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制度是在人类行为互动之中形成的,它为我们行为的规范性、稳定性、动态性自发构建了一种扩展的合作秩序。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就需要不同的制度来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各要素协调运作的社会,必须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协调发展制度、坚实的反腐制度、健全的法律制度以及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等构成的制度体系来支撑。  相似文献   

2.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以学校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以预防为主的控制制度。它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来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完善和健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是确保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对高等教育扩招、教育经费多元化、资产管理复杂化的背景分析,提出了健全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的过程用当代社会理论来表述,即一个不断具备"现代性"特征的过程。聚焦于该过程中官员群体两性情感失范行为是本文的主题。主流社会对婚姻之外的两性情感行为缺乏有效调节与引导机制是这种失范行为的主要原因.要破解这一难题,"堵"与"疏"之间,仅仅通过禁忌的话语方式难以解决,它更多的是需要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社会机制。在这方面,倡导文化多样、价值多元的极具包容性的社会人类学科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周要 《林区教学》2009,(9):62-63
捐赠,是一种道德行为,也是有能力的企业和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公益捐赠是社会发展和完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捐赠失信事件却屡屡发生,究其原因有二:捐赠受体的管理、运作制度不健全,捐赠主体的诚信意识不强。只有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树立正确的捐赠观念,健全捐赠管理制度,才能矫正捐赠失信的行为,才能促进中国公益捐赠事业的健康发展,最终为社会、为民众造福。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制度安排的角度来解决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途径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变,具体包括控制扩招幅度、改革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促进研究生创业政策等,二是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规范,具体包括建立科学招聘制度、完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消除性别、年龄、户籍歧视等,三是还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的制度健全,具体包括建立区域性就业联盟、完善行业协会体系、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等,四是高校的就业指导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吴穗 《教育导刊》2010,(2):64-67
规范化管理同时吸收了人本管理和制度管理的精华,将对人的尊重和制度的健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从而避免人本管理易造成的随意性和制度管理易走向的工具性。规范化管理强调尊重人的价值。用价值观念体系来引导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以及健全、完善的组织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是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乃至整个土地制度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通过规范流转行为、健全流转机制、完善流转立法、破除思想观念障碍等措施可以提高农村土地流转效率。  相似文献   

8.
完善相关学术制度与规范是矫正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对策之一。应明确学术道德准则,完善学术研究规范,明确教师的育人和服务职责以完善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评审制度要减少行政干预,学术评价制度要淡化量化评价,学术奖励制度要减少利益诱惑以完善学术管理制度;还要健全失范行为举报制度、认定制度和惩罚制度以完善失范行为惩处制度。  相似文献   

9.
激励机制是促进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从管理激励理论视角看,我国继续教育激励在诱导因素、行为导向、行为幅度、行为归化等方面存在不足,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因此,应设计科学的诱导因素,实行正确的行为导向,制定有效的行为幅度,健全行为归化制度,加强配套制度建设,进而完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完善我国企业信用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整个市场信用体系还不完善。信用秩序较为混乱,失信行为屡见不鲜,法律制度无法配套,这些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运作和发展。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用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当前企业信用缺失的问题较普遍,探究企业信用法律制度建设的现状。从而在企业破产制度的完善、企业信用评估制度的健全、失信惩戒制度的建立等方面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信用法律制度建设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社会,是道德高尚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人作为自由的主体,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自我,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德性”是人的品质与品性,其功能在于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在和谐社会中,人作为理性的存在者,在“德性”规范与制约下,人的个人价值与个人德性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探讨“仁”的历史渊源对研究孔子“仁”的思想形成和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有重要的帮助。本文认为,孔子的“仁”的形成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思想的沉淀有着重大关系,孔子从历史和社会现实中吸取营养,最终形成“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在等级秩序尊严观念下,人不是作为一个自主、自立的人格主体存在,只是处于社会某种等级序列关系中的一个样品,并以特定的身份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主流学派的儒家思想所包含的等级观念一直为等级秩序尊严观提供理论支持。以人性恶为基础的荀学思想和法家思想中暗含的人格尊严观、道家思想中的人性尊严观和墨家思想中的平等尊严观是中国传统思想中关于人的尊严的闪光点,是中国传统社会反对等级特权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Xiao Liang  Xuefen Han 《Interchange》2013,43(2):167-180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the ideologies, ways of thinking,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and values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changed significantly. This poses new challenges for traditional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Importance has been attached to the humanity issue in university teaching, which attracts wide atten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ity in university teaching, illustrates the essence and necessities of humanity and probes into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humanity. Based on this, a vital comparison is made regarding humanity in higher education in Canada and China. An analysis concerning insufficiency of humanity in Chinese university teaching is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facilitie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meantim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Canadian higher education are explored, thus pointing out the necessity to build a humanity-oriented university system.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暴力行为凸显其人文精神的缺失,在社会控制中实施人文关怀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精神重塑,从根本上预防、控制暴力。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社会的本体论意义,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显著.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以塑造人、完善人为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应与人性论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是发展人性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人性的发展性,真正做到尊重人、依赖人、塑造人,不断提升人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两个方面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性理念进行了探究,首先,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确立导向性原则;其次,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与高校整体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确立融合性原则.旨在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罗超 《中学教育》2010,(6):40-44
对师德的神化与物质化评定,导致了师德建设中人性缺失。走向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既是社会道德的价值追寻,也是基于人性与生活的道德本质所呼唤。重塑教师的新形象,制定人性化的教师管理制度,让教师主动地建构自身的道德,是师德的真正实质性建设。这为当下的教师培训回归教师教育的本真,增进教育的价值,奠定了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正义论中内含着对普遍人性的设定,并基于公平原理构造出了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基本结构。普遍人性的设定是罗尔斯得以确立其体系的基石,而普遍社会结构的呈现则是其体系最终必然之归结。正义论的本质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通下达、置换顺畅的动态社会结构,从而能以更小的代价获取和保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对于人性的实证分析和经验研究,生物学的解释强调人性的遗传基础,并将人类文化和行为还原为生物特性;人性的社会文化假说则致力于论证人类的独特性:观念论的解释注重心智能力的表达对于人性构成的核心意义,社会史的解释视人性为某种可变异的制度或技术的产物。任何一种决定论的解释模式都存在着经验事实和价值依据之间的缺环。这表明对人性的研究应当具有现代自然科学的品格,亦即前提和结论都有着明确的限定,在此意义上的"人性科学",是以生物学、人类学和心理学领域所积累的经验知识为基础,具体地阐明人类生物性状与文化特征相互渗透的范围、方式和程度,也就是说,将人性置于生命史的背景之中来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