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涉深水者得“蛟龙”──试论记者采访作风问题孙世恺当前新闻工作的作风,主要该抓什么?实践告诉我们,以记者工作而论,关键是要沉到"深水"中去,着重克服"浮在上面"的轻飘作风。东汉人王充在《论衡》中说:"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蚊龙。足行迹...  相似文献   

2.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4期黄永年先生的大作《关于〈尔雅〉的“威夷”及其他》,不仅详细考释、说明了《尔雅·释兽》中“威夷”的含意,而且给我们指明了对待学术问题的正确态度与方法,使人受益不浅。今次,后学是想就该文所涉的一点说法提出少许意见,以与黄先生“商榷”。浅陋如我,或有不当,望黄先生海涵。《尔雅》:“威夷,长脊而泥。”同治郝联额重刻本体雅义疏》有:“邵氏任义》引《说文》云:‘委德,虎之有角者也。’委、威声近,既有夷音,如‘周道倭迟’,《韩诗》作‘周道威夷’,是威夷即委靥矣。扩韵》云:‘质,似…  相似文献   

3.
龙凤原型谈     
李婷  易重廉 《兰台世界》2012,(10):50-51
一、龙的原型《说文》曰:"龙,鳞虫之长。"什么样的"鳞虫之长"?罗愿《尔雅翼》引王符言曰:其(代龙)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案博览  相似文献   

4.
说笑     
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刘继庄《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哭,马嘶如笑。”而马并不是幽默名家,大约因为脸太长的缘故。老实说,一大部分人的笑,也只等于马鸣萧萧,充不得什么幽默。  相似文献   

5.
在古籍中对于黄帝伐量尤有许多记载。这在出土文献中也有不少发现。李零先生在《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学人》第五辑)一文中将《鱼鼎匕》与《十大经》联系起来,使我们对于黄帝伐量尤的有关传说有了更新的认识。《鱼鼎匕》铭文云:曰:诞有昆屁,坠王鱼鼎。曰:铁哉!出游水虫。下民无知,参会尤命。薄命入羹,忽入忽出,母处其所。(铭文尽量用通行字写出。其中与本文讨论有关的字,如昆成、黄尤在铭文中分别作“烛尸”、“玄妃’之形。)其中“参蠢(量)蚊(尤)命”李零先生以为即《十大经·五政》:“黄帝于是出其钻俄,奋其戎兵,…  相似文献   

6.
磊雨 《出版参考》2005,(11):5-5
南北朝时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403—444)在著名的古代小说集“世说新语》中讲了一个故事,说东晋的蔡谟(他因被授以司徒,坚不肯就而被免为庶人)在江南见到一种状似螃蟹的蟛蜞,弄来烹煮了吃,吃后腹泻大吐,狼狈不堪。他后来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朋友谢尚。谢尚说:“阁下一生劝人博学苦读,自己却连《尔雅》也未读透。”他的意思是指《尔雅》中本有“蟛蜞”条目,说明那不是螃蟹,是吃不得的。  相似文献   

7.
辋川别业遗址与王维辋川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隐居辋川别业期间,创作了许多出色的山水田园诗。弄清耦川别业的具体面貌,无疑有助于我们了解王维的隐逸生活和他的诗歌创作。关于福川别业,古人有一些描述,如唐冯资《云他杂记》卷八说:“王维居辋川,宅宇既广,山林亦远,而性好温洁,地不容浮尘,日有十数扫饰者,使两童专掌缚帚,而有时不给。”在王维的庄园中,仅专掌扫地的童仆就有十数人,可见其规模之大。家张戒称王维隐居耦川的诗作为“于富贵山林,两得其趣”(《岁寒堂诗话》卷上),大概也是基于这一认识吧。对于上述说法,笔者以往既抱怀疑态度,又不敢断然认定其为误…  相似文献   

8.
虎年有余春到福到陈思聪创作理念:中国传统的图案中,经常取自然的物象(如柑桔、喜鹊)或创造的物象(如龙、麒麟)谐音,制作吉祥图案,应用于佳节庆典中。例如以两只鲶鱼与一个大桔子来表现《年年大吉》,因为“鲶”与“年”同音,两条鲶鱼喻“年年”;桔,柑桔,“大...  相似文献   

9.
《战国策》经刘向整理、定名,成三十三篇,《汉书·艺文志》亦著录如是。然此书至唐时似已有所缺佚,《史记·淮阴侯列传》载 通说韩信自立的一大段文字,司马贞《索隐》云:“案:《汉书》及《战国策》皆有此文。”①而今本《战国策》无载。至宋初,此书残缺益甚,在政府的藏  相似文献   

10.
对明人刻书,后人多有指责。清学者黄丕烈在《校元宋提刑(洗冤录)》中说:“明人喜刻书,而不肯守其旧,故所刻往往戾千古。”叶德辉在《书林清话》卷七中说:“明人刻书,有一种恶习。往往刻一书而改头换面,节删易名。如唐刘肃《大唐新语》,冯梦祯刻本为《唐世说新语》。”明监本《史记》,  相似文献   

11.
说“赛”     
赛,现在的常用义是指比赛,但在古代,其常用义却不是比赛。《说文新附》:“赛,报也。”其本义应指回报、酬报,是个动词。《现代汉语词典》云:“旧时祭祀酬报神恩(迷信):祭赛,赛神。”也就是说,古代人以举行祭祀的方式,报答神灵的恩德。而《新华字典》的解释却略有差异,其释义云:“旧时为酬报神灵而举行的祭典:赛神,赛会。”  相似文献   

12.
梁山好汉的诨名,有不少是以动物而起的。这些动物有麒麟、龙、虎、豹、彪、猿、犬、鼠、蛇、蝎、蚤、蚊、蜃、龟、雕、鹏①等,以上这些还不难理解,但有几个就不大好懂。 有一位好汉叫邓飞,绰号为“火眼狻猊”。《水浒传》第四十四回介绍邓飞道:“为他双睛红赤,江湖上人都  相似文献   

13.
何谓"阑珊"?     
《南方周末》2001年3月15日第16版《弟弟在北京》文中有句云:“我们漫步在灯火阑珊的北京街头,站在高大的立交桥上,品味着‘车流如水’、‘灯海似星’这样的词汇。”——由“灯海似星”,我们自不难想象,夜晚的北京街头,定是“灯火通明”或曰“灯火辉煌”的;那么,这“灯火通明╱灯火辉煌”的景象,是否  相似文献   

14.
<正>明代文献档案里提到俞大猷,常有这样一句描述:继光如虎,大猷如龙。意为北有猛虎戚继光,南有蛟龙俞大猷。俞大猷,福建泉州人,是明代文武兼备的抗倭名将。一、自幼习武俞大猷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五岁时进入当地私塾读书。十五岁考取秀才,从小喜爱武术,每日清晨在清源洞习武不止。  相似文献   

15.
广告不该拿成语开玩笑12月16日北京日报刊登《笑掉大牙的“如姣似妻”》一文指出:利用我国成语的谐音来作电视广告,似乎是当前的一大发明。在一种咳嗽新药广告中,“刻不容缓”变成了“咳不容缓”;在一种化妆品广告中,“如胶似漆”变成了“如姣似妻”;在一种科学...  相似文献   

16.
宋人韩元吉《虞美人·怀金华九日寄叶丞相》词云:“登临自古骚人事。”道出了中国古代文人大都喜欢登山临水。登高临远这样一种现象。阮籍“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晋书·阮籍传》);陶渊明归田后醉心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的生活;来之间被流放后写下过“越中山海高且深,兴来无处不登临”(《桂州三月三日》)的诗句;高适也曾自得于“始临泛而写烦,俄登陆以寄傲”(《陆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序》)的日子;白居易则说:“筋力不将诸处用,登山临水咏诗行。”(《龙门下作…  相似文献   

17.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15):57-57
“风流云散”意思是像风一样流动,像云一样飘散。比喻原来聚在一起的人零落离散。语出汉·王粲《赠蔡子笃》诗:“悠悠世路,乱离多阻。济岱江行,邈焉异处。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例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四十八回:“自从虞博士去了,这些贤人君子,风流云散。”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一〇六回“:众姐妹风流云散,一日少似一日。”汪曾祺《落魄》:“开饭馆的江西人、湖南人、山东人、河北人全都风流云散,不知所终。”柯灵《鱼书》:“偶然在风晨月夕,想起那些风流云散的故旧,便不禁引起一缕深沉的寂寞。”  相似文献   

18.
释“七”     
《汉语大字典》释“匕’云:‘“七,数词。六加一的和。”这是“七”字的基本意义。在说解“七”字的字形及本义时,引《说文》云:“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卖出也。”并引了山《数名古谊),谓“‘七’古通作‘十’者,刊物为二,自中切断之象也……考其初形,‘七’即‘切’字”。丁山所谓古字,当是指甲骨文及六国古文。甲骨文“七”字与“甲”字相同,都像今日的“十”字以甲骨学小辞典》说“七”字的横比“甲”字的横较短,并非普遍如此人《说文》释“甲”云:“甲,东方之益,阳气萌动,从木戴车甲之象_一日人头直为甲,甲象…  相似文献   

19.
木子 《出版视野》2004,(5):27-27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此得名。”清初《花镜》载:“蜡梅俗名腊梅,一名黄梅。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蜡、且腊月开放,故有其名。”很明显,蜡梅是以“色似蜜蜡”、“香如梅花”而得名的,“腊梅”是蜡梅的俗称。但也有人认为,在长江流域和  相似文献   

20.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的名篇。今本《战国策》却误把“龙”“言”两字并为一字,于是有了个“触詟”。《史记·赵世家》记为“触龙言愿见太后”。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所说与《史记》完全相同。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面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