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鲲 《百科知识》2014,(18):47-49
正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它是以万物有灵为基础、以一定的祭祀活动为表现形式的信仰多种神灵的原始宗教。萨满教主要流行于中国东北到西北边疆地区操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蒙古、突厥语族的许多民族中。萨满教没有固定的教条和信仰体系,其神灵体系和信仰是非常广泛和复杂的。萨满教所崇拜的神灵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分为自然神崇拜、祖先神崇拜和生物神崇拜三大类。  相似文献   

2.
龙艳萍 《科教文汇》2008,(32):234-235
越南自古就有多神信仰的文化传统,越南民间信仰中有自然崇拜、生殖崇拜以及人的崇拜。在道教传入越南后,越南民间信仰又受道教神仙崇拜观念的影响,带有道教的色彩。本文通过分析越南民间信仰中最重要的神灵信仰,并在此基础上,以陈朝和后黎朝为中心对神灵信仰中的封神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萧放 《百科知识》2007,(6S):45-47
城隍神是城市的守护神,城隍庙是供奉城隍神的神圣空间。在传统中国上至京城下至地方各府州县都有城隍庙祀,城隍神在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传统中国社会秩序,有两套体系加以保证:一套是现实的社会行政体系,以实际的政治运作,通过大大小小的官吏实现对社会的控制;一套是象征体系,以形形色色的神灵信仰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多神国家,以往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信奉着许许多多的神灵。这些神灵,有土生土长的,也有外来的,有来自某个宗教的,也有来自世俗创造的,有远在高天幽冥的,也有杂处人间的。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多神祗中,关帝、观音、妈祖要算是信众广泛的大神,对已往和现实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庙会作为民间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节日,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制度——祭祀,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先人通过将部落族人聚集在一起举行仪式、演奏歌舞等方式,来向祖先和自然界神灵祈福,因此庙会也被称为"社戏"或"庙会戏"。庙会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分布,且内容、风俗各异,像妙峰山庙会、晋  相似文献   

6.
《百科知识》2008,(4):55-55
关于权杖的来源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权杖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即已出现。当时的部落首领为显示自己的权力来自神灵,常常手握部落所崇拜的图腾,表明自己是人神合一或神的化身。后来,为携带方便,图腾逐渐演变成权杖。权杖的顶部一般雕刻着该部落所崇拜的神灵,例如古代印第安人留下的一些壁画中即可以看到手握这种权杖的印第安王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把我纳米化     
从1980年代开始,社会上流行使用“turbo-”(涡轮)和“gen-”(基因)作为前缀词;跟着,1990年代又流行用“holo-”(全息)和“cyber-”(赛柏)作为前缀词;数年前,流行用语又集中到“.com”。如今,随着一些企业涉入纳米技术这一惊人领域,最新流行为公司取名的潮流是加上前缀“nano-”(纳米),即使那些几乎与纳米世界完全无关的行业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古人的宗教信仰以多神崇拜为主,尤其在浸染楚风吴韵的南方视之如常。徽州人除信仰儒、释、道三教诸神外,还广泛流行着自然神与乡土神崇拜。自然神,指的是徽州人对风雨雷电、山川河谷的敬天法祖,如土地庙、龙王庙、火神庙等。乡土神,指的是历代被徽州人追祀的豪杰人物,如汪公庙、许公庙、张公祠等。乡土神凸显了徽州人的忠孝节义观,也渗透着意蕴浓郁的徽文化。南朝时,诞生于  相似文献   

9.
诺鲁孜节 是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的共同节日。这天,各民族按照自己的风俗习惯举行庆贺活动。 “诺鲁孜”一词,来自波斯语,意为“春雨日”,即波斯古太阳历每年三月二十一日。相传这一天白天和黑夜一样长,正值我国农历的“春分”。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祭祀仪式,向祖先和神灵供献祭品,并举行庆  相似文献   

10.
寻找共工城     
科苑 《金秋科苑》2009,(1):55-57
北京民间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么说是因为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可最近有一位专家却说“先有共工城,后有北京城。”这共工城是什么?它又在哪里?难道它比潭柘寺的历史还要悠久?又为什么跟北京的建城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1.
西方通俗音乐中的“爵士”(jazz),绝非英国的某位爵爷Sir。它最早是加勒比混血儿(Creole)土语的一名词,指该地区民间流行的一种节奏规则(4/4)的舞曲。但关于这个词的来源,有不下十来种解释。一说它本发源于美国新奥尔良的所谓“烂污”居民区,也是贫民窟的黑话,暗喻男女性行为,又说是  相似文献   

12.
寻找共工城     
北京民间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么说是因为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可最近有一位专家却说“先有共工城,后有北京城。”这共工城是什么?它又在哪里?难道它比潭柘寺的历史还要悠久?又为什么跟北京的建城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3.
正傩仪是原始先民驱除疫鬼的巫术活动,其主持者和主要参与者是原始神灵方相氏和十二神兽等。唐代以后,方相氏等原始神灵被世俗化神灵代替,傩仪也逐渐发展为有一定艺术成分的傩舞、傩戏等形式,在宫廷和民间并存。延续到现在,我国各民族的傩文化包括社火傩戏、傩愿戏、军傩、宗教寺院傩等类型。  相似文献   

14.
城隍神是城市的守护神,城隍庙是供奉城隍神的空间。为什么在中国城市会有城隍庙和城隍神?原来,它们是古代中国神灵象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乡村的社神一样有安定人们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是生活在祖国西南部金沙江两岸纳西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三多节。三多是当地群众信奉的神,被称为“恩溥三多”,“恩溥”是纳西语对男性老人的尊称。三多也可写成“三朵”。民间相传三多神属羊,既保护牧羊人,也保护羊群。  相似文献   

16.
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生活着一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们。千百年来,他们默默地经受着天灾人祸的打击和磨砺,谨小慎微地经营着长长的日子。一天天,一年年,就像过一道道关一样,生命的影子稍纵即逝。每一次生理蜕变,每一个生命阶段,无不是经历一次心理的磨难。于是,广大民众不得不把生的希望寄托在心中的神灵身上,借助民间仪式表达对神的敬畏,珍视人的生存,诡秘神幻的青春期阶段更是如此。形形色色的仪式逐渐传承下来,神秘的含义悄悄发生了变化,对神的敬畏逐渐成了一种精神寄托。在这里,一把锁,一根红绳,一束花,承载着个体成长的信息,也寄托着…  相似文献   

17.
李莉 《百科知识》2010,(15):58-59
大约3000年以前,“七日一周”的说法首先在巴比伦流行。那时巴比伦的星象观测和宗教崇拜同处于极盛时期,可能由此把每个日子置于一个神或一个与神相等的星宿的保护之下。后来,罗马人也接受了一周7天的制度。  相似文献   

18.
创业最怕入错行,如果选了一个“夕阳”行业,再好的项目也只能风光一时。创业还怕跟错人,再好的项目如果总部实力不够、服务不到位,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加盟商注定难长久。九千杯好在哪?对比其他解酒产品服用麻烦,而且当着朋友酒前吃药太没有面子,服用后又怕产品有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九千杯”含量不仅绿色健康,而且携带方便,食用起来像吃糖一样,既能解酒护肝,含在嘴里又能清新口气。  相似文献   

19.
信,则达     
“现在经济状况太糟了,我最好还是别在这个时候创业。”这是当前一种流行的说辞。似乎也是一种流行的谬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世界经济出现大衰退的时候,正是微软和苹果相继创立的时候,1998年国内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也是新浪、腾迅和阿里巴巴起步的时候,现在它们都已经成为行业的“巨无霸”。  相似文献   

20.
最近,算命在社会上又开始流行。许多中小学生也拿自己的零用钱去算命。有些人是出于好玩,可更多的人是相信算命的,认为它能准确地预测人的吉凶祸福。那么,算命究竟有没有“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