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居易诗论的核心内容是在其政治策论著作《策林》中提出来的,它是白居易的政治理论的组成部分;而体现这种理论主张的讽谕诗又是在他作谏官前后为配合政治进谏而写作的,这决定了他的诗歌理论的价值取向只能是封建的政治价值。这在白居易时代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现代的研究者惑于其诗论的政治色彩,对他的诗论评价失实。其根本原因是忽视了白居易诗论的价值取向。明确白居易诗论的价值取向,是解决在白居易诗论上争论不休的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鲁迅和郭沫若的诗论各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们、的诗论并非吉光片羽,其中蕴含着许多精辟的见解,可以说已经自成体系。虽然其主张有异有同,但都是基于他们各自的艺术个性而加以生发出的系统见解。因此,深入探讨他们的诗论并作比较研究,对于当前的新诗创作和诗歌理论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理论体系最为周全详赡的理论专著,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将这些影响细加分析,便于更为全面深刻地领会《文心雕龙》的理论意义。同时,江西诗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将《文心雕龙》和江西诗论进行比较研究,发掘其一致之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确认江西诗论的一个理论源头,进而审源知统,以便从一种历史的视角下把握江西诗论。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诗”是艾青诗歌理论的一个核心范畴,从它出发,我们可以把握艾青诗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方法与价值取向,可以把艾青诗论的主要内容连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准确地分析艾青诗论的历史贡献与理论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唐宋诗论中审美、诗教及诗论自身形式三方面作一比较,认为三者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而且对各自时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诗论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诗论体系本身出发.以中外诗论史上的相关论述为参照,对曾国藩诗论甄辨梳理.阐幽发微,认为:曾国落诗论主要包括“言情韵”——诗歌本质论、具“识”养“气”——诗歌作家论、“工律”“机神”——诗歌创作论、识“貌”取“神”——诗歌鉴赏论四主干,这独特诗论在中国诗论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世界诗论史上具重要的互补价值。  相似文献   

7.
廖传文 《文教资料》2006,(31):52-54
戴望舒的诗论是以一些零札片论构成,未形成体系结集出版,但其诗论在思想体系上是一个整体,包含了对诗的本质的追询,对诗的审美标准及诗体的建构。本文从诗的本质论,审美标准论及诗体论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诗论的独到观点和内在体系,肯定了其诗论在中国新诗的时代转化中的重要贡献和理论建树。  相似文献   

8.
艾青诗论的导向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青诗论的性质艾青的诗论是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诞生的,是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成熟的,是在祖国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发展的。他的诗论,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个人风格。艾青的诗论很少引用中国古人的诗话,却继承与发展了中国的古代诗论;艾青的诗论也很少引用西方洋人的言论,却借鉴与刷新了西方洋人的诗论。他的诗论既没有食古不化的毛病,也没有食洋不化的缺点。他的诗论立足于中国现当代新诗发展的历史实际,静观默察,以古人和洋人的诗论作为参照系,融汇贯通,成为一家之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特定的时代精神。他的诗论…  相似文献   

9.
维柯"诗性智慧"的概念所强调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与中国传统诗论有奇妙的契合之处。本文从实际文本出发,探讨维柯《新科学》对朱光潜的影响,以及朱光潜对维柯诗学理论与中国传统诗论的比较、综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上海博物馆整理的战国楚简中的《孔子诗论》进行逐简的解读,主要从文论角度揭示其理论内涵,包括诗乐功能和情志关系理论,《孔子诗论》作者对《诗》的解读方式,《孔子诗论》与《诗序》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1.
朝鲜学者洪万宗接受了中国诗论的影响,其诗论与中国诗论有着密切关联,主要体现在:重要观点上的契合、采用相近的批评标准、借鉴传统的批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戴望舒诗论的主要特征与法国象征派诗论的基本特点有诸多契合。通过对戴望舒诗论中的“诗情”论与法国象征主义诗论中的“纯诗”论的比较分析,试图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更深入理解戴望舒的诗歌理论与实践的演变,继而更好地了解中国“象征派”以及“现代派”诗论与诗歌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埙的诗歌理论表现在风格批评上是取向广泛,追求劲健与流丽的统一,在作品批评上则从法、骨、味三方面入手,并力求三者的有机融合。为此,他提出了锻炼与自然并重,博学与悟?结合的创作原则。这一切无不反映刘埙诗论兼容并蓄的多元取向,也反映了元代诗论各家互补、冷静公允的时代特点,预示着诗论总结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空灵诗论的出现有着其哲学根源和文化背景等必然性因素。空灵诗论独特的论述方法的成熟给诗论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为理论的阐释带来活力,赋予理论以更丰富的内涵,获致理论论述尽意达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谢肇淛是晚明闽诗派代表人物之一,后人对其诗论的评价一般着眼于对前后七子的尊奉,以及自觉疏离公安派和竞陵派两个方面,但这种评价其实比较表面化。谢肇淛诗学理论的最大特色是鲜明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陆游的诗论以自己的创作经验为基础,并吸收了传统诗学思想。陆游对诗歌创作、诗人修养及诗歌风格等方面都作了精辟的论述,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诗论系统。陆游的诗论一方面真正解决了抒情诗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这一重要理论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力地批判了江西派,并对宋代诗论具有一种纠偏拨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诗歌理论,在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一代巨掌奉献给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是我国文艺理论百花园中独树一帜的一朵奇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之一。我国对诗歌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仅历代“诗话”已卷帙繁巨。远在15个世纪前.刘概就在他的文艺理论专著《文心雕龙》中引用《舜典》中语来说叫诗的意义.指出:“诗合.特也,持人情性”①。意思是说,诗是用来约束人们的思想感情的。鲁迅的诗论对犯国古典诗歌理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虽然他的诗论专著几乎没有,并一再声称自己对诗是u外行人”“,间或写点…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诗论”是我国古代对诗这一文学体裁的最早的比较系统的论述。文章认为 :孔子的“诗论”可以从学诗与作诗的兼容性方面去理解 ,孔子的“诗论”注重抒情与表意的“无邪”性和修身与处事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9.
冯涛 《语文知识》2015,(2):38-40
至今为止,我国对先秦时期中国诗学的研究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以下简称《孔子诗论》)的问世,将会扩充我们对先秦理论的研究,增加中国先秦诗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深度,这对于中国学术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一、《孔子诗论》简介《孔子诗论》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著作,它在说《诗》方法上勇于探索,突破了此前断章取义的方法。《孔子诗论》按其内容可分为诗之综论、诗之题旨、  相似文献   

20.
刘大櫆古文理论的诗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櫆以“神”论,反映了古理论的诗论化;刘大櫆从“音节字句”求“神气”的学方法,与严羽、谢榛等人的学诗方法一致;刘大针对古提出的审美标准很多是从诗论范畴中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