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指人的各种感情欲望,是《红楼梦》中揭示得最为深透表现得最为成功的重要内容。梦因情而生。曹雪芹在书中写了大小数十种梦幻,说到底都是为表现"情"服务的。情切切,情未了。梦是情的派生物。作者对书中人物的梦幻写得细腻、逼真、传神,变化多端,熠熠生辉。所揭示的情更是浓烈、厚重、含蓄、深沉,丰富多彩,耐人寻味。情与梦浑然一体,梦与情对表现人物揭示主题可谓双峰对峙,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梦”是《红楼梦》的核心意蕴,也是宏的重要特色。曹雪芹在书中写了大小33个梦幻,说到底都是为表现“情味”服务的,情与梦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在讲述故事内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艺术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拓展思想内容,深化作品主题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梦”是《红楼梦》的核心意蕴 ,也是宏著的重要特色。曹雪芹在书中写了大小 33个梦幻 ,说到底都是为表现“情味”服务的 ,情与梦水乳交融 ,浑然一体。在讲述故事内容 ,推动情节发展 ,塑造艺术形象 ,刻画人物性格 ,拓展思想内容 ,深化作品主题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深谙仕途况味的汤显祖在”为情作使”的意图下,创作了“二梦”,因而“情”是这两部戏的表达宗旨。“二梦”既展现了善情,又描写了恶情,并有意识地揭示了善情为恶情所吞噬的过程,从而对官场社会予以强烈的批判,对追求宦情的人士子予以警醒,同时也表现了作对世事的难以忘情。  相似文献   

5.
眼睛是人体中最为传神的器官,有着“心灵之窗”的美称。因而文学家最喜欢描写人物的眼睛。通过描绘眼睛可以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可以透视人物的心灵秘密,可以表现人物的善恶美丑。鲁迅先生是描写眼睛的高手。在小说《祝福》中曾多处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悲苦命运和精神变化.对塑造祥林嫂的形象、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晋代大画家顾恺之在谈画人物时说:“人体的某些部位画得美一些或丑一些都是无关紧要的,要想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画得生动逼真.关键全在这个眼珠儿上。”  相似文献   

6.
<正>游子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话题,许多作品叙写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这些作品中有的写触景生情,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的写闻曲思乡,如李益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有的写逢节思亲,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有的写思乡成梦,如温庭筠的“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有的写书信传乡情,如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有的写感时思归,如杜甫的“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有的将思亲之情转为报国之情,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  相似文献   

7.
刘晶 《陕西教育》2009,(4):80-80
《西洲曲》可谓是中国诗歌史上的“言情之绝唱”。全文以“忆——寄——望——梦”为序,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诗中用不同的景物描写,表明季节的更替,随着季节的变化,展示了人物不同的活动,各种感情也随之自然地流露出来。景,描绘得细腻清新;情,抒发得真挚委婉。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谱写了一曲南北朝时期青年女子追求自由恋爱的情歌。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是诗人,他的诗才还表现在《红楼梦》中所写的大量“诗论”上。这些“诗论”虽然如同小说中的诗词曲赋一样是书中人物说的,应该与曹雪芹专门写的“诗论”有所区别,但我们把小说中的“诗论”与敦氏兄弟、张宜泉等人对雪芹诗词的  相似文献   

9.
杜甫的咏物诗多写弱小细微的事物,通过这些事物寄托着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哀叹。杜甫往往采用借物达意、托物寄情等表现技巧,将心中之哀叹、悲悯抒发得中正平和,而这也正是儒家“哀而不伤”诗教的体现。杜甫还往往以嗔怪的口吻、拟人的手法“怨刺上政”,使怨情的抒发能够表现得“怨而不怒”。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写梦之多之好之活,恐怕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是很突出的。全书总共写了大大小小的梦三十二个,前八十回中共写了二十个梦。全书中最长的数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其次是第八十二回林黛玉的一场噩梦和第一百一十六回贾宝玉再游真如福地。然而,《红楼梦》中的梦境描写,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有的紧密地为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服务,作者通过梦境,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有的则是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特别是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红楼梦》写梦的手法也是变幻莫测,从不雷同。有时写梦又通篇不用一个“梦”字,倘不仔细看,不觉是写梦;多数…  相似文献   

11.
《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号称四大奇书。四大奇书中晚出的《金瓶梅》因其在题材内容、人物塑造,艺术表现等方面的新颖独创和语言方面的高度成就而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赞誉此书“同时说部,无以上之”(《中国小说史略》)。从历史的眼光看,《金瓶梅》一书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当然也存在着众所周知的缺陷),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是写人叙事细腻致密,生动传神,成就甚高。前人因其叙事能做到“情景逼真”“情事如画”,写人能做到“口吻极肖”“传神”“活现”,而赞其写人叙事皆能“妙得其情”,说作者“真炉锤造物之手”(上述几则引文皆见于《新刻绣像金瓶梅》一书之评点)。下面就  相似文献   

12.
论妙玉     
妙玉在《红楼梦》众多女性形象中,是既独特、又典型的。她名注“金陵十二初”正册之六,可见是个紧要人物了,但在书中却着里甚少,是十二初中写得最少的人物之一。在前八十回中,有关妙玉的文字只有五处(除开第五回中的判词及词曲),其中有她直接出场的才两处。作者对她惜呈如金,正写不多。更多地是采用倒写、暗写、“不写之写”,给人物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她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她是十二钗中唯一的女尼形免以“槛外人”自居,然而内心却异常不“安分”。“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两句判词,道出了她内心尖…  相似文献   

13.
考测点导航记叙文是叙述描写人物、事件、景物来表达一定主题的文章。要求学生写记叙文要看清题目,明确写作内容;主题要明确,立意要新;材料新颖、真实;合理地组织材料,巧妙地安排结构;善于描写。写记叙文是对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一种基本训练。典型题点击一、有人说,花季少年爱做“梦”。其实,梦既可以是一种理想或追求,也可以是对生活的思考与希望……“梦”中有“我”及与“我”相关的人和事……人人都盼望“梦”在“那一天”能成真。请以“我最盼望的那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内容积极具…  相似文献   

14.
写文章——叙述事情,需揭示事件的意义;刻画人物,需表现对人物的喜恶褒贬之情;介绍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论题,要发表对论题的看法……通常,我们把“事件的意义”、“喜恶褒贬之情”、“特征”、“看法”等称作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因梦成戏”戏曲观念,是在其“因情成梦”的独特人生体验与“以梦写情”的戏曲创作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从《紫箫记》到《紫钗记》,体现了汤显祖“因梦成戏”戏曲观念的理论自觉,之后他完全遵行了这种戏曲创作逻辑,并且进一步丰富了其审美内涵.这种戏曲观念的美学价值在于“梦”不仅是剧作家用以塑造人物、观照现实、寄托理想的重要手段,也是剧作意蕴风格、艺术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更是戏曲编创的“主脑”与关捩,其中涉及到中国古典戏曲美学诸如“虚实”、“体用”、“传奇”、“真幻”等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6.
作文指导题目精析:本次习作对所写的内容没有作任何限制,因此,你最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不管写什么内容,都必须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重点指导: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编故事、写读后感等众多体裁中,写哪一类呢?同学们可以通过回顾与比较,选出你最喜欢写又最擅长写的那一类来写。写人,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写事,要把事情写完整,并把事情的意义揭示出来;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表现景物的美;状物,要通过对特点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对“物”的喜爱之情;编故事,既要有趣,又要合乎情理,把故事中所包含的意义表现出来;写读后感,要“读”“感”结合,重点写“感”,写“感”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到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7.
书道原微--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抒情言志是书法的审美功用,尚道成道是书法的大境界;道的大境界,也是人性的大自由境界。书情、人性通道心,三位一体,是为“书之道”。人性的超越,书之法与无法及书之惰性的自由性与丰富性,意味着书法的触角可以自由深入地悟道、言道、载道与致道。书法、道之华。  相似文献   

18.
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状态的一种写法。跟语言、行动描写相比,它更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思想斗争,不但可以把人物写活,而且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容易跟读者的心情及时沟通,引起读者的共鸣。在学生的习作中,在心理活动描写方面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两梦——“草桥惊梦”和“游园惊梦”分别借剧中人物张生和丽娘之梦表达出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境界。“草桥惊梦”,张生之情起于梦而止于梦;“游园惊梦”,丽娘之情发乎梦却超越梦。一梦见出历史的无奈与真实,一梦见出理想的追索与光芒。  相似文献   

20.
对话写得好,可以揭示人物特征和人物内心世界,使文章富有生活气息。那么,怎样才能把对话写好呢?第一,写对话要有选择。写人记事不能有话必录,而应该选择那些与事情、情节相关,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话来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