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古代官德思想较为丰富,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然而,官吏德治思想的片面性、局限性和不彻底性,使现实中的官德失衡、官吏德治软弱无力.因此,扬弃古代官吏德治思想,注重官吏德治的自律与他律,对于有效推动当前的政治改革,加强德治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律与他律概念在艺术理论中经常被使用.但往往在用法上不明确,在理论阐释上易产生歧义.在<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中,作者也始终贯穿着对自律、他律问题的关注与探讨.虽然音乐中从不同的角度看,的确存在自律或他律的因素,但将自律与他律对立起来.并以其作为不同音乐学派划分的依据是不够严谨的.因此.可以从自律、他律的概念入手,从内容--形式关系对自律、他律观的影响中揭示出音乐既是自律的又是他律的,是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3.
自律与他律概念在艺术理论中经常被使用,但往往在用法上不明确,在理论阐释上易产生歧义.在<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中,作者也始终贯穿着对自律、他律问题的关注与探讨.虽然音乐中从不同的角度看的确存在自律或他律的因素,但将自律与他律对立起来,并以其作为不同音乐学派划分的依据是不够严谨的.因而,可以从自律、他律的概念入手,以内容--形式关系对自.律、他律观的影响揭示出音乐既是自律的又是他律的,是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4.
再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是理性主义伦理学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在近代欧洲反对宗教统治的过程中具有启蒙意义和历史进步性.马克思支持与宗教他律相对立的理性主义道德自律论,以反对宗教他律;但也反对把自律绝对化,反对理念主义的他律论,在辩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公民道德建设:自律与他律的双向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在本质上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是人的主体性与社会的规范性的统一。公民道德作为社会实践主体内在品性和社会生活方式的结合体,本质上也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因此,自律与他律的双向建构,是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条件,自律是他律的极好补充,可把他律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二者不可偏废。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应是他律和自律的双向建构。一是要制定并正确实施他律措施。职校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制定严格的校纪、校规,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导向、规范,理性约束、驾驭和把握个性欲望,"准军事化"管理也是可采取的方式之一,但要防止他律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学术不端惩防机制:自律、他律与惩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人们也为频发的学术不端事件深感忧虑。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学术自律固然重要,但光靠自律不能解决问题;防范学术腐败他律比自律更重要,但他律须经由自律奏效;宜将他律制度规范化、常态化,自律、他律与惩处相结合,方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会自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3个阶段,即: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在小学阶段,正是儿童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道德判断上逐步转化?如何采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由他律到自律呢?  相似文献   

9.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我党既定的战略目标,我们目前开展的教育形式,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集中学习,这种靠外在力量推动的学习,我们可以称之为他律:一类是个人自觉实践,这种靠内在力量推动的自觉实践,我们可以称之为自律。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他律是基础,自律是保证。抓好他律和自律,既要重视他律,更要重视自律,处理好外因、内因二者的关系.把保持先进性教育建立在教育主体自觉性、主动性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二者相得益彰,是保持先进性教育的持久性、长效性的一个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职业道德在强调他律的基础上,更突出自律的作用,他律必须向自律升华.职业道德建设本身就意味着把受教育者由被动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教育者必须从方式、方法上讲究科学性,并最终培育受教育者健康完善的人格,培养人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政府职能要从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全能政府",转变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服务型政府",从原来的"统治"走向"治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些问题做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迫切需要政府职能转变,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要求政府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能力.依据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小而强的政府”模式自然是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目标模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在政治剧变后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经济职能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环绕此问题,来自政界和学界的许多人士都注意到一点:东欧转轨国家是否可以借鉴东亚模式的“强政府”?各方面对此众说不一。事实上,东亚模式与东欧转轨国家的经济、社会条件虽有一些共同之点,但差异是明显的。东欧国家可以学习东亚经济起飞的成功案例,但不能简单地借鉴东亚模式的“强政府”。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在西南地区建立“和平政府”已成泡影,加之日本方面已私自更改了日、汪间的协议,使汪精卫急于东渡日本。在东京,日本政府对汪在沦陷区建立“中央政府”表示支持,然而,这一“中央政府”已注定将要支离破碎,并将成为一个傀儡政府。  相似文献   

15.
郑茂刚 《培训与研究》2007,24(8):99-101
在国家与农村关系的制度框架下,从政府与乡村社会两个层面和"官治"与"自治"两条主线考察,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呈现出一条自治化(县政乡治)——行政化(乡政治理)——行政化与自治化并行(乡政村治)的变迁轨迹。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逻辑影响深远,以至我们改善乡村治理的任何努力都不可能脱离"乡土中国"熟人社会抑或半熟人社会这一历史基础及其演变,都不能不重视乡村治理单一行政化的近代特征及其教训,都不能不肯定村民自治这一具有民主价值的当代元素。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央地关系相继走过了"集权制"下的"央主地从"、"分权制"下的"地方主义"以及"分权—合作制"下的"央地共治"等三个阶段。"央地共治"模式的提出,既改变了"央主地从"模式下中央对于公共决策权的垄断,也改变了"地方主义"模式下只强调"分权"而不强调"合作"的弊端。从决策—执行一体性来看,中央政府要想改变地方政府在执行中的"不合作",就需要在决策中采取"合作"。由此,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上逐渐向地方开放,并表现为决策权力上的地方分享、决策主体上的地方参与、决策过程上的地方影响,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般而言,政府公信力主要由政府能力、传播载体和公众满意度三大要素构成,其中,大众传播媒介扮演着"宣传员"和"监督员"的双重角色.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标志的大众传播的迅猛发展,使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严峻挑战.要破解政府公信力提升难题,必须从面临的挑战和自身系统构成出发,促进"三个转变",即政府从管制...  相似文献   

18.
公共性是政府的根本的、第一位的属性,这是理论上的应然政府,但在政府的实践中,政府又具有“经济人”的一面,偏向于对“自利性”的追求,这是政府公共性的应然与实然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一矛盾,让政府的公共性得到应有的展现,找回政府公共性的本真,是我们要予以不断探索的目标。从行政伦理的维度看,应该从两个层面加以考虑,一个是政策法规层面,即制度层面,另一个是行政主体的伦理道德层面。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新兴的、综合性强的产业,文化产业需要政府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运作文化产业有其政策、组织协调上的强势与便利,却也有如何有效处理“社区参与”和市场运作的难题。江西省龙南县政府于2008年运作“龙南客家文化年”,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20.
执政科学性和执政合法性是政党执政的两个根本问题,政党的执政方式与这两个问题密切相关。在民主执政的趋势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创新必须分层推进,这是基于民主本身的限度、中国对强政府和强公民社会的需要、苏共改革的教训、党在基层执政方式的实践发展等四个方面分析得出的结论。在政治结构的基层应采取“党政合一”模式,在中层应采取“政党监护”模式,在上层应采取“政党引导”模式。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党的执政科学性,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