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区域发展差距的产业解决途径——赫希曼基准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是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笔者认为解决这种现实存在的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关键在于将西部民族地区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并指出这种转化的根本途径在于西部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重新选择。就此,文章对西部民族地区新主导产业选择标准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探讨中扩展了赫希曼基准的理论含义,并且运用简单的数学模型加以说明。分析结果表明赫希曼基准是西部民族地区选择新主导产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主导产业具有关键性地位。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说,区域经济发展就是建立主导产业群。青藏铁路经济带的主导产业群选择,对于保护和发展青藏高原以及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本文探讨了青藏铁路经济带主导产业群的选择基准,并分析研究了适合于青海和西藏两省区主导产业群选择的主要路径及规划中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3.
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区域合作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选择,以及主导产业培植与扶持。该文根据赫希曼的主导产业选择的产业关联度基准,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各产业产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泛珠三角经济合作背景下选择并确定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政业、旅游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生产等10个产业为广西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在日益扩大,其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低是导致其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教育正是人力资本得以形成的主要途径。分析了当前西部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选择对策。  相似文献   

5.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中部崛起战略,都是为解决这一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全局而提出来的战略选择。我国中部地区,身处中国经济的腹地,如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承东启西”,“呼南和北”,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无疑成为影响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实现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是,西部大开发以来,中部经济却并没有像许多学者预测的那样,依托西部大开发的优势和贯通东西的地理位置,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反而出现了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发展速度慢于西部等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西部大开发前后,我国中部地区与东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研充。解析中部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通过对现实背景的分析,为中部崛起战略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甘肃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化与县域优势主导产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探讨甘肃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的相互经济关系,阐释了县域优势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提出了合理选择与发展县域优势主导产业的对策,以期推动河西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则由于各种因素发展缓慢,其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相比差距更大.从西部这几个省份来看,少数民族较多,并且呈现出多样化,55个少数民族,几乎全部都有在西部居住的.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不只对西部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整个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要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探讨甘肃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的相互经济关系,阐释了县域优势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提出了合理选择与发展县域优势主导产业的对策,以期推动河西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东西部地区出现了很大的发展差距 ,党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 ,为西部地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如果说东部的开发与发展凭借的是地理区位优势 ,那么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则在于丰富的资源优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内容之一。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其后续产业可为地方增加致富就业的机会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 ,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十分脆弱 ,如何才能发挥西部资源的优势 ,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同时又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将矿业活动对环…  相似文献   

10.
要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摆脱地区贫困问题,就要充分地挖掘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国家给予政策扶持上的倾斜,将民族地区人民的力量带动起来,发挥民族地区的智慧力量,不仅解决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而且还要缩小地区经济收入差距,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生活奔向小康.地区经济差距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在政策的引导下,迅速地发展起来,也在短短地几年之内缩小了与中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但是,发展是持续性的,随着中部地区发展角度的加快,使得民族地区经济总是存在着相对滞后性,这就需要开拓思路,发挥创新精神和聪明才智,以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以解决民族问题为重点,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趋势是长期困扰和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现状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地区经济差距的成因,继而探讨了解决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趋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经济发达地区和全国平均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程,是各族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解决现阶段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提高民族地区经济的战略地位,并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采取相应对策,才能更好的解决民族地区群众的贫困问题,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有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因此,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差距人手进一步分析导致不同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因素,对我国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宏观政策调控,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和协调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武陵民族地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该地区具有政策、区位、资源等优势。目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五个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低,发展差距仍在拉大;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三是工业化水平低,支柱产业缺乏;四是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五是人才缺乏,劳动力素质不高。武陵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走特色经济产业发展之路,其对策有五:一是确定发展武陵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产业的重点;二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构建大武陵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圈;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四是培植特色经济产业,注意抓好龙头产业、市场流通、科技含量和服务环境四个重点;五是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本文以铜仁地区为例探讨武陵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有利于加快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中,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作用,分析了西部高等学校及人才资源状况,并据此提出了有关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些设想,以期在西部大开发中,对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做一探究。  相似文献   

16.
逐级论证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地区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规模,地区产业的竞争力决定地区高职高专教育相应专业的竞争力.为了保证办学的质量、规模、效益,高职高专学校要优先优势专业的发展.优势专业的选择基准有两个:第一是在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内,本地区竞争力强的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所对应的专业;第二是学校的优势师资所对应的专业.最后还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面对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和文教差距,西部网络教育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打破单一的发展模式,建立多维的发展模式,带动西部经济的腾飞,推动西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本文旨在探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则由于各种因素发展缓慢,其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相比差距更大。从西部这几个省份来看,少数民族较多,并且呈现出多样化,55个少数民族.几乎全部都有在西部居住的。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不只对西部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整个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要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上.造成县域经济滞后的原因之一,就是西部职业教育对县域经济的贡献落后于东部.为此,本文在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贡献的关系,以及东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和职业教育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东部经验、完善西部职业教育,以进一步促进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东西部经济合作是缩短我国东西部差距的现实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