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历史、中文两个学科点被批准为国家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为进一步深化文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面向21世纪需要的文科基础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人员,国家教委于去年决定在部分普通高等学校建设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全国...  相似文献   

2.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科基地”的全称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文)”。文学院“文科基地”是1995年初国家教委批准设立的。“文科基地(中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指整个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全国共有23个这样的中文基地,其中有12个建在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11个建在省属重点大学。狭义的“文科基地(中文)”专指文学院从1995年开始招生的本科“文科基地班”。文科基地班实际上就是文学院进行本科人才培养的一块“试验田”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我们没有培养出文科大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什么我们没有培养出文科大师北京大学吴树青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是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从建国以后文科特别是文史哲这些基础学科我们没有培养出大师级的学者(话可能武断了一些,反正是非常少)。也就是说,在文史哲的基础学科中间,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师级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湖北大学探索文科课程新体系湖北大学试办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积极改革传统的中文学科课程设置,探索面向21世纪的文科课程体系。他们的尝试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与好评。该校针对传统的中文学科课程结构过于单一,不适应当今学科相互渗透、高度综...  相似文献   

5.
面向21世纪的高等文科教育李文海(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授)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上所有重大问题和复杂问题,将愈来愈多地与哲学社会科学发生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社会对文科人才的需求以及对非文科人才人文科学素质的要求,都...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文科人才培养的思考范佩卿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因而,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21世纪的挑战,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高校文科作为培养高级专门社会科学人才的摇篮,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我国未来人才的培养和科...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它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新文科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新文科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怎样的?它对于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究竟有何意义?如何遵循教育规律有效地推进新文科建设?这些都是我们不能不深入思考的问题。复旦大学本科生院组织文科院系的教授们进行了专题研讨,在此基础上本刊约请教授们笔谈,以期能够引起学术界更广泛的关注和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建立文史哲一体化人才培养基地的构想张正国,李映洲,张天俊文学、历史学、哲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加强和保护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基础学科,对于继承丰富的文化遗产,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立在继承和吸收中...  相似文献   

9.
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于2000年8月7日至9日在吉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51个基地点的专家教授及基地所在学校领导共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在这次“文科基地”建设工作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会议上,代表们对“文科基地”建设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工作的思路、任务和措施进行了认真研讨,提出了许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文科基地”建设意义重大 “文科基地”建设是原国家教委为保护和促进文科基础学科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高质量、高…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离我们越来越近,如何迎接新世纪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关键在于通过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研究本国的教育如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的教育如何面向21世纪,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在新的世纪来临之前,中国教育家们在作怎样的思考?不久前由朱永新教授和徐亚东先生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一书,该书汇集了国内三十多位教育名家对 21世纪社会与教育问题所作的展望和评述,是一部展望21世纪中国教育的权威著作。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  相似文献   

11.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投入建设,进入“211工程”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全校有37个硕士授权点,1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1个项目博士后),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全国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2.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前身历史系)始建于1949年。1955年,由林志纯(日知)教授发起,在全国率先举办了有苏联专家参加的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亚洲史研究班.造就了大批著名史学家及史学人才.涌现出刘家和、朱寰、郭守田、李洵、丁则民、陈连庆、徐喜辰、毛昭晰、吴雁南、朱绍侯等一大批学界精英。20世纪80年代.京广线沿途的大学历史系主任几乎均出自本系毕业生。改革开放以来,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先后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被确定为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1995年.历史系被确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6年.成为国家“九五”“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单位;2000年.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3.
加强基地建设培养高素质基础学科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自然科学基地研究和教学人才的培养,是关系到我国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展,迎接21世纪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要战略问题。1991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我校生物学、物理学、化学专业陆续被确定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使得我校理科基地建设在结构上形成了“数、理、化、生”学科齐全、配套协进的格局。 多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基地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学科人才。 一、学校各级领导充分重视,保障及时有力 学校各级领导都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基础人才是…  相似文献   

14.
面向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郝克明21世纪对全球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未来人类的发展将比今日更加文明、更加进步。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随着21世纪人类社会的继续发展,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基地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经济、科...  相似文献   

15.
发挥语文学科功能提高语文素质□天津师大教授田本娜我们就要迎来21世纪。面向21世纪这个辉煌的时代,对语文素质如何规范呢?根据21世纪人才素质要求,语文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学生既能迅速而有效地理解语言文字接受信息,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又...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文科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思路北京大学金顶兵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下一个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成为国际国内高等教育界关心的一个共同话题。而其中的本科教学,由于其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地位,更为人们所关注。北京大学作为一所世界著名的大...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思考与选择孙喜亭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在21世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已被整个社会日益确认。21世纪的中国教育如何发展?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向何处去呢?笔者认为,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立自己独特模式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8.
肩负着振兴中华重任的教育,如何不负历史的重托,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是中国教育界,包括幼教界近十几年一直在思考、在探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21世纪所需要的理想人才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各级各类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在其中应该而...  相似文献   

19.
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不是应用学科,但是,从狭隘的作用性来说,它奠定了大文科的基础,有很强的适应性;而从广义的作用性来说,它从根本上提升了整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因此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可以说,几乎所有综合性大学都有中文专业。但是,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中文学科人才,又是各学校都面临的问题。自1995年教育部创设中文专业的“国家文科基地”之后,为中文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创造了条件。结合我校的文科基地建设,我们对中文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作了几年的探索,在此略作总结,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批评指正。一、建构并实施教学内容和课程…  相似文献   

20.
高校文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文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张国楚鲁正火原崇利面对21世纪的严峻挑战,高校人文社会学科专业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培养跨世纪的高级文科专门人才。对此,我们与外校有关教师组成一班研究人员,针对我国高校人文社会学科专业还未正式设置高等数学课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