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进一步发展教育数字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数字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领域正在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进行新技术、新环境、新资源、新应用的探索,充分利用新技术赋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2012年,史家胡同小学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开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正式实施,并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十余年来,随着育人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在实践中完成了迭代升级,形成了“漫步国博”“博悟之旅”“亲子研学”三个系列,实现从1.0到3.0的跃变。2020年以来,随着线上教学的大规模兴起,史家胡同小学搭建了数字化课程平台,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4.0版本—“数字博悟”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和影像化是当今社会两种不同的文化倾向,它们代表着一种新的表达世界的方式,并且对传统的文字表意系统提出了挑战。本文对数字化和影像化的文化内涵及它们与传统表意系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马娟 《绥化学院学报》2008,28(2):155-156
数字化进入学校课程领域,引发了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文围绕“数字化与学校课程文化”这一问题展开,简要阐释了数字化与学校课程文化的关系,分析了数字化对学校课程文化的影响,进而从学校课程目标文化、课程内容文化、课程实施文化和课程评价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了数字化背景之下学校课程文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面塑文化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但是笔者发现在时代发展过程中,这种文化的传承越来越艰难。笔者经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发现,将面塑文化与美术教学相结合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今年备课时我从教材中发现《民间面塑》这一课里的面塑文化和我的家乡——庄河的豆面灯一样,于是,我便有了要把属相灯带入课堂的想法。民间面塑以造型艺术的身份出现是近几年的事,过去它只  相似文献   

5.
赖鑫琳 《当代学生》2012,(Z4):115-117
面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又称"捏面人""江米人"。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它由我国传统的"面花"演变而来,取材简易,形式多样,亲近生活。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早已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海派面塑作为中国面塑文化的一个杰出代表,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还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编辑是文化创造活动,编辑工作所体现的编辑角色是编辑文化的文化行为与文化创造的有机结合,不是单纯的被动解释或叙说,编辑的话语权就在于通过智慧对文化的再创造.这样的解释发生在文字时代.然而,随着数字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与推广,传统的编辑价值被颠及:编辑泛化,编辑文化多角色化,编辑功能电子化.有以下几个层面的编辑价值问题需要重新解释,即编辑数字化、数字化编辑、编辑文化数字化、数字背景的选题及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7.
作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成果,数字技术的出现不仅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引发了文化的数字化转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料,更是中国立足世界的标志,因此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数字技术开启了全新的传统文化传播之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交融创新是中华文化数字化转型的最直接表现。但技术的力量并不能解决现实中的一切问题,在发展融合中仍存在文化和技术上的难解之题。文章梳理了传统文化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数字化转型中的发展困境,提出了未来融合创新的思路和方向,希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京剧、书法、中医针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世界级的文化艺术瑰宝。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民族文化带来了冲击和变革,如何科学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效思路和方法。根据民族文化的信息特性,采用数字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储存、处理、展示及传播,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修复和再现,还原为共享和可再生的数字文化形态,以达到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这是国家积极应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厚植数字时代文化自信的高度,对国家文化数字化作出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如何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正确引导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数字文化消费,以数字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本刊特约请4位文化研究的专家围绕上述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数字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学界智慧。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了数字社会的发展,也加速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进程。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的要素和层面两个维度进行探讨,阐述高等教育数字化的理念与文化、资源与基础设施、内容与载体、平台与工具、标准与规范、评价与认证、人员素养与能力、管理与政策等八个相关要素,分析课程、专业、学校、政府教育部门和教育生态等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的五个层面,提出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工作的八个着力点。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诸多新机遇与新挑战,需要政产学研多方参与,系统谋划,通力协作,改革创新,探索实践,才能取得全面成功。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进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国家之一,但由于顶层设计、分享意识、非遗标准化研究、专项资金支持等方面的缺失,制约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发展.陕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现阶段,陕西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应从提高认识,增强危机感,大力建设发展数字博物馆、数字景区、特色数据库和数字地方文献长廊等方面入手,以提高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2.
数字素养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要。教师数字素养主要涉及数字化观念、数字知识与技能、数字化教学、专业发展、数字伦理与责任等五方面内容。基于中小学校实际提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校本路径:一是促进区校优质数字资源的整合与共建共享,建设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体系;二是开发具身式教师数字化研修课程,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三是建立教师数字素养测评模型和评价体系,完善教师数字化学习考核与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3.
教学数字化转型是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关键,是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重要突破口。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包括课堂、课程和专业三个层面,是一个涉及多要素的复杂系统。依据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行动者要素及其功能,认为组织行动者的协同共生是转型的推力,个体行动者的数字能力是转型关键,物质范畴非人类行动者的联通共享是转型的支撑,意识范畴非人类行动者的文化重塑是转型的保障。基于“转译”原理,从动力激发、动力合成与动力保障三个阶段构建了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并从推动数据融通、强化产教融合能力、培育数字素养、培植数字文化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体两翼一擎”的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面塑作为民间的一种手工技艺,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民间艺人年事已高,有些技术濒临灭绝。挖掘、保护、传承、光大它,我们责无旁贷。乘着2013年"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学校"申报的东风,我们以面塑为抓手,从校园环境创设、课程资源开发、场馆基地建设、学生社团开展、课题研究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展了"面塑特色文化课程"建设活动,加快了学校特色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字校园建设是学校教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学校教育文化的视角认识、把握数字校园建设,是学校教育文化发展、数字校园建设的必然要求。数字校园建设与学校教育文化建设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教育文化冲突导致人们对数字校园建设的质疑,影响建设进程;学校教育文化整合可以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并最终形成适应未来的新型学校教育文化。忽视学校教育文化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将难以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6.
教材的数字化建设是职业教育亟须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基于知识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发展理念,对职业教育行动体系的数字教材建设路径进行了研究.基于教学场景化的发展及其与知识类型、知识习得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数字技术与课程陈述性知识"融合"的技术架构及相应规则,即数字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在内容上应具有相同的标准、能够与普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相区分而形成数字教材的专用资源、能够形成灵活的知识供给系统以适应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等等.据此,要对知识的数据化进行源头治理,要形成专职于数字教材建设的开发队伍,要深刻理解数字教材的本质.此外,数字教材应用中也有专用与通用资源的数字化关联问题、应用异化问题等等,提供给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文化遗产丰富,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从悠久的古文化到新兴的数字文化,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注重数字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积极构建可利用的丰富文化资源,是湖南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从国家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出发,针对目前数字实验室的装备和使用现状,详细地阐述了数字化实验的内涵,将数字化实验和传统实验进行比较,并对数字化实验的理解误区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数字色彩构成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还未与传统的色彩构成课程区分开来,理论和实践内容的结合还需加强。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就业需求相关的色彩体系,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以数字化技术介入具有白族民族视觉特征的艺术设计创作为研究域,分析了数字化艺术的概念及其特点,实证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传统艺术的呈现形式具有突破性的变革意义,论述了白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民族艺术的鲜活程度取决于现代文明和认可这一观点,举证了数字化技术与白族艺术依附与互驳关系,论证了白族文化对于数字化技术下的艺术设计形式所具备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为白族文化与数字艺术有效结合的形体提供了可参考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