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 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 进士王虬(杨赞禹榜) 《新唐书·艺文志》:“王虬,字希龙,泉州南安人。大顺初举进士第。”民国《福建通志·选举志》“大顺元年杨赞禹榜进士王虬,南安人。” 进士王仁缋(杨赞禹榜)  相似文献   

2.
刘长卿,唐朝诗人,生于公元709年,卒于780年,是盛唐末季和中唐初度时期的诗人,字子房,河间人氏。开元21年(公元733年)中进士,官至随州刺史,故又有刘随州之称。他作诗好为五言,曾以“五言长城”自命。但他在世之日诗名并不甚著,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仅选了他九首诗,把他排入肃、代两朝中兴诗人钱起、戴叔伦、皇甫冉、郎士元之列,而不能进入开元天宝诗人之行,且多微词,说他“诗体不新”“思锐才窄”。直到中  相似文献   

3.
溪上遥闻精合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郎士元《柏林寺南望》此诗作者郎士元,字君胃,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唐玄宗天宝十五年(七五六年)擢进士第,唐代宗宝应初年,选畿县官,诏试中书,补渭南尉,历右拾遗,官至郢州刺史。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钱起齐  相似文献   

4.
常建存诗不多,而名篇佳句,流传极广,卓然可与王、孟抗行,是盛唐著名诗人之一。可惜有关他的生平,记载缺略。我们仅知他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曾官盱眙尉。他什么时官盱眙尉呢?辛文房《唐才子传》说是大历年间(766—779)。清编《全唐诗》沿而不改;后人往往辗转照抄。这一明显的错误在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十《常建诗》条得到了纠正;然而余氏认为常建之尉盱眙,当在开元、天宝间,也是臆测之词。我在《唐诗札丛·常建生平考略》(刊载于《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四辑)中据芮挺章《国秀集》称常建为“前进士”,论证他官盱眙尉不可能在天宝三载(744)以前,订正余氏之失;但我据《新唐书·艺文志》四《常建诗》下注“肃代间人”,因而推断常建“至肃、代间犹存,其卒当在大历中”,则是错误的。按殷璠《河岳英灵集》首录常建诗,题云:“高才无贵士,诚哉是言!曩刘桢死于文学,左思终于记室,鲍照卒于参军,今常建亦沦于一尉,悲夫!”《英灵》编于天宝十二载(753),其时常建已谢世,语意极明。宋祁所云“肃、代间人”,盖出  相似文献   

5.
刘方平,唐开元、天宝时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人。高祖政会,为唐开国元勋,封邢国公。祖奇,武后时吏部侍郎。父微,吴郡太守,江南采访使,家世甚贵。天宝九载,诗人人京应进士试,不第。后曾人军幕,怀才不遇,退居颖水、汝水之滨,终生不仕。工诗,与元德秀、皇甫冉、李欣等友善,并为萧颖士所赏识,誉之为“山东茂异”(《送刘方平、沈钟昌秀才同观所试杂》);  相似文献   

6.
孟浩然年四十游京师一事,王土源《孟浩然集序》不载,唯《旧唐书》卷一九○下《文苑(下)·孟浩然传》云:“孟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下)·孟浩然传》亦云:“年四十,乃游京师”。此说一向无人提出疑问,陈贻掀先生在《孟浩然事迹考辨》(载《文史》第四辑)  相似文献   

7.
作者张谓,字正言,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少读书嵩山,汛览流观,清才有奇骨,自以为“必谈笑封侯”。天宝二年进士及第、曾从戎营朔十载,稍有边功。乾元中以尚书郎出使夏口沔州牧,曾与大诗人李白饮宴于江城之南湖,谓请李白标以嘉名,白命为“郎官湖”。大历间,官至礼部侍郎,不久,出为谭州刺史。两《唐书》无传,《唐才子传》、《唐诗记事》有载,然皆语焉不详。《全唐诗》录其诗一卷,计四十首。  相似文献   

8.
读唐诗小札     
陈子昂中进士年小辨《唐才子传》卷一“陈子昂”条云:“开耀二年(公元六八二)许且榜进士。”《新唐书》本传载:“文明初(公元六八四年)进士,时高宗崩,将迁梓宫长安……”唐赵儋《大唐剑南东川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梓州刺史鲜于公为故右拾遗陈公建旌德之碑》亦云:“文明元年进士,射策高第,其年高宗崩于洛阳宫,灵驾将西归于乾陵。”《新唐书》说当本于此。子昂挚友卢藏用《陈氏别传》云,子昂“以进士,对策高第,属唐高宗大帝崩于洛阳,灵驾将西归,子昂乃献书阙下。”徐松《登科记考》卷二云:“考碑言射策高第在高宗崩之前,当以《才子传》为是。”从仁按:高宗崩于弘道元年(六八三),如若子昂对策高第于高宗驾崩之前,则“文明元年进士”误。然细玩《别传》、《赵碑》、《新书》词意,子昂高第并上书阙下,当在高宗“灵驾将西归”之时,而“高宗驾崩”,乃插入追叙之词。《通鉴》卷二百三曰:文明元年“五月,丙申,高宗灵驾西还”,可知子昂高第、上书于文明元年五月前夕,非于弘道元年前。《别传》言子昂“以进士,对策,高第”,乃为唐代进士科考试的三个过程。唐代习俗,各地所进之士曰“进士”,中进士后,称“前  相似文献   

9.
李益和他的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益(748—830),字君虞,陇西姑臧(甘肃武威)人,中唐杰出的诗人,时人称“文章李益”(唐赵磷《因话录》卷2)。李益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天宝七载至大历四年(二十二岁前),是他束发言兵,谋取功名,开始诗歌创作的阶段。第二阶段(中期):大历四年至贞元末(二十二岁至五十九岁左右),是他三受末秩,五次从军。  相似文献   

10.
一、《唐才子传》卷八《司空图》云:“图,咸通十年归绍仁榜进士。”陈尚君先生在此条下作补正云:“《五代史阙文》:‘少有俊才,咸通中,一举登进士第。’知图为一举登第。原笺未引。”(《唐才子传校笺》第五册,中华书局1995年版,437页)按:司空图曾有过科场失意的经历。其《榜下》诗云:“三十功名志未伸,初将文字竞通津。春风漫折一枝桂,烟阁英雄笑杀人。”(《全唐诗》卷六三三,中华书局1960年版)可见,司空图并非“一举登第”,陈先生的说法有误。二、《唐才子传》卷九《许棠》云:“初作《洞庭》诗,脍炙时口,号‘许洞庭’云。”周祖譔、吴在庆…  相似文献   

11.
提要卷69、页611:宋单锷撰。锷字季隐,宜兴人,嘉祐四年进士,欧阳修知举时所取士也。按:欧阳修知贡举在嘉二年,嘉祐四年知贡举者为胡宿。(《宋会要稿》选举1之11)考《咸淳毗陵志》卷11,唯载其兄单锡登嘉祐二年进士,提要误植于单锷头上,故有此误。又《天下郡国利病书》第5册,引《单氏家乘》,称其‘登嘉祐五年进士”,按嘉祐四年、六年试进士,五年未试,此说有误。苏拭《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状》称其为进士,而慕容彦逢《文堂集》卷15为其作墓志,称其兄“锡中进士”,“君与弟镇又皆老于场屋”,可见他是屡试不第的失…  相似文献   

12.
《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失误之处颇多,学界多有校补,笔者本文再考三则。(《旧唐书·经籍志·子部》“天文类”及《新唐书·艺文志·子部》“天文类”著录有“《天文录》三十卷,祖暅之撰”。“祖暅之”记载有误,应为“祖暅”。《旧唐书·经籍志·子部》“小说家”类及《新唐书·艺文志·子部》“小说家”类著录有“萧贲《辨林》二十卷”。“辨林”记载有误,应为“《辩林》”。《新唐书·艺文志·集部》“别集类”著录有“(《谢琨集》二卷”。“谢琨集”著录有误,应为“谢鲲集”。  相似文献   

13.
康学伟等《中国历代状元录》、周亚非《中国历代状元录》的五代状元名单中都列有丘旭和乐史。其实他们是同榜的南唐进士,一榜出现两个状元殊属失考。 宋·马令《南唐书·丘旭传》云:“丘旭,字孟阳,宣城农家子也……凡九举而曳白者六七,然自励弥笃,不以为耻……再就乡举,明年春试《厚德载物赋》,旭为第一。”有人据此以丘旭该科状元。其实,这是个误会,考赋得了第一,并非就是进士第一,因为不光只考一场赋。又,《十国春秋》卷一一六载:“南唐给事中乔匡舜知举,进士及第者五人,即丘旭、乐史、王则、程渥、陈皋也。该举数升降,…  相似文献   

14.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关于他的籍贯,《中州集》卷三《党承旨怀英小传》(以下简称《小传》)云:“父纯睦自冯翊来,以从事郎为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遂为奉符人.”《金史》卷125《党怀英传》(以下简称《本传》)同.据《金史》卷26《地理下》:“京兆府路同州,宋冯翊郡定国军节度,治冯翊.”冯诩为倚郭县,即今之陕西大荔县.党怀英《题张维中华山图》诗:“故珠散遗胄,我姓出冯翊.空闻华山名,未始见颜色.” 也肯定祖籍为冯翊的说法.《(雍正)山西通志)卷65《科目》“大定十年进士” 条有曰:“党怀英,马邑人,徙奉符.” 与  相似文献   

15.
“宋玉赋十六篇”,最早见载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载“楚大夫宋玉集三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载“宋玉集二卷”,到《宋史·艺文志》便不见著录。据郭沫若推测,《宋玉集》大概失传于南北宋之交。现存相传是宋玉的赋作共十三篇:《九辨》、《招魂》(王逸《楚辞章句》所收)、《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昭明《文选》所收)、《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和《舞赋》(《古文苑》所收)。另《艺文类聚》卷八二“菰”字条下有“宋玉之(《太平御览》九九九作“赋曰”二字)主人女为炊雕胡饭”一句,似为宋玉  相似文献   

16.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 进士欧阳衮(柳璟榜) 《永乐大典》引《闽中记》:“欧阳衮,字希甫,闽县人。宝历元年及第。”按《淳熙三山志》:“欧阳衮,终侍御史。”《全唐诗》:“欧阳衮,字希甫,闽人,宝历元年及第,官侍御史。”  相似文献   

17.
唐代宗大历年间,有一批“以能诗齐名”的诗人,时人称之为“大历十才子”。但是,他们到底指哪十位诗人,亦即“大历十才子”的主名问题,历来有种种不同说法,有必要进行一番讨论。“大历十才子”之称,最早见于中唐人姚合的唐诗选本《极玄集》,该书李端小传云: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  相似文献   

18.
崔元翰系年     
崔元翰的传记资料,有《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七、《新唐书》卷二百三《文艺传(下)》之本传、权德舆《唐尚书比部郎中博陵崔元翰文集序》(《权载之文集》卷三十三、《唐文粹》卷九十二、《全唐文》卷四八九)及《南部新书》、《唐语林》等笔记。现根据有关资料,对新旧《唐书》本传等误失之处,略作订正,并加以系年。崔元翰,名鹏,以字行。深州安平人。按:崔氏名、字,诸书记载并同。唯其籍贯,《全唐文》小传云:“元翰,名鹏,以字行,  相似文献   

19.
白行简(七七六─—八二六),字知退,《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退之,小字阿怜。原籍太原,后徙下(今陕西渭南)。德宗贞元末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宪宗元和中,卢坦镇东蜀,辟为掌书记。府罢,归其兄居易贬所浔阳。十五年(八二○),随兄入朝,授左拾遗,累迁司门员外郎。穆宗长庆末,振武营田使贺拨志言营田数过实,诏令行简按复之,不实,志惧、自刺死。其文笔有兄风,辞赋尤精密,为后学所摹尚。敬宗宝历二年冬病卒。们日唐书》一六六、《新唐书》一一九有传。《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白行简集》二十卷,不传。今从《文苑英…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6,(3)
《战国策》中载:中山君设宴款待士大夫,司马子期也在被邀之列,但因为就餐时他没有分到羊肉羹而大怒,就投奔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中山君被迫出逃。此时,有两个人却总是执戈跟随。中山君问:“你们为什么这时来保护我?”两人回答:“有一次,臣父饥饿将死,您曾赐一壶食给他。后臣父临死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