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8,(2):68-78
居民是旅游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重要利益的相关者,从居民的视角了解旅游城镇化发展对雁洋的影响,有利于更好的推进雁洋旅游城镇化的发展.通过梳理国内外对旅游城镇化和旅游地居民感知的研究,以旅游城镇化为调查研究对象,选取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和社会环境三个指标构建雁洋镇旅游城镇化居民感知的影响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其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雁洋镇居民对旅游城镇化的总体发展持中立态度,同时居民对旅游城镇化正面影响的感知较为强烈,存在"社会文化生活正面影响"、"社会经济正面影响"、"社会环境负面影响"、"社会经济负面影响"、"社会文化生活负面影响"和"社会环境正面影响"六个影响居民旅游城镇化感知的显著公因子,同时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不同居住时间以及不同户口所在地的居民群体间对旅游城镇化的感知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从游客的人口学特征、社会信息以及对旅游灾害事件的感知与态度这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认为:游客对旅游灾害事件的感知存在差异,旅游灾害事件对旅游地造成影响的感知较为强烈,对灾后重建的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同时针对灾后旅游目的地的重建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汶川经过近三年的地震灾后恢复建设,其旅游业复兴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课题组总结出汶川灾后旅游振兴发展的"三高一统"模式,即高目标引导、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统筹整体推进旅游重建工作,实现以旅游为主导,整体推进交通条件和接待设施升级、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旅游产业关联效应、旅游资源整合和路线打造、民族文化保护和新文化注入、标准规范和品牌树立等重建路径,进而实现了旅游支撑系统改善、特色旅游村寨集镇、旅游带动产业升级、旅游布局科学合理、旅游文化彰显、旅游形象提升等六大突出绩效,最终全面实现灾后旅游产业振兴。"汶川模式"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聚落的重建使得错高村社区居民"家"空间发生了变化.基于"家"空间理论,以林芝传统古村落错高村为研究对象,从社区居民视角出发,充分运用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错高村社区居民重建的"家"空间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家"的重建使得错高村社区居民"家"的空间位置、结构和范围等均发生了变化,居住空间从无序到有序、活动空间多元化、感知空间扩大化、意象空间多样与秩序化以及情感空间波动化.对乡村旅游发展后社区居民"家"空间重构进行解释,有助于社区居民尽快建立对新"家"的认同,进而促进对传统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民族旅游地居民对文化景观变迁的感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SPSS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居民的旅游文化景观变迁感知及感知差异形成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民族旅游地J苦民的文化景观变迁感知主要表现为对"旅游对梯田影响"、"歌舞表演因子"、"服饰与精神信仰"、"节庆习俗"等9个方面的感知;不同个体特征对社区居民旅游文化景观变迁感知的作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旅游经营情况及意愿、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索对民族旅游地居民的文化景观变迁感知差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玉树的灾后重建,使玉树市的城镇化建设在硬件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在这样一个水平之上玉树应借助重建后的有利条件,通过努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农牧业的现代化水平,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经济,大力推进特色旅游来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通过完善城镇社保制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强化社区建设来进一步提升人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加速推进玉树区域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带动玉树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常态下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为此国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道路,强调生态文明理念,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理念。通过对旅游导向的城镇化功能分析认为,旅游小城镇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对资源充分利用发展的地域空间集聚发展模式,在促进产业融合、吸引居民就地就近就业,以及改善小城镇环境等方面符合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是对传统城镇化的一种反思与替代,是新型城镇化路径的一种选择,并提出了旅游小城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目前更趋向于提升农村居民的感知和满意度,实现高质量扶贫.以皖南地区扶贫模式特点鲜明的枞阳县、石台县、休宁县和徽州区为研究对象,归纳和梳理四地的不同扶贫模式.基于居民正感知、负感知、参与意愿和满意度四个维度,对不同模式下居民的微观感知层面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多元主体协同"模式取得最优的扶贫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总结其他地区重大地震灾后重建的经验基础上,认为灾后重建不只是经济重建,而是涉及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变化,以及人们生活变化的重大转型发展,旅游重建不只是旅游设施的恢复重建,而应包括提升旅游地形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员工技能、市场营销和建构新的伙伴关系的综合发展,以期这些认识及重建策略对四川汶川灾区灾后旅游重建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地居民对黑色旅游开发的态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汶川地震为例,从居民的灾后心理特征出发,将居民对旅游者动机的感知,对旅游地形象的认知,及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作为衡量当地居民基本态度的三要素,并分析居民态度对黑色旅游开发的影响,指出在开发过程中要保护当地居民的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