对于各类矿产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尤其是煤炭能源的开采与利用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目前,在我国煤田地质行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中,尚未实行完善的监理制,这是导致行业整体管理效率较低的主要因素,也是今后发展中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仅就煤田地质行业内部实行监理制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与分析,并且提出了具体的监理流程。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对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年递增。这也就意味着其对我国各类矿企开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更严的要求,要想更好地满足这样持续增长的需求量,就必须要继续加大对地下矿产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力度,全面提高矿产开采的效率与质量。本文将就地下金属矿充填采矿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矿产开采工作中,废石、尾砂等矿产废料的排放量已经高达矿产资源开发的总产量的85%,这不仅对周围自然环境有着极大的影响,还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当前我们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就要将现代化的采矿理论应用到其中,并且利用填充采矿的方法来解决矿产废料对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实现“绿色采矿”的采矿理念,以确保我国矿产开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通过对传统采矿理念的内容和影响进行简要的介绍,其次阐述了现代化采矿理念和充填采矿工艺的相关内容,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采采取高度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进行合理的矿产开采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在现在社会上大多数工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都需要有相应的矿产资源参与,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矿产的发展速度。由于矿产资源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就需要对矿产进行合理的开采,但是在开采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地质矿产进行勘探。但是在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地质矿产的勘探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从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地质矿产勘探的发展,因此这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从分析的过程中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矿井防尘工作历来是矿产开采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安全工作的难点环节之一。矿井中的大量粉尘不仅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还会诱发爆炸风险,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对于矿井综合防尘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对粉尘的界定与危害进行阐述,并结合矿井的实际现状对综合防尘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推进矿井综合防尘技术的应用,促进矿产开采行业的安全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工作中,技术人员一般都会将物化探技术应用在其中,从而开采更多矿产资源,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简单论述了物化探技术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应用,并浅要分析了物化探技术的应用对地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资源消耗量的逐渐变大,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保证我国矿产的开采量,才能满足国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大对地质矿产勘查的重视程度,使得矿产的开采效率能够得到提升,矿产的质量能够得到提高,同时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矿产的利用效率,减少地质矿产勘查过程中对人员的使用率,让矿产勘查工作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服务。本文就新阶段地质矿产勘查方法及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更进一步促进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让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方法变得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化采矿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使得的矿产资源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就将许多新型的采矿方法应用到其中。其中近距离跨采工艺,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满足矿产工程开采的相关要求,还使其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大幅度的提升。文章主要是对巷道围岩结构的采矿工程进行分析,对近距离跨采施工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从而分析了近距离跨采对围岩结构稳定性操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