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现代斯大林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学体系的根本缺陷在于哲学的非哲学化,即哲学的异化,表现为非人化倾向、实证化倾向和意识形态化倾向,哲学的异化使哲学本性的恢复即哲学还原成为必要,哲学还原即向以人的价值,意义世界的哲学主题的还原,向人文世界的哲学视域的还原,反思、批判的哲学功能的还原。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题中之义。我国高校的哲学教育缺乏人文精神,科学主义倾向严重存在。这种倾向既存在于传统的哲学教科书体系中,也存在于哲学教学过程及教学环节中。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充满人文精神的,哲学教育应从单纯的科学知识传授转变为人文精神的传扬。  相似文献   

3.
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不能与大众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工作世界相融,解释、解构或总结他人哲学思想的“理论哲学”研究过度,探究现实世界和现实问题的“现实哲学”研究不足。由李晓元、蒋德勤、吴贵春所著、近期出版的《工作哲学引论》,以工作世界的意义涌现和冲突问题为现实对象,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研究大众、民生之本的现实工作世界,把理论哲学拓展到现实哲学境地,形成了工作哲学理论体系。“工作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创新实现方式。一、研究视域、对象的大众化创新工作哲学生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语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根本和总体实现方式即工作世界总体视域的研究,而不是个别现实维度或罗列某  相似文献   

4.
理解与解释的关系是人类科学活动的基本关系。作为理解、解释与意义的哲学理论,哲学解释学研究科学解释具有合理性:符合哲学的本性和世界哲学的发展趋势,是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的实现,并且预示着一种新的科学解释观的出现;同时这种研究又是可能的;哲学解释学的本体认谢使之超越了传统解释学对科学解释与人文科学解释所做的对立性解释,其理论表现出来的主观性倾向也将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念的引入而得到克服。  相似文献   

5.
我们牢记了改造世界的重任,却常常忘记了我们首先要很好地解释世界。现实中国哲学的困境表面上在于改造世界的无力,但实质是“解释”世界的陈旧、乏味、枯燥、单调和沉闷。笔者认为通过解释的多元化发展乃是提高中国哲学水平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人的现实生活是受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的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社会生活,而不是现代西方哲学所理解的从单纯个体出发的、非理性主义的精神生活。哲学源于现实生活,但在观念中又超越现实生活,并引导现实生活走向美好的未来生活。近代西方哲学具有脱离生活的科学化倾向。反对这种倾向,但不能因此而主张哲学回归生活世界。如果是那样,就是对近代西方哲学上述倾向的一种过度反弹,这在哲学史上是一种退步。与此同时也就否定了哲学的相对独立性,否定了哲学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和引导功能。强调哲学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和引导,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本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1 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知识体系中的“最高的智慧”。在所有的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这似乎是一个无可怀疑的共同见解。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视野里,哲学的唯一目的和任务就是对外部世界的发展及其总的图景进行解释与描述,哲学活动就是要达到对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与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与理解,即达到“求真”的目的。而“善则只是  相似文献   

8.
天文哲学—生命哲学—文化哲学作为具体的哲学理论形态,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天文哲学是孕育生命哲学的母体,具体指天文哲学的宇宙模型激发人类从哲学层面探索生命的奥秘,天文哲学宇宙模型中的两个世界——能量和质量是生命哲学的起源。文化哲学是由生命哲学衍生的子体,具体指生命哲学追求"永生"唤起了文化哲学的出生;生命哲学关注"生存"助产了文化哲学的降生。从总体上来讲,天文哲学是原生形态的哲学理论体系、生命哲学是次生形态的哲学理论体系,文化哲学是再生形态的哲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的教坛哲学已陷入低谷,走出这个低谷,需要我们走出哲学教育理念的误区,还原哲学的本性;走出哲学教材体系的传统模式,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走出哲学教学方法的单一注入式,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走出哲学课程考试的教条,丰富考试形式。  相似文献   

10.
法哲学和法理学应当是不同的学科。法哲学是以哲学的方式从体制外反思、讨论法律根本问题或难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法理学是以科学即经验的方式从体制内对法律的解释、分析的学科,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法哲学是哲学和法学的交叉学科,是以哲学的方法研究法律问题的学科。因此,对法哲学概念的理解关键在于对哲学概念和法律概念的理解。法哲学就是具有形而上学特点的关于法律的思想或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对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视半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成绩与问题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所使用的哲学教科书,尽管在实践观和人的发展等问题方面业已取得了可贵进展,但仍深受苏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体系及方法的影响,显得体系陈旧、观点滞后、方法呆板、主体缺失、思维武断等。为此,必须在"清理"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辩证发展,革新现行苏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内容体系的弊垢。  相似文献   

12.
推进中西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流,首先要把握20世纪以来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和"西方哲学的处境化";进而在中西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会通中,处理好三种趋势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史论关系,以及与世界哲学发展融通的关系;从而在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互补性逻辑中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3.
"解释世界"是哲学的一个基本的、普遍的功能,马克思哲学也不例外。我国哲学理论界之所以把马克思哲学的性质视为"改变世界",根源在于对马克思1845年写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的错误解读。我们不应该对马克思哲学的性质作过分的、夸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哲学研究本身并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普及大众,化为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哲学是作为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头脑"而存在。而不仅仅是作为"精神"而存在,不注重普及化、大众化,只注重理论研究的哲学只能是抽象的一般,只能是缺失了"心脏"的一般哲学。哲学"有用性"的实现形式就在于哲学内化于人民群众、掌握人民群众、说服人民群众,最终指导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展开。哲学不消灭自身,就不能成为现实,可见,哲学普及十分必要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各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哲学经验化、具体化的倾向。要全面而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 :超验性、理想性、辩证性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哲学,教育哲学的研究立场、路径与所持的实践观有紧密的联系。从教育哲学的历史来看,规范教育哲学和分析教育哲学都把教育实践当做人类认识理性规范下的教育行动。这种规范化立场在当前造成了传统教育哲学研究与复杂的日常教育实践的疏离。新兴的教育哲学开始承认实践的自在性,开始真正关注自在的实践世界。建立在自在实践观之上的教育哲学是一种实现实践转向的教育哲学,可以称为实践教育哲学。实践教育哲学在发展中应坚持理性秩序与实践复杂性的持续互动,建构包容复杂性的整体性理论;坚持对合理化封闭取向的批判和追求合理性的开放态度;坚持把实践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以解释和建议作为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育哲学是世界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哲学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哲学、数学哲学或教育哲学为基础对数学教育进行研究,二是这种研究方式可以是哲学理论的运用,哲学话语体系的研究,或是采用哲学思维方式的研究。数学教育哲学有四种不同的研究路径:哲学成果的数学教育价值实现,哲学论题的数学教育化研究,哲学思维方式的数学教育批判,数学教育哲学的学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早期的宗教与哲学都是人类试图对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加以解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一种反对建立体系和宏大叙事的倾向。问题不在于是否有体系,而在于是否有思想。思想一定是有体系的,因为思想是一个整体;没有体系的所谓思想只能是胡言乱语。体系仅仅是一种形式的东西,采取怎样的形式,取决于哲学家本人的癖好。因此可以看到,即使那些反对体系的人,其思想也是有体系的。同样,宏大叙事本来是宏大意识的一种表现,即宏大叙述表现的是宏大思想,没有宏大思想的宏大叙述只能是空架子。宏大的宇宙意识本来是哲学的应有之物,而现代哲学丧失了这一意识之后,反而不能够像传统哲学那样给人以心灵的宁静。所以,只要有了思想,形式上是否有体系、是否宏大并不重要;如果没有思想,即便没有体系、没有宏大叙事,依然没有意义,因为这样的文本没有提供值得理解的东西。由于这个原因,传统哲学中那些既有体系又有宏大叙事的文本,在今天依然能够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东西,使我们得到阅读的喜悦,开拓我们的眼界。  相似文献   

20.
将马克思主义文学观单纯地解释为现实主义文学观,这是前苏联马列文论家的片面解读。为了恢复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的原貌,有必要澄清它的历史哲学视角及其相关问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性质的分析,可以看出恩格斯将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说成是“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也是其历史哲学用语在文学理论中应用。此外, 澄清了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的历史视野,我们还可以描绘以“世界文学”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观及其主要理论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