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在《士兵之家》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是位风格独特的艺术家,创造了一种含蓄简约的文体.海明威的小说语言明快、简洁、质朴无华.他的写作原则"冰山原则"影响深远.本文试图以其"冰山原则"来分析短篇小说<士兵之家>.作者看似平淡无奇的笔触下面实则蕴藏着深刻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
陈静 《教育教学论坛》2013,(13):138-139
在美国众多的伟大作家中,海明威以其独特的"冰山"风格而著称。在他所有的作品中,《老人与海》最能体现他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本文试通过深入剖析《老人与海》,分析海明威"冰山"风格产生的内外因,阐明"冰山"风格的表现手法(省略、象征)和语言风格(简练、白描、个性化),以及海明威"冰山"风格在美国及世界文学上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海明威"冰山"原理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作品风格以"冰山风格"著称,其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就是"冰山理论"写作手法的代表之一,深受评论界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以《老人与海》为例,深入探索和剖析冰山理论的出现,冰山理论在海明威作品中的应用与体现,最后介绍冰山理论写作手法的研究意义,为解读和理解海明威的小说作品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思源 《海外英语》2013,(19):133-134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是二十世纪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冰山原则"这一风格著称。"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是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名篇,它以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海明威独特的写作风格。此文目的在于对比评价三版译文——翟象俊版译文,笔者老师张祥麟教授的译文和《杀手——海明威短篇小说(评注本)》(以下简称《杀》)中的译文——是否较好地体现原文的"冰山原则"这一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小说语言含蓄简约、明快而又质朴无华。他写作的"冰山原则"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超时代的艺术魅力。海明威以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形象,以"迷惘"的主题和冰山风格写作原则,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的"冰山原则"开创了一代崭新的写作手法.本文从凝练的对话、客观的叙事角度和零度结尾三方面解读"冰山原则"在其经典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7.
"冰山原理"是海明威毕生创作经验的总结,其要点是厚积薄发、精练文字,海明威在自己一生的创作实践中始终坚持这一原理.本文以海明威的代表作<永别了,武器>为例.通过时关键章节的"细读",阐明"冰山原理"在揭示该小说反战主题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20世纪美国文坛上极具个性的作家,海明威于1932年在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中的冰山理论: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而《老人与海》则将冰山理论发挥到了极致。本文以《老人与海》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简洁的文字风格和大量的白描、象征写作手法,来展现其以少胜多的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9.
史康 《海外英语》2012,(5):209-210,230
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厄内斯特.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富盛名的现代小说家之一。他那以"冰山原则"为主要特征的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使其成为蜚声世界文坛的一位文学大师。本文通过对经典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进行细致分析,具体阐述海明威是如何巧妙地运用电报式对话、外聚焦型叙事视角和独特的象征手法来实现"冰山原则"的。  相似文献   

10.
刘炜 《文教资料》2008,(6):29-31
海明威把自己的"冰山"原理定性为省略,文体学家们把海明威的风格特点归纳为语言表达的俭省,似乎海明威"冰山"原理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上的俭省.这实际上是个不等式.海明威所指的省略主要是小说结构和内容上的.在<太阳照样升起>这部小说中,杰克·巴恩斯既是回顾性叙述者又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之一,故事叙述者"我"所知的信息大于故事经历者杰克知道的信息,海明威通过省掉某些核心故事事件、通过屏蔽人物内心世界中涉及情感的部分达到使故事"深厚"的目的,这是其"冰山"原理的部分实质.  相似文献   

11.
"风骨"释义     
刘勰《心雕龙》中提倡的“风骨”,实际是指章的气和力量,是刘勰对当时的风的一种要求。当“风骨”被作为一种审美理想而提倡时,它就成为一种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2.
王世贞的文章学成就受到学界的公认,但在应用文创作的得失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论。实际上,从应用文创作格式化与规范化的要求上来看,王世贞的创作不仅量繁质高,也中矩合度,甚至还能在规范中求变化,并透露出复古派文章向晚明性灵小品文过渡的气息,实为王世贞文章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下半身"诗歌创作与身体写作都是以身体感受为写作源泉,以身体感受为内驱动力,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欲望。女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武器,从女性自身的感受中寻找女性特有的话语,抗拒男性话语权。而"下半身"诗人则是对主流意识文化的抗拒,但是"下半身"诗人没有将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没有使身体写作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而最终滑向了纯粹的肉体写作。  相似文献   

14.
"下半身"诗歌创作与身体写作都是以身体感受为写作源泉,以身体感受为内驱动力,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欲望.女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武器,从女性自身的感受中寻找女性特有的话语,抗拒男性话语权.而"下半身"诗人则是对主流意识文化的抗拒,但是"下半身"诗人没有将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没有使身体写作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而最终滑向了纯粹的肉体写作.  相似文献   

15.
在充满“毛文体”的毛时代,民间写作因其无法压抑的个人表达欲望而存在于官方体制化写作之外。本文就这一阶段中民间写作的特殊性、类别表现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余华的《活着》是一部具有明显寓言式写作特征的杰作。其中,作家对生活的发现、提炼不但得到完美的艺术呈现,而且直抵大众的经验,获得了普遍的认同。文章从叙事策略和文本结构两个方面来浅析《活着》中作者在寓言式写作上的特点,进一步体味其间的特殊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对问既指文章的一种构造形式,又指古代的一种文体,学界对对问的研究往往出现概念上的模糊.汉詹以来,作为文体的对问,结构的设置有规范,词采内容的表达有定式.对问不但是汉唐写作牢骚文章所运用的典型文体,而且在唐宋以后,其结构和思想内涵也渗入到诗词的创作中,异化为对问结构的诗词.对问不论作为一种文体还是一种结构,施之文学作品,表情迭意或迂回曲深,或酣畅淋漓,在古典文学作品的各类体式里非常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在开始流行“代际”命名之前,最后一个有特色的命名就是“个人化”写作。而从1993年之前的创作情况看“,个人化”写作与“新写实”小说交叉互动,占据了当时文学创作主流。后来“,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人物陈染的写作日益陷入困境,而“新写实”的干将都纷纷投诚影视。仔细考量,陈染与“新写实”小说之间的现实联系、与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历史联系千丝万缕。“个人化”文学思潮成为反思当代文学批评、反思当代文学史书写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小学的写作教学主要存在写作教学内容缺失、写作指导缺位、写作教学观念落后、一些作文试题的导向错误、写作体式要求失当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写什么"与"怎么写"放在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层面加以反思。首先,要理清写作目标与写作内容的关系,要规定具体的写作课程内容;其次,写作教学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切实加强对学生"怎么写"的指导上。  相似文献   

20.
韩愈诗歌在选材上扩大了搜求领域,以“不诗为诗”;在表现手法上融入了散文的清新笔调,并以充沛之才气、不世出之笔力为之,使其诗为“唐诗之一大变”(叶燮《原诗》),表现出“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具体表现有:以赋为诗,以议论为诗,选材奇杰,用韵独特,诗文互释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