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老子的领导道德教育是以培养"惟道是从",可以体"道"、悟"道",进而行"道"的领导者。其中教育内容包括少私寡欲,知足知止;谦虚谨慎,柔弱不争;以慈待人,以俭行事;宠辱不惊,胸怀宽广。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书信反映的文学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1."文以明道"之"道"包括道的政治现实性、道的丰富灵活性以及道是文章的根本3个特征;2. "言而不文则泥";3.柳宗元书信对作文条件、作文过程、文章的接受传播等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3.
老庄道家对于"礼崩乐坏"的回应不仅是反思性的,也有正面建构意义,其建构性思路表现为:第一,人心处于与礼乐文明技术的互动建构中,礼乐文明技术对人心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性影响;第二,对人心性的建构要有基于礼乐文明的提升,不可本末倒置以"俗学"来"缮性",而应"进技于道";第三,"进技于道"的主要含义在于一种"以道观之"视角的培育,这是"以道养心"而非以"俗学缮性",由此而达到"圣人用心若镜"的超脱境界。其问题在于:其一,"以道观之"易流于阿Q精神胜利法;其二,"以道养心"的前提是人心对"道"的体认;其三,真正的逍遥之路不是"看"出来的,"改造世界"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4.
孔子贵"仁",为人道;老子贵"道",乃予"道"以形而上的意义,以为天地万物之生,必有其所以生之原理,此原理名之曰"道"。韩非子亦云:"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老子曰:"有物混成(混沌不分),先天地生。寂兮寥兮(虚无寂静的状态),独立而不改,周  相似文献   

5.
<正>一《道德经》的第一章是全书核心,讲了十几个重要概念、重要思想,总归于一个字:"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说,"道"有两个最基本的秘密:"无"和"有",它们"同谓之玄",这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法门。那么,"玄"是什么?玄,在现代人的理解中,应该是中  相似文献   

6.
教育史研究者的素养是教育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领域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其应兼备史学的厚实学理修为和教育学的实践性智慧。教育史研究者五维素养的内涵为:由兴趣触发之"才"以撰教育史之文;勤于习练之"学"以练教育史之事;富有创新性思维之"识"以见人所不见;责任担当之"德"以求教育史之公;理解与觉悟并存之"道"以适天下育人之用。五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其次序为:才、学、识、德、道。探讨五维素养是为培养卓越的当代教育史研究者提供学理支持和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7.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笔者不对"传道"本义加以诠释。笔者的愚见是:"传道",首先是教师的"道"要好:即品行好、师德、师风好。然后才能传好"道"。也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具体说:就是敬业爱岗,对他人充满爱心,特别关爱学生,真正做到时时、处处、事事都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借用古语"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可将高职理科教学的基本理念概括为"传道"与"授渔":"道"包括做人之道、求知之道、成才之道、成功之道;"渔"包括本专业所需的各种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我们的实践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为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出于原始的宇宙悲怀,老子提出"为道"的主张.老子的"为道"由内而外、由高到低包含三个层次;以无守真、以弱立身、以柔应世,"为道"三层涵义正是老子"三宝"说的学理依据.<老子>实质上是一部论如何"为道"之书.  相似文献   

10.
王文不仅将孙奭之疏误作了林氏的观点,而且误会了孟子"因先王之道"的"因"字.<孟子>该章前半部分言说的重心乃在于"以"和"因"字上,"以"作动词"用"解;"因"则作动词"就"解,为靠近、凑近的意思,引申为利用、实行、操作、实践等,而非王氏所认为的作为××的标的或依据."因先王之道"、"以不忍人之政"("以仁政")和"行先王之道"同属动宾结构且语义完全一致,而"先王之道"和"尧舜之道"则是既有联系又有显著区别--前者指汤武式之仁政,后者指尧舜式之善心(仁心).王文认为孟子"徒善一徒法"之句乃在于强调"先王之道",如制陶"模范"一样的"规整"功能,即强调"先王之道"作为标的或依据之重要地位,这就不仅未深究孟子"先王之道"的具体内涵,而且也否定了孟子"徒法不能以自行"(法不能自己行)的明确论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先人创立五行理论,俗称金、木、水、火、土,按相生关系来说是木、火、土、金、水,按相克关系来说是木、土、水、火、金。五行理论运用于自然界、人体、人类社会,其解释并非科学,但却有正确性。五行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作用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陈才训 《天中学刊》2001,16(1):77-80
<诗经>中有相当数目的情歌吟咏于水滨河畔或与雨水密切相关.究其深层原因,这与古人对水的崇拜分不开.古人认为,水乃万物之源,水蕴含着神奇的生殖力,人也从水出.因此,女人临水或与水接触,便能获取生殖繁衍能力,多子多孙.  相似文献   

13.
张喆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2):116-118,124
与科学世界图景中的水概念不同,语言世界图景中水的概念化呈现出自己的特点。通过对以水为关键词的搭配为语料对水进行的概念分析发现,英语中将水概念化为动物、人、有固定外形的物体和无固定外形的物体。尽管其概念化呈现出无序性和非逻辑性,但反映出在英伦民族意识中对水这一概念的初始认识。  相似文献   

14.
以《饮水诗词》等级其背后相关的事实与《红楼梦》的人物情节作对照,以为曹雪芹是受福临与董小宛爱情故事的触发,以纳兰容若爱情悲剧为素材来源,以梦幻虚构的艺术手法,完成这一绝世名著的。  相似文献   

15.
刘锋 《铜仁学院学报》2008,2(1):20-22,26
在先秦的诸多典籍中,有着丰富的水文化资料,而尤以《管子》一书所反映的最为详细、系统。《管子》书中所反映的水文化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表现,并有其自身的积极面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学的长廊中,水意象已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而存在,李渔的话本小说《合影楼》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这一意象。小说中,"水"作为结构策略,见证了主人公的情感历程:未见之时波平如镜,既已相识涟漪微泛,情到深处波澜骤起,眷属终成天堑通途。在整个的架构中,水又是"礼"的象征,张扬了表现生命与禁忌生命的双重意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考察儒释道思想与中国山水画中"水"的意境的关联认为:儒家思想表现在对山水画整体的和谐统一观上;道家思想表现在通过"水"追求愉悦流畅的心情表达、水墨为上的观念形成、以及无墨处皆成妙境的意蕴;禅学思想表现在山水画中"水"的地位提升、"水"的审美趣味、"水"的表现风格与种类发展。儒释道思想为山水画之"水"的意境提供了价值依托,山水画之"水"的意境也是儒释道思想的一个展现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趣味物理实验表演中,“水顶球”与“气顶球”实验都是运用伯努利原理。但二者在实验装置、实验现象、所涉及的物理原理等细节方面仍存在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长江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深化对长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认识:创新治水思路;尽快组织制定长江水资源保护总体规划、建立流域政策法规体系、强化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投资体制和坚持人和自然生态的协调与和谐等.  相似文献   

20.
《周易》卦爻辞中多处谈到"饮食"。人的生命依赖于食物与水,因此在《周易》哲学中,以"饮食"象征阴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