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许美群 《教师》2010,(25):78-79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斛。通过互动产生思维的碰撞,而思维的碰撞可以闪现智慧的火花。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通过互动产生思维的碰撞,而思维的碰撞可以闪现智慧的火花.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设计问题,用问题串起课堂,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思维的流动不再是一味由教师流向学生,而是师生相互碰撞,师生相互接纳,生生相互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课堂教学则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推进的过程,有着不可预测性,所以意外会不断出现,错误会随时发生!  相似文献   

4.
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使得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了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思维的流动不再是一味由教师流向学生,而是师生相互碰撞,师生相互接纳,生生相互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课堂教学则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推进的过程,有着不可预测性,所以意外会不断出现,错误会随时发生.  相似文献   

5.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我们的教学将更加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主要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个人与小组之间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是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思维碰撞,从而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相互提高的教学现象.师生互动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6.
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意味着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意味着师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理想.互动的课堂如何得以实现呢?下面结合课改实验在这方面的探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让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有肢体语言、有声语言、情感、思想、技能等多种形式。在这师生同场构建的过程中,师生要相互敞开心扉,多信息交流,这样学生就会心态开放、个性张扬,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师生得以平等关系,从而拉近距离,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因此,思维的流动不再是单向的、封闭的、一元的,而是多维的、开放的、多元的,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相互碰撞、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  相似文献   

8.
一、案例背景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接纳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真诚交往、共同探讨、获得知识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过程已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思维的流动不是一味地由教师流向学生,而是师生相互碰撞、相互接纳、生生相互接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故",如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平等、互动、和谐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的流动是多维的、开放的、多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相互碰撞、接纳、启发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无法预料的"意外事故".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小学数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课堂教学过程已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思维的流动不再是单向的、封闭的、一元的,而是多维的、开放的、多元的,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相互碰撞、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的流动不是一味由教师流向学生,而是师生相互碰撞,师生互相接纳,生生互相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在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故”,如学生的回答、发问、解法出乎教师的意料,或学生行为令教师尴尬等等.那么,如何看待和处理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意外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陈锋 《小学生》2012,(12):1-1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接纳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真诚交往、共同探讨,获得知识的互动过程。由于数学活动的开放性较强,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旁逸斜出,即使课前预设再充分,一节课也会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遭遇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其实,"课堂意外"是学生真实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  相似文献   

15.
冯宝容 《考试周刊》2011,(84):63-63
一、何为动态生成性教学 《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过程已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思维的流动不是一味地由教师流向学生,而是师生相互碰撞、相互接纳,生生相互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故”,如学生的回答或发问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的行为令教师尴尬,等等。那么,如何看待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意外呢?  相似文献   

17.
1 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含义与意义 1.1 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含义 教学中的互动是主体之间的交往.它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过程.在教学中,互动存在着师生间的互动和生生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现、思考、探索、创新、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师的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般做法是:讲练检  相似文献   

19.
严平 《四川教育》2006,(11):19-19
“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气。”教学互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生命沟通和交往,它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融、心灵的碰撞、思维的共振,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本质是交往,在交往中师生相互启迪、沟通、补充,不断完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0.
互动生成的课堂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注重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互动,以期达到学习共同体之间思维的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质疑、相互评价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