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天体半径和卫星的轨道半径在中学物理中通常把天体看成一个球体,天体半径就是球的半径,反映了天体的大小。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卫星绕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圆半径,一般情况下,卫星的轨道半径总是大于该天体的半径。当卫星贴近天体表面运动时,可近似认为轨道半径等于天体半径。  相似文献   

2.
天体运动的这部分内容公式变化多,各种关系复杂,要能熟练解决天体问题,除了要抓住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这个关键,还要弄清楚以下几个概念.一、天体半径和卫星轨道半径我们通常把天体看成一个球体,天体半径就是球的半径,反映了天体的大小.卫星轨道半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这部分内容时,弄清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能帮助我们理解掌握这部分知识,并能快速、准确地解答这方面的问题.一、理清两个半径——天体半径和卫星轨道半径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这部分知识时,通常把天体看成一个球体,天体的半径就是球的半径,反映了天体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正>不少学生在学习天体运动时,遇到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的线速度、周期、加速度比较问题时常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用什么公式去比较.主要原因是对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关系不清,以及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分不清.现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一、同心圆轨道上卫星线速度、周期、加速度的比较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根据万  相似文献   

5.
一、卫星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与轨道半径关系的问题 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天体运动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天体运动问题成为历年高考的热点问题,运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运动问题,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发现:学生对天体运动问题比较熟悉的,多为匀速圆周运动模型,不是卫星环绕地球的圆周运动,就是行星环绕太阳的圆周运动.学生容易混淆三个表示"长度"的物理量,它们是天体半径R、轨道半径r和两个天体的距离L,其实这三者,有时严格相等,有时近似相等,有时绝对不等.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一章介绍了行星和卫星的运动原理,但由于当前高中物理天体运动部分的教具匮乏,导致该部分教学效果欠佳,笔者在现有的教具研发工作的基础上,再参考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太阳系仪,制作了教学太阳系仪.本教具较准确地模拟了多个天体的运动情境,便于学生准确地建构天体运动的物理模型.进而从定性观察到定量分析天体的轨道半径和运行周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天体在圆轨道上稳定运行(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恰好提供其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当某时刻速度发生突变,所需的向心力也会发生突变,而突变瞬间万有引力不变。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本文把天体的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一、变轨原理分析1.制动变轨:卫星的速率变小时,使得万有引力大于所需向心力,卫星做近心运动,轨道半径将变小,线速度、角速度变大,周期变  相似文献   

9.
1.天体运动 假定卫星和宇宙飞船都沿椭圆形轨道围绕一个较大的天体运行,我们把这个较大的天体称为主天体.当宇宙飞船逐渐飞近卫星时,它们就会交换轨道的能量和角动量.因为轨道的能量与角动量的总和是恒定的,如果宇宙飞船得到了更多的轨道能量,那么卫星的轨道能量就会相应减少.而轨道周期的大小和轨道的能量成正比,因此宇宙飞船的轨道周期会延长,卫星的轨道周期会缩短,这就是“弹弓效应”。  相似文献   

10.
周伟波  谭康  杨安 《物理教学》2020,(4):57-58,56
卫星围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变化关系除了用物理公式表述外,还可以从图象的视野进行直观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11.
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即行星运动周期的二次方与行星运动的椭圆轨道半长轴长的三次方之比是一个定值.如果运行轨道不是椭圆而是圆,则公式中的R表示圆半径.k的值与行星无关,只决定于中心天体的质量.此定律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只是k的值有所不同,但k总是由中心天体的质量来决定,与卫星无关.  相似文献   

12.
<正>我在学习中发现涉及万有引力定律的习题大多以天体运动为核心,如运行速度、估算天体质量或平均密度、变轨问题等,解题的中心方法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和常用的"黄金代换式"(GM=gR2)。1.赤道上的物体、近地卫星、同步卫星运行参量的比较问题近地卫星与赤道上物体的轨道半径相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阶段,天体运动与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联系比较密切,公式繁多关系复杂,致使很多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推导和理解比较吃力.本文就天体轨道运动和变轨道问题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希望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一、卫星在轨道上运行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学习关键在于对轨道参数的理解和推导.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由于仅受到万有引力而且做匀速圆周运动,故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其运动参数只由  相似文献   

14.
解决天体运动问题是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除近地卫星外,实际星体的运动轨迹大多为椭圆轨道.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由于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限制,通常把行星或卫星的轨道近似为圆轨道,计算时认为行星或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从而利用学生熟知的圆周运动和动力学知识粗略地认识和分析天体运动知识.常见的天体运动模型有以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有关万有引力与航天的问题也就成了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自然也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3个速度:发射速度、宇宙速度、运行速度;两个半径:天体半径和卫星轨道半径;3个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公转周期与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16.
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作大致的推算与估计,是一种粗略的计算,通过估算司把握和认识,下面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如何去估算天体的质量.一、两种基本方法1.借助绕行星体的轨道半径r和周期T估算行星绕太阳运动,卫星绕行星运动都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的向心是由万有引力提供,即GMm/r~2=m(2π/T)~2r,知道了行星或卫星的公转半径r和运行周期T即可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M,可表示为M=4π~2r~3/GT~2.2.借助绕行星体半径R和"重力加速度"g估算忽略星球的自转,星球表面上物体受到的"重力"可认为是星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则有GMm/R~2=mg,知道了星球  相似文献   

17.
一、卫星在圆轨道运行问题的处理若卫星分布在不同的圆轨道,比较各物理量的大小,用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即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来处理.由万有引力提供全部向心力,  相似文献   

18.
一、把天体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来源于万有引力,即F万=F向. 例1地球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可以看作是圆形的.已知木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轨道半径的5.2倍,则木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之比约为().  相似文献   

19.
一、在天文学上的应用把天体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来源于万有引力,由已知量求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例1 已知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星体的轨道半径为r,运行周期为T.(1)中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卫星变轨模型作为题源,最大限度地挖掘题源潜在的知识点加以拓展、变形,提高复习效率.题源发射地球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A点,轨道2、3相切于B点(如图所示),已知地球半径为R,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轨道3的半径为r,试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卫星在轨道1和轨道3上的速率v1和v3(下同)分别为多少?并比较大小.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0m r2=mv2r,得v=Gm0槡r,发现v∝1槡r,而Rv3.将轨道半径分别代入v=Gm0槡r可得:v1=Gm0槡R,v3=Gm0槡r.将gR2=Gm0代入得v1=g槡R,v3=gR2槡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