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听了一节小学自然课,课题是《不倒翁》。不倒翁孩子们从小就玩,并不陌生,但是要引导七岁左右的孩子弄清楚不倒翁为何扳不倒,就不简单。教师没有用“重心”、“重力”、“支撑面”等难懂的词汇说明、而是边进边引导学生做三个试验。第一个试验是把原装的不倒翁和取出底部配重的不倒翁作比较,再把配重移位的和没有移位的作比较,引导学生得出上轻下重是不倒翁扳不倒的第一个原因。这时老师设问:“是不是所有上轻下重的东西都扳不倒?”于是引导学生做第二个试验;把一个不倒翁和一个上轻下重而底面是平面的物体同时扳倒,同时松手,…  相似文献   

2.
今天,戴老师对大家说:“同学们,请你们回家每人做一个不倒翁, 明天我们要上‘习作2——小制作’。”放学了,我兴冲冲地跑回家,做完作业,便开始做不倒翁。我从冰箱里拿出一个大小合适、颜色偏红的鸡蛋。又拿来一支筷  相似文献   

3.
做不倒翁     
劳技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不倒翁,同学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我们先把蛋壳洗净,再通过蛋壳顶部的小洞,放人一厘米高的沙子,然后,  相似文献   

4.
我曾有幸听了一节内容为《不倒翁》的自然课,其间,蔡小苗老师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学生揭示了不倒翁的秘密:半球形底部,目上轻下重。把原本深奥的物理原理表达得很浅显易懂。然后我也饶有兴趣地做了这个实验,但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对“上轻下重”这种提法的科学性和严密性的质疑。  相似文献   

5.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学校让各班组织一次小制作比赛,老师把这个消息公布后,我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做什么。放学后,回到家里,我愁眉紧锁,做什么好呢?我苦苦思索着,无意中往电视机旁瞥了一眼,看见爸爸给我买的不倒翁小娃娃,我灵机一动,突然有了一个想法:用鸡蛋壳做一个不倒翁。说做就做,我找来一个鸡蛋,先用针在鸡蛋的一端扎了一个小孔,把蛋清和蛋黄倒出来,然后往蛋壳里面装了适量的沙土。接着,我用彩笔在蛋壳外边画了一个小女孩儿的五官,又用彩纸给她做了一顶漂亮的小帽子。做完不倒翁后,我的心情舒畅极了,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第六册《做不倒翁》习作训练,是要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玩、观察、说写相结合的综合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又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做、玩、说、写”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本文以“做———玩———说———写”的顺序设计了此次写作训练。一、激情导入,明确要求调动学生的情趣,导入环节十分重要。我用这样的导入唤起学生的激情:“同学们,老师做了一个很好玩的玩具———不倒翁。”边指着不倒翁,边有兴趣地介绍不倒翁的外貌和动态。师:“…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特级教师冯梦月老师在中德小学自然常识研讨会上做的这堂《不倒翁》的公开课,展示了我国自然常识教学在迈向21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极具价值的探索。 她从剖析与制作不倒翁的过程中,悉心地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出不倒翁的两大要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科学研究”的无穷乐趣。 本文由冯梦月老师的课堂录像中摘录出来,以供广大教师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做不倒翁     
今天是星期天,我闲在家里没事做,看见妈妈在磕蛋,便想起前天在书上看见一篇写用鸡蛋做不倒翁的文章,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用鸡蛋壳做不倒翁,行吗?”妈妈说:“好吧,你去做吧!”我听了,连蹦带跳地去做不倒翁了。我选了一个又大又干净,没有裂纹,颜色浅的鸡蛋,小心翼翼地在蛋尖处捅开一个小洞,然后,将洞口朝下,让蛋清、蛋黄流到一只小碗里。待蛋清、蛋黄都流干净以后,就开始往蛋壳里装橡皮泥,直到把鸡蛋倒过来放在桌上,能站稳为止。接下来,我用剪刀裁下一小块纸片,用胶水涂满,粘到小洞上,再在蛋壳上面画上一个笑脸,…  相似文献   

9.
聊天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好方法,是习作教学中一种开放型、发展型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朋友式关系的尝试。聊天作文以聊天为手段,指导习作为目的,通过聊天,使学生自觉感悟,产生兴趣,从而轻松落笔,写好作文。笔者就聊天作文作了一些探索:做做、玩玩、聊聊、写写小语中年级教材有篇“做不倒翁”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观察老师用蛋壳做不倒翁,并把过程有顺序地写下来。为能达到训练要求,我认真地设计,师生先一起制作不倒翁,做好之后玩一玩不倒翁,欣赏不倒翁的大肚皮…  相似文献   

10.
正月放假,我在家中看书,邻居家上四年级的小弟弟王军敲开了我家的门:“雪琼姐姐,我们科学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们研究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我买回来一个不倒翁玩具,可就是不知道是什么秘密。你能告诉我吗?”  相似文献   

11.
施雪琼 《科学课》2009,(5):53-54
正月放假,我在家中看书,邻居家上四年级的小弟弟王军敲开了我家的门:“雪琼姐姐,我们科学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们研究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我买回来一个不倒翁玩具,可就是不知道是什么秘密。你能告诉我吗?”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不倒翁》一课后,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老师引导学生按教材要求制作了各种各样的不倒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没有停留在指导学生做不倒翁上,而是发挥学生爱动手的积极因素,巧妙设计了几种小制作,引导学生开展制作活动,具体的制作设计是: 1.指导学生制作“拿大顶的太熊猫”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知道老师像辛勤的园丁一样教导我们;我们应该听老师的话,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教学要点: 一、老师教导我们,我们要听老师的话。 二、听从老师的教导,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导,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育新小学四年级三班上学期来了一位姓张的女老师,有的同学说:“刚毕业的新老师,又不是我们的班主任,我们不听她的话,她也没办法。”同学们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同学们应该怎样做? 揭示课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她虽然不是班主任老师,可她也在辛勤地教我们学习,我们要听老师的话。那么怎样才算听老师的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相似文献   

14.
训练学生的感官是低年级自然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任何知识的来源 ,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因此 ,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用感官去直接认识自然事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些尝试。1 激发学生用感官感知物体属性的兴趣  游戏式。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好动、好玩 ,尤其喜欢做游戏。在自然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能激发学生用感官感知物体属性的兴趣。如教学《不倒翁》 ,教师组织学生玩“推不倒翁”的游戏 ,看谁的不倒翁能不倒。然后提问 :没有推倒的“不倒翁”与被推倒的“…  相似文献   

15.
最近 ,有幸听了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特级教师陈震老师的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指导课《记一次成功的小实验》 ,令人受益匪浅。陈老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 ,匠心独具的教学过程 ,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指导课共由两节课组成。第一节课引导学生学习例文《我做成功了不倒翁》 ,通过让学生“自读—质疑—释疑—自悟” ,弄懂了制作不倒翁的过程 ,明白了例文是怎样借助关连词、过渡句 ,将“制作过程”连接起来的及如何将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为第二节课的作文教学作了充分的知识储备。第二节课更是全堂课的精彩之处 ,共由三个环节组…  相似文献   

16.
制作台灯先把废乒乓球平分成两个半球,把半个乒乓球与小电珠、空心小棒连接起来,用旧火柴盒或其他盒子做台灯的底盘,里面安好电池,最后接好导线、开关,一个小台灯就做成了。制作不倒翁将废乒乓球剖一开口,塞入适量的橡皮泥,让它在乒乓球内壁粘牢,作为不倒翁的底座,将一块扇形的硬纸卷成锥形,粘在底座对侧的上方,用彩笔画上人头像,就做成了一个不倒翁。  相似文献   

17.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判断: 1.不倒翁上轻下重,所以不倒。 2.不倒翁上轻下重,所以不容易倒。 显然不倒翁的不倒与物体的不容易倒是有区别的。在解释物体为什么不容易倒时,学生的答案不统一,大致有三:1)这些物体上轻下重,底下半球形,所以不容易倒。  相似文献   

18.
楼逸昊 《新读写》2012,(10):40-40
生物老师精心组织我们做解剖鲫鱼的实验。进入实验室后,老师给我们一一说明了实验的注意事项。不过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满脑子在想:  相似文献   

19.
作文课上,老师说:"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同学们听了,都欢呼起来。老师又说:"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就是在桌上画一条直线,把米尺的中点放在线上,两人分立两边,用两个手指紧紧按住米尺往自己  相似文献   

20.
《不倒翁》是二年级平衡单元教学中的起始内容,教材在编排上按照“认识不倒翁——探索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制作不倒翁”的思路进行设计,也就是按照“发现问题——自行探究——巩固应用”的程序进行的。但是在按课本上思路进行教学时,我们发现学生在探究不倒翁秘密时,对不倒翁底部是圆球形的这一关键发现不够,影响了结论的得出。在改进的过程中,我们尝试着对教材重新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