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意诉讼是当事人基于恶意提起的诉讼行为。从本质上看,恶意诉讼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即当事人借助诉讼的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的目的,企图用合法的形式为非法的内容遮盖。  相似文献   

2.
王生智   《视听界》2006,(4):77-78
恶意新闻侵权诉讼及其危害从1983年杜某诉沈涯夫、牟春霖新闻诽谤罪以来,新闻侵权诉讼已经成为媒体和作者的心头之痛。不可否认,在这些新闻侵权诉讼中,一些作为被告的媒体和作者确有失责之处,但也有一部分是针对媒体和作者的恶意诉讼。恶意诉讼,也有论者称为恶意不实诉讼,①或者诉讼欺诈,②是当事人滥用诉权,企图通过损害对方当事人、第三方合法利益以谋求不当得利而提起的诉讼。从本质上看,恶意诉讼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特殊性表现在,当事人借助诉讼的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目的,企图用合法的形式为非法的内容遮羞。在我国学者起草的“民法典…  相似文献   

3.
如何应对恶意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意诉讼目前正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对付舆论监督的手段。我们知道,任何一篇批评报道,都将会给当事人带来“名誉损失”,都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不少当事人不管自己有错没错,有理没理,都要冲冠一怒,来个“诽谤”“侵犯名誉权”等内容的新闻官司,出出自己被公开批评的一口恶气,用“法”治治那个敢舆论监督的媒体和记  相似文献   

4.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燕燕 《大观周刊》2012,(13):46-46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指当公司拒绝或者怠于通过诉讼追究公司董事、监事、高管、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第三人对公司所负的义务或者责任时,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有权依据法定程序以自己名义为了公司利益提起诉讼的制度。本文就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问题、适用范围问题、及股东代表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分等问题做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档案行政诉讼第三人是指主动参与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到已进行的档案行政诉讼中的与被提起诉讼的具体档案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它以与被诉具体档案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为标准确定其范围,包括公民和组织。明确档案行政诉讼第三人的举证责任,有利于法院及时审结案件,实现诉讼效益原则,确保裁判的有效性和维护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李丽 《海南档案》2007,(4):15-17
诉讼档案是人民法院和诉讼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共同进行诉讼活动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并立卷归档保存的原始信息记录。如何解决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诉讼档案管理,从而提高诉讼档案的查考利用价值,是我在工作中一直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建议稿条文八、[主观恶意] 问:人民法院在审理公共人物提起的名誉权诉讼时如何认定被告的主观恶意? 答:被告的以下行为可以认定为主观恶意: 1.索取或收受物质利益、受人指使或涉嫌报复;  相似文献   

8.
建议稿条文七、[公共人物] 问:对公共人物提起名誉权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 答:人民法院在审理公共人物提起的名誉权诉讼时,只要内容涉及公共利益,被告没有主观恶意,对于公共人物提出的侵权请求,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相似文献   

9.
徐迅 《新闻三昧》2004,(5):50-51
任何一场诉讼官司都有双方,而法官位居中央,充当案件是非的裁判。报道诉讼案件的新闻工作不是诉讼案件的当事人,也不是法官,而是诉讼过程的旁观和记录。他们是公众的眼睛和耳朵,其责任是将法庭上的所见所闻通过新闻报道报告给公众。  相似文献   

10.
恶意诉讼,是指当事人怀着不良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权,在明知自己缺乏证据和胜诉理由的情况下,以被损害人(原告)的身份对当事人造成某种损害后果的行为。由于立法方面的滞后,我国目前尚无惩治恶意诉讼的专门条款,人们对恶意诉讼的了解有限。正是自甘建华叫板恶意诉讼及广大媒体的一呼百应,人们已开始关注这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中国法制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尽管千回百折,跌  相似文献   

11.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档案的归档与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档案是由具有司法鉴定授权的部门在接受司法部门的委托后,对疑有精神障碍的诉讼当事人或诉讼参与人的精神状态及其法律能力,进行精神状态检查、分析、诊断、判定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是医学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鉴定工作具有极强的政策性、技术性、专业性,必须履行一定的法定鉴定程序,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引入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股东在公司怠于向侵权人提起诉讼时,可以自己的名义为公司利益对侵权人提起派生诉讼。这对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与此同时,派生诉讼提起权可能为一些别有用心的股东所滥用,成为其敲诈勒索的工具。本文提出了几种防止滥诉的有效措施,以期进一步完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诉讼档案是人民法院和诉讼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共同进行诉讼活动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并立卷归档保存的原始信息记录。如何解决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诉讼档案管理,从而提高诉讼档案的查考利用价值,是我在工作中一直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档案利用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对某些查档人员,档案部门往往顾虑多多,以档案是保密的为借口,设置种种障碍,不愿为当事人提供档案。比如商品房买主,因为商品房面积、楼房间距、小区规划等问题与开发商打官司,来档案馆查找诉讼证据;又比如当事人由于个人职称、待遇工资问题来查档。对于商品房诉讼纠纷,往往涉及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类建设领域建设行为的许可审批。而第二种情况往往涉及到个人与单位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相似文献   

15.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新闻报道因大量使用以人物为基本内容的图片,频频涉及肖像权的法律问题。近年来,因新闻报道而被有关当事人以侵犯肖像权为由提起诉讼的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新闻媒体也希望在肖像的合理使用和侵权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以便在新闻活动中有章可循,但目前的法律界限并不清晰,这是一个应当引起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华玲 《档案》2012,(1):36-38
近代发掘整理的明清诉讼档案是明清时期诉讼活动的原始记录,档案中所保存的状纸末端均附有“状式条例”,其历史可上溯至宋代.由宋至明清,“状式条例”的内容、形式均有所发展.明清时期的“状式条例”在内容上包括诉状书写形式和诉讼行为的具体要求两方面的规范,其实际上是当时立法活动的延伸,并在司法实践中成为规范当事人诉讼行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法律渊源.  相似文献   

17.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媒体也以真实报道新闻事实为己任。但近些年来发生的新闻侵害名誉权案,却基本上都是被以“新闻失实”为由提起诉讼的,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也大都是围绕“失实”而形成的。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三种:  相似文献   

18.
一起轻微的交通事故因调解不成,温州市平阳县交警不顾当事人自己开走的请求,强制叫施救公司把车拖走,并收取490元施救费。交通事故受害一方陈振旺质疑收费的合法性,向法院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19.
王峥伟 《大观周刊》2011,(34):58-58,45
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型诉讼,在构建过程中,遇到当事人适格这一最大理论障碍,难以发挥作用,本文基于诉的利益理论,解决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所面临的理论困境,克服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障碍。  相似文献   

20.
法院诉讼档案是在人民法院的审判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是某一案件从立案到结案以至申诉的全过程的真实的历史记录,因此具有特定的法律效力。诉讼档案对于法院及当事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利用价值,通过利用和开发诉讼档案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审判工作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终极目标是当前法院诉讼档案工作十分重要的一环。而在实践中,诉讼档案为公共服务又是法院诉讼档案利用过程中最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