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证明基因位置顺序与基因调控顺序的关系,说明利用基因位置顺序信息可以作为预测基因调控关系的先验知识。创新点:通过研究与斑马鱼心脏发育阶段有关的基因和mi RNA,利用时空邻域法,建立了一个基于时间的基因调控网络。通过这个基因调控网络,我们获得了一些特殊的基因调控通路和基因之间调控的时间顺序。通过研究斑马鱼心脏发育阶段有关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将基因位置顺序与基因调控时间顺序比较,我们发现了这两个顺序具有逆转现象。这个逆转现象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基因位置顺序来预测基因调控关系和调控的时间顺序。方法:采用时空邻域法研究了斑马鱼心脏发育阶段的基因和mi RNA,建立基因调控网络(图5),并通过进一步比较,得到了基因位置顺序和基因调控时间顺序的联系。结论:基因位置顺序信息可以用于预测基因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2.
将含有TaLEA1基因的表达载体pBI121-TaLEA1经根癌农杆菌介导,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入拟南芥,得T0代种子,抗Kan筛选得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明外源TaLEA1基因已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肥胖易感基因,探讨基因对肥胖形成的影响以及肥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及其他公共数据库对肥胖相关基因进行检索,根据基因分子功能的不同,筛选出直接调控脂代谢的肥胖基因作为候选基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筛选出与肥胖相关的基因总共233个,根据不同功能分类,直接参与脂肪的生成与分解的基因有11个,其余的基因在不同的组织中发挥不同的功能对肥胖进行调控.结论:肥胖是由多基因调控形成的,并没有发现肥胖是由单个基因突变造成的,有些基因与基因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着肥胖的发生,而有些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适应影响着肥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揭示心力衰竭(心衰)相关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防治心衰相关脑卒中提供关键靶点。创新点:本研究基于网络的研究策略,首次揭示了心衰相关脑卒中的潜在分子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并筛选出其中的关键基因。方法:我们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GEO)中分别获得心衰和脑卒中相关的芯片数据,并通过WGCNA鉴定各自的关键模块与关键基因。然后我们将二者的关键模块与关键基因取交集后,得到心衰相关脑卒中的关键基因,并利用Reactome和Cytoscape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最后在多个数据集中对心衰相关脑卒中的关键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我们在心衰和脑卒中相关芯片数据中分别鉴定出两个关键模块,随后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两种疾病的关键模块中的基因均参与了蛋白质泛素化,Wnt信号通路和外泌体三个生物学过程。取交集后,我们共得到155个共同基因,他们可能参与了心衰相关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其中,OTULIN和NFIL3被识别为心衰相关脑卒中的关键基因。功能注释分析显示,OTULIN参与了蛋白质泛素化和Wnt信号通路,NFIL3参与了转录和翻译过程。最后,在多个心衰和脑卒中的芯片数据中均证实OTULIN和NFIL3表达显著上调。结论:蛋白质泛素化,Wnt信号通路和外泌体等生物学过程在心衰相关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OTULIN和NFIL3通过调节这些通路因而可作为心衰相关脑卒中潜在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5.
当前仍多用作图法求解酶动力学米氏方程中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率.本文介绍采用酶动力学模块求解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率的办法.该模块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中一项专门针对酶动力学数据分析的软件.通过对比双倒数作图法和酶动力学模块法求解出的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率,发现虽然二者的结果非常接近,但后者比前者需要的步骤少,时间少,人工少.故将酶动力学分析模块推荐给科研工作者,以供快速处理大量酶动力学实验数据时使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小单孢菌产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理,利用基因克隆方法从棘孢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echinospora)中克隆出产庆大霉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酶基因(gntB),并将其通过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pIJ699转化原菌株,采用硫链丝菌素抗性基因启动子带动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酶基因表达,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组菌产抗率较原菌株提高3.5%.  相似文献   

7.
为弄清放牧山羊LPL mRNA的组织表达规律,以及为探索提高瘦肉率而不降低肌内脂肪含量的育种方法奠定理论基础,以放牧的性成熟黔东南小香羊、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和南江黄羊为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心、肝、肺、肾、背最长肌、半膜肌及皮下脂肪中LPL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放牧山羊LPL基因主要在心、背最长肌、半膜肌和皮下脂肪中表达,以心内丰度最高;肝和肾中也有表达,但水平较低;肺中偶有表达.结果提示,放牧山羊各组织中LPL的mRNA表达丰度不同,LPL对各组织脂肪含量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于抗癌基因婴儿的诞生,不少人认为,这将导致父母挑选下一代人格特征的行为.对此观点,我国专家认为,从目前掌握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看,检测疾病相关基因与在体外通过改变胚胎、人为地改变婴儿性状即“定制婴儿”相差太远,“抗癌基因婴儿只是单一基因的筛选,而决定子女眼球颜色或身高的基因不止一个,修改的难度极大.”  相似文献   

9.
在分子水平上,生物复杂性的进化在很大程度上由基因重复和相互作用网络的进化决定.本文概述了重复基因的起源、命运、生物效应及其所受的进化选择.阐述了相互作用基因的协同进化关系及其机制,讨论了相互作用网络的进化与基因重复的关系,分析相互作用基因和重复基因的进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增加对生物复杂性进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19,(3):77-82
通过对大肠癌易感性相关基因的文献计量学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关键基因,为大肠癌的诊断治疗研究提供参考。在NCBI Pubmed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关于近5年来发表的有关大肠癌易感性相关基因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并对相关基因及其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共有442篇文献纳入研究,共涉及417个基因。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在该领域研究水平处于明显领先地位,其次是美国。生物信息学表明TP53、AKT1、STAT3、IL6、VEGFA、EGFR、PIK3CA、MYC和KRAS等多个基因在相互作用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构建白念珠菌CaPDE2基因缺失株,研究其功能.通过PCR扩增构建含有CaPDE2基因同源臂100 bp的SAT1-flipper敲除盒,用于敲除CaPDE2第一等位基因;然后通过构建CaPDE2基因的URA3-blaster敲除盒(同源臂700~1 000 bp),敲除CaPDE2第二等位基因.将CaPDE2基因缺失株依次培养在YPD+25μg/mL ClonNAT、YPD+0.1%5-FOA培养基中,以去掉SAT1和URA3基因筛选标记;通过CaPDE2基因缺失株的表型试验初步检测了CaPDE2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联合采用URA3和SAT1筛选标记完成CaPDE2双等位基因的敲除,得到了CaPDE2基因缺失株,并去掉SAT1和URA3基因标记,其基因型为Capde2::FRT/Capde2::hisG. Ca PDE2基因缺失株对酮康唑、氟康唑、十二烷基硫酸钠及42℃均敏感.因此,CaPDE2参与调节白念珠菌抗真菌药物、细胞膜压力及高温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植物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转化方法有间接转化法和直接转化法,主要阐述各种转化方法的原理、特点,以期为植物转基因方法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LMNA基因编码A型核纤层蛋白,其多聚体组成的网格状结构紧贴于核膜内侧,对细胞核起重要的机械支持作用.LMNA基因突变能导致人类骨骼肌、心肌、脂肪等组织病变.利用q RT-PCR技术分析了LMNA基因在南阳牛出生后背最长肌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发现LMNA基因在12月龄和18月龄时的表达量显著低于3月龄和30月龄时的表达量.比较了LMNA基因在4种不同部位的脂肪组织和4种不同部位的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该基因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分析了LMNA基因在牛多种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发现该基因在卵巢和皱胃中表达量较高,在下丘脑和垂体中的表达量较低.研究分析了LMNA基因在牛肌肉、脂肪等多种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情况,为从生物力学方向探讨肌肉发育和脂肪沉积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铺垫.  相似文献   

14.
李均民 《考试周刊》2012,(31):134-134
关于标记基因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中认为可以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作者认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标记基因仅能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载体,能将载体进入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而不能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进入受体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查苯丙酮尿症(PKU)患者PAH基因外显子7遗传复合体突变的特点和检测.方法:采用PCR-SSCP和PCR产物序列分析法对103个家系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发现一例患者为PAH基因外显子7 R243Q和G 257V突变的遗传复合体.结论:G257V突变发生较少见,尤其是R243Q和G257V复合体值得跟踪调查,探讨其发生是否与人群和地域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液-液提取法和固相提取法对尿液中氯胺酮提取的差异,并明确了两种提取方法的适用条件.结果表明,两种提取方法均能有效地将氯胺酮从尿液中提取,但液-液提取法操作简单,省时高效,适合于筛选检验;而固相提取法污染少,操作人员与试剂接触少,但操作时间相对较长,适用于氯胺酮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张田勘 《科技文萃》2000,(12):112-113
如果艾滋病基因发病原理得到进一步证实并以此找到防治的方法,如果基因封闭法既有疗效又安全,那么人类就有可能棗随着人类基因组的破译和基因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战胜艾滋病的最大希望只能是依赖于深入的基因研究成果了.将征服艾滋病的希望寄托在基因研究上是基于下面一些理由.  相似文献   

18.
基因频率是通过抽样调查法获得的,它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基因型频率是指群体中某一个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与之相关的试题大体上可归为三类,即单独计算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试题、在人类遗传病中求有关遗传病与发病率的试题、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与生物进化的试题.现就这三类试题举例解析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名 《成才之路》2012,(16):98-I0015
正加拿大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发现,是否精力充沛、热爱运动非关勤奋与懒惰,而由基因决定。(1)锁定基因。这两种基因控制骨骼肌中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两种成分的合成。这种酶存在于人体细胞中,调控线粒体数量,而线粒体能够调控人体能量代谢,帮助肌肉将糖转化为能量;如果这一过程受阻,肌肉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因此,体内生成AMPK多的人,精力更充沛;而这种酶少的人容易疲惫。  相似文献   

20.
在蛋白质工程中对蛋白质结构进行的设计改造,最终还必须通过基因来完成.设计改造后的蛋白质在自然界生物中不存在相应的基因,往往需要通过人工化学合成或基因修饰获得,其中基因修饰的主要方法就是基因定点诱变.如在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教科书"蛋白质工程的崛起"这一节中谈到:"将天冬氨酸激酶的第352位的苏氨酸变成异亮氨酸,将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中104位的天冬酰胺变成异亮氨酸,就可以使玉米叶片和种子中的游离赖氨酸分别提高5倍和2倍."这个实例中,改造后的蛋白质基因与原始基因只有一个碱基对的差异,其所用的方法就是基因定点诱变.但是,基因突变往往是不定向的,是随机的,研究者如何让基因按照人的意愿进行定向突变呢?为什么没有用化学合成法合成基因呢?化学合成法有什么弊端吗?下面就这些问题作简要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