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的,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目标既是使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实现这两大教学目标,其教材编写必须做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具体表现为“革命与现代化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学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深化中国革命史教学闵庆祝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特别是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引导学生学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下简称邓选),是革命史教学的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如何使学习邓选与深化教学结合起来,我们的...  相似文献   

3.
穴接上期雪问:我记得,您80年代曾经说过革命史不能称其为历史,现在还坚持这个观点吗芽能不能略做解释芽答:也不是绝对的不能称为历史。实际上,革命史是众多范式中的一种。革命史这种范式有其特定的政治功能,即在革命时代起到宣传动员大众起来革命的作用。要鼓动,必然要强化这个社会的阶级划分、阶级斗争,然后把一部复杂丰富的历史简化为推翻三座大山、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的过程。但是,这不是全部的历史。如果把它当作历史的全部内容或中心线索,就会忽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十分重要的东西。中国现代化,实际上涉及西方工业文明与…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史,也是一部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进一步确证了“两个伟大革命”的内在统一性。“两个伟大革命”统一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的理论根基,统一于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伟大复兴的百年历史,统一于党顺应时代之变开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两个伟大革命”不仅锻造了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也开创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性世界难题。  相似文献   

5.
1、历史性的决策。在中国革命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个理论成果。而这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取决于两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党的代表大会所作出的两次历史性的决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主要创立是毛泽东。1945年初党的“七大”“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章通过论述马克思主义学风和风,把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中国的民族形式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学风与马克思主义革命风的辩证统一,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必要条件,是整顿党风、增强共产党员党性的重要保证,是建设科学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新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国革命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于桂华根据国家教委的统一规定,高等师范院校各系科均设有中国革命史课,这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但就目前情况看,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就中国革命史课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革命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理论思考———全国党史党建革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研讨会综述○北京师范大学法律与政治研究所博士生丁俊萍全国党史党建革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0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术会堂举行。研讨会由北京师...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科学的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始终。是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其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发展,它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是中国革命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国革命史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渠道,在中国革命史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从事中国革命史教学和研究6年有余,深刻体会到正是爱国主义推动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而近现代中国革命又深化和升华了爱国主义。因此,爱国主义应是中国革命史教学的主旋律,为使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国革命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应该以爱国主义为中心,围绕三条线索,正确处理四个关系来讲授中国革命史。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近现代,它表现为社会的主旋律:救亡图存、…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中国革命史教学中贯彻马克思主义革命观○北京师范大学法律与政治研究所博士生张福记对中国革命史课程进行改革,我们认为,必须建立在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之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社会、揭示矛盾、剖析革命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革命史教学与研究中所存...  相似文献   

12.
一近年来,全国许多高等院校把《中共党史》课改为《中国革命史》课,从课程内容上增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史、拓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把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放到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和其他党派作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多视角、多层次地了解中国革命历程、中国革命基本规律和经验教训,帮助他们加深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认识,取得了  相似文献   

13.
解决好邓小平理论课教学的学风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正确看待和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要把邓小平理论课教学与学习邓小平的革命风格和嵩高品格有机结合起来,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统一起来,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一致起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革命史专题教学的若干问题与思考阎治才中国革命史课的原教学内容基本是按历史顺序来阐述中国革命历史的,内容体系比较庞大,如果在课堂讲授时也按这个顺序和体系讲,不但必然与中学历史课有很多重复,而且由于教学时数有限,很难把重点内容讲深讲透。原教学内容中史...  相似文献   

15.
搞好“中国革命史”社会主义时期教学的几个问题师吉金中国革命史的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和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相比,有着自已的特点,即与现实联系十分密切;对我国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很强的借鉴性;这段历史涉及到中...  相似文献   

16.
一部有特色的中国革命史教材──读《中国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周鸿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之一的中国革命史,如何体现这一中心内容呢?最近,北京师范大学从事中国革命史教...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提出:“进行以中国革命史为中心的历史教育,使学生了解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是怎样根据历史的必然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我认为这就把中国革命史课的教学指导思想、目的要求讲清楚了。建立中国革命史教学体系也应当遵循这样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革命大叙事为唯一研究路径与方式的革命史受到“集权主义论”和“现代化论”两方面的挑战,被许多当代中国史研究者所摒弃。这两种叙事方式特别是后者影响下的上海研究也“告别”革命大叙事,将社会文化史与革命史割裂开来,进而将1950年代上海研究置于现代化的断裂与集权主义的“黑色叙述”中。新革命史的兴起从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性与多重释义两方面唤回革命史,并为上海研究增加了新维度。新革命史观照下的1950年代上海研究呈现出多重面相,革命、国家与社会三重叙事与三个逻辑相互碰撞,彼此交汇。“都市迅速远去,摩登依然在场”既是新叙事下1950年代中国的上海旋律,也是同一时代的上海历史主题。  相似文献   

19.
中共革命是影响20世纪中国和世界走向的重大事件。传统的"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和"后现代范式"并不能深入、全面地认识和阐释中共革命的复杂问题。"革命区系"研究倡导整体眼光、微观探讨、中观架构和宽视阈、多学科交叉及在"路径依赖"下对中共革命史进行跨时空比较研究,是当前中共革命史研究的新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革命史是电大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旨在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革命运动的历史,掌握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基本经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由于中国革命史具有政治理论和历史课的双重特点,因此要求学生要掌握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史实。史与论的有机结合是这门课的特点。中国革命史复习与考核的内容依据是基本教材《中国革命史》(何沁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革命史自学举要》和《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