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地方行业协会何以率先叫板国家版权局?在过去的一周里,广州娱乐业协会的会长黄世球成为了新闻人物。但媒体的关注和话题的敏感,却让他很矛盾。一般情况下,在刚接到媒体采访电话的时候,他会抱怨着不要再骚扰他了,他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但随后,他会在深呼吸的调整后,滔滔不绝地陈述协会的一揽子观点。他不停地通过电话向外界重复一句话是:“我再重申一遍,我们不是反对收费,我们是反对这种收费方式。”统一与分歧11月24日,他在接受本刊采访的一个小时里,接到6个这样的电话,向对方抱怨了6回,重申了十多次他的观点。然后他开始当着记者的面,…  相似文献   

2.
"公"字当头 去年3月,我策划了《中国百强县·浙江巡礼》系列报道,组织部里同志分赴浙江省的百强县采访.出发前,我通过电话跟绍兴县委宣传部联系.电话那头,对方很高兴,但却不是很欢迎,一会儿说:"我们也没做什么,不值得宣传."我们再三要求采访并请求帮助.对方沉思了一番,说:"好吧,那你们报个价,需要多少宣传费?"我听后心里咯噔一下,忙反问道:"什么宣传费?"那人笑着说:"你们新闻单位宣传报道不都要宣传费的吗?"我便响亮地回答道:"我们的报道是不收任何宣传费的!"后来,我跟其他20个县委宣传部联系的时候,先说明来意,再强调一句"不要宣传费".结果,对方都愉快地接受了采访,我们也顺利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3.
一个推销员的故事近读这样一则国外营销趣事轶文:乔治·吉拉德是当令美国排名第一的汽车推销员。有一次,一位名人向乔治买车,乔治向他推荐一种新型车,眼看就要成交了,对方突然决定不买了。对方为何突然变卦呢?乔治百思不得其解。到了晚上11点,他忍不住拨个电话给...  相似文献   

4.
5月22日,一位涂姓农民工向我报料称,他在下班路上被打劫摔伤,现在厂方不管不问,希望得到媒体帮助。我在采访了受伤者和主治医生后,觉得有些不踏实,毕竞只是对方一面之词,还需要向相关部门核实。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电话,让谎言不攻自破。当晚8时,经多方联系,接通了当地派出所所长的电话。据  相似文献   

5.
对热点问题向来敏感的媒体,最近与赵忠祥先生叫上了板。其原因盖由老赵的两本书——《岁月随想》和《岁月情缘》引起。我和老赵熟识。在十多年前社会上盛传他是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时,我们曾有过一段愉快而难忘的合作。不久,他拿出了自己的业务自传与我商量,能否在《青年文摘》杂志上摘登。大约是五年前的春节后不久,他又突然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我想在自己业务自传的基础上,扩写成一本书,主要讲讲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人和事以及相关随想,中青  相似文献   

6.
让典型走下"神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市市长夏耕日前见到我说,媒体宣传真厉害,许振超作为青岛港的一名普通工人,短短几天就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讲到了新华社的稿子,认为这个典型的宣传很成功.这天晚上,我又接到了《陕西日报》一位老记者打来的电话,说《陕西日报》连续3天用了近乎整版的篇幅刊用了新华社播发的介绍许振超事迹的稿子,说明了这个典型受欢迎,也说明新华社在典型人物宣传上有了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1994年3月7日上午,笔者接到一个电话。对方问我:“你知道我是谁吗?”听声音,既亲切又熟悉,可一时又想不出来。对方告之:“我是董淑照。”“哎啊,我的恩师,您羞死我也。”我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接到他从山东济南打来长途,惭愧的是,这个电话应该是我给他打去。董淑照现为《工人日报》主任记者,驻山东记者站  相似文献   

8.
在同辈人中间,大家几乎都对王揖同志有个共同的印象:他精力充沛,身强体壮。我万万没有料到,竟会突然收到他去世的消息。他走得太早了.太出乎同志们的意外了。9月20日,我从外地回来,一进家门,就看见桌上放张字条说北京来电话,告知王揖同志病危。我简直不相信这张字条,以为电话中听错名字,误记下来。于是,我急忙给王揖同  相似文献   

9.
曹玉龙先生走了,走的那样的匆忙,那样的突然.1998年4月16日,我曾去东北烈士馆资料室见他(时曹先生离休后最后受聘于此).那时他仍然精神矍烁,谈吐如旧,午间还用一茶缸粥一点咸菜充饥而忘我地工作.谁知此时他早已是重病在身了.临别前他送我一册<老照片>合订本和一册<文献著录标准>,这已不是他第一次送书给我了.4月22日,我因一事需要向他征求意见与他通了电话,这次电话中他已透露出自己身体不适,患肺感染云云.  相似文献   

10.
1971年9月12日回到家,我吃了安眠药就休息了. 可躺下不久,3点多钟,电话突然响起来,是周总理通知我立即到人民大会堂.我迷迷糊糊地穿上衣服就去了.  相似文献   

11.
前些日子,有一位很有名的人去世了,我在网上看到帖子后,认为是值得“传播”一下的“新闻”。刚好一个朋友打来电话,我迫不及待地对他说:“你知道吗?某某去世了。”“谁?”朋友很认真地追问一句。我说“某某去世了!”“噢,与我没关系,我以为他早就不在了  相似文献   

12.
在同辈人中间,大家几乎都对王揖同志有个共同的印象:他精力充沛,身强体壮。我万万没有料到,竟会突然收到他去世的消息。他走得太早了.太出乎同志们的意外了。 9月20日,我从外地回来.一进家门,就看见桌上放张字条说北京来电话.告知王揖同志病危。我简直不相信这张字条,以为电话中听错名字:误记下来。于是,我急忙给王揖同志的老伴陈振翟同志写信,给北京我们共同的老朋友写信,打听他的究竟。不料,9月24日又得到了更坏的消息:王揖同志已于9月22日逝世了。信中并说,在他病倒之前,正在为筹  相似文献   

13.
"生无所息,日有所进"——忆于鸣镝先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6年10月16日夜,我突然接到了于鸣镝家属长途电话通知,惊悉于先生於是日上午10:15在大连病逝的噩耗!而此前一天(15日)夜我还与其夫人通过电话,询问于鸣镝先生近况,得知其因脑瘤复发已住院近一月之久……  相似文献   

14.
6月30日下午,我到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开会,听到宋原放同志于当天凌晨去世的消息,简直有些不敢相信.因为4月份,我还给他打过电话,为准备写学林史话向他求证学林成立之初的情况,同时约请他作为韬奋出版奖的得主为纪念韬奋诞生110周年写一篇文章.当时问起他的健康情况,他和他的老伴沈老师都说还不错.我在电话中说,等您写好了,我来看您,并拿稿子.谁知道,病魔竟突然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月8日晚,忽接辛笛女儿王圣思来电,告知其父亲已于上午在中山医院逝世.这突然其来的噩耗,使我惊讶,太感意外了.记得一星期前,我曾与王圣思通过电话,她说,父亲住院主要是血糖较高,目前已有好转,病情稳定,即日就可回家,你就不要来医院了.我听了很高兴,心想待他回家后再去看望.谁料他病青突然变化,竟匆匆离去,悲痛之余,后悔没到医院去探望,深深感到遗感!  相似文献   

16.
8月28日凌晨2时左右。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滴铃铃,滴铃铃……”一阵阵清脆刺耳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吵醒。“半夜三更,准又是那讨厌的电话串线了?!”过去,我常在夜间接到这类莫名其妙的骚扰电话。我睡意正浓,懒洋洋地拿起床头的电话机。“喂!不好了!又发生兵变了!”对方是个熟悉的声音,此刻他讲话的声调显得紧张不安:“反政府军人正在攻打总统府和政府四号电视台!”说完,他把电话挂了。自1985年9月报社派我到马尼拉任职以来,我亲  相似文献   

17.
赵忠祥与杨澜"黄金搭档"忘年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档案时空》2007,(1):18-21
2006年9月1日上午,一个来自上海的陌生电话打在了赵忠祥的手机上,他接通电话时,一个熟悉的声音顿时从话筒里传来:"赵老师,是我呀!我们又可以见面了呢!我好高兴啊!"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06,(5):43-43
逃跑一个战俘得了一种病,左手被截掉了。他请求敌人把他的左手送回他的祖国,对方很感动,就照做了。不久,他的右手也截掉了,他再次请求将右手送回祖国,获批准。再后来,他的右腿也截掉了,当他要求把腿送回祖国时却遭到了拒绝。战俘问:“为什么前两次可以,这次不行?”对方很郑重地说:“我们怀疑你是分期分批地逃跑。”粗心夫妻在汽车里,妻子突然抓住正在开车的丈夫,惊恐地叫道“:快停车!我们回去!我忘了把电热器的插头拔掉了,一定会起火的!”丈夫楞了一下,涨红了脸说“:不要紧的,我早就应该告诉你,我忘了关水龙头。”中国幽默网小幽默…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对人说过,他一生的得意之作是与宋美龄第一次约会. 殊不知这是陈布雷的杰作.蒋介石之所以器重陈布雷,除了他的忠诚和才干以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为促成蒋宋联姻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7年夏末的一天上午,蒋介石将陈布雷叫到他的书房内.待陈刚坐定,蒋突然问他:"布雷,我想和美龄小姐约会,其地是选上海好,还是南京好?想听听你的高见."  相似文献   

20.
张白影 《图书馆论坛》2005,25(6):344-345,339
在一次周末休闲随意的朋友聚会时.突然接到一个与耳畔咖啡吧飘逸的轻音乐不太相宜的庄重电话:华东师范大学的范并思教授,要我为他即将出版的理论著作写序。我不想范老师扰局,对他说了一句话就按断了电话,态度明确,而且干脆:“可以.把稿子寄来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